-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室外溪水潺潺,绿荫环绕,鸟叫虫鸣;室内装修简约,饭菜地道,返璞归真……夏秋之交,走进位于茅箭区茅塔乡东沟村的桃源人家民宿,仿佛走进世外桃源。创造这一切的民宿主人,名叫王启迪。7年来,她和团队踏歌逐梦,把美好生活、幸福体验带给更多游客。
王启迪是房县人。2016年,王启迪和东沟村结缘。当年春夏之交,在上海创业13年的王启迪回乡探亲,携家人到东沟村游玩。东沟村山水秀美,让她流连忘返。“我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之前我一直想回乡创业,一来能圆乡村田园梦,二来能带动乡亲们过好日子。当我看到东沟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后,就感觉这是我心中的世外桃源。”8月8日,回忆7年前的场景王启迪激动地说,“当时了解到简装完毕的‘桃源人家’正在寻找主人,我毫不犹豫决定投资。”“桃源人家”很快充盈了王启迪的浪漫情怀:推开厚重的木门,拾级而上,温馨的客房就像儿时记忆中的家。漫步庭院,随意摆放的绿植,藤蔓上已经挂果的猕猴桃,墙壁上开出的红色小花,将时光拉回到记忆深处。篝火晚会、陶器制作、茶艺表演、创业讲座……一系列主题活动,让“桃源人家”成了“打卡地”。“东沟的美隐藏在青山绿水间,东沟的民宿富有人文气息,能激发创作欲望。”采访中,记者偶遇中国陶笛演奏家、作曲家林烨,他说,每隔几年都来十堰转转,寻找创作灵感。“山是绿的,水是甜的,空气是清新的,每次来东沟住民宿,感受都不一样。”市实验小学退休教师杜国华说,近年来东沟文旅产业的发展,充分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虽然自己的民宿事业发展顺利,但是每当看到村里不少老人依然面朝黄土背朝天辛苦劳作,王启迪心里依然沉重。为了带动东沟村村民就业、吸引更多游客驻足,王启迪投资租下民宿附近的菜地、茶园、果园,打造择菜做饭、煮茶品茗、采摘瓜果等一系列休闲场景。她还借助茅箭南部山区优质的森林资源,将传统草木染引进乡村,和东沟村合作建设草木染扶贫车间,打造十堰首家本土草木染工坊——桃源子衿染坊。尝到甜头的王启迪又把目光瞄准儿童文化教育,打造当代儿童文艺启蒙栖息地、十堰首家亲子民宿——蛙声十里。与蛙声十里民宿配套的休休堂国学馆,涵盖了陶艺、棋艺、书法字画等儿童体验场馆,并设置乡村亲子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爱上乡村。
“外地游客不断增加,他们想购买本地农副特产带回去。”王启迪说,“我开了桃源货栈,将周边村民自家出产的蜂蜜、香菇、木耳、艾草制品等统一包装、出售,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今年,王启迪建起“康家农场”,主攻有机蔬菜种植,既为自家民宿提供优质食材,又面向市民提供“共享菜园”,多渠道增加经营收入。作为返乡“新农人”,王启迪和团队十分注重线上营销推广,微信公众号、抖音直播间等都成为他们推广民宿和东沟村的平台。经过7年发展,“桃源人家”旗下已经拥有14个板块的农旅融合项目,成为集住宿、餐饮、民俗体验、研学团建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综合体,辐射的客群逐渐由十堰本地居民发展到武汉、襄阳、陕西西安和北京、上海等地。
奋斗不息,追梦不止。王启迪用情怀、智慧把“乡愁”变成了“诗和远方”,推动个人梦想、乡村振兴同步实现。她坚信,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大、人们对乡村诗意生活日益向往,民宿产业的未来,一定是“万里晴空”。(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刘沣 谢媛媛 吴强)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