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竹山县秦古镇:全力推进示范片区建设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8-10 11:15:19

一、基本情况

竹山县秦古镇地处竹山县西部,南接竹溪,西毗旬阳,北通白河,距离县城 74 公里,版图面积 10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8708 亩,其中水田 13315 亩,旱地 25393 亩,林地11.4万亩。辖16个村、8583户25501人。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秦古镇紧盯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总体布局,分片实施,全力推进秦古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1.产业布局持续优化。秦古镇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第一要务,坚持长、中、短期相结合,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形成以茶叶、食用菌、绿松石为主导的乡村振兴产业体系。

茶叶产业:秦古镇现有成龄丰产茶园 2 万余亩,脱贫攻坚期间,该镇以丰产茶园为核心,向四周扩散,无缝隙对接,建成幼龄茶园 12321 亩,全镇茶园规模达到3万余亩,覆盖16个村1382户脱贫户。

食用菌产业:秦古镇从 2019 年开始发展食用菌产业,累计种植食用菌 610 余万袋,培植年制棒能力 200 万袋食用菌制棒企业一家,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 15处,配套风干房 13 间,冻库 11 个,培养本土技术员 20 余名,有效带动 726 户脱贫群众增收致富。

绿松石产业:镇内现有绿松石亿元规模企业 3 家,绿松石门店和市场主体200 余家,从事绿松石原石加工、成品销售等环节的从业人员 5000 余人,此外本地老百姓通过拾捡矿渣,带动5个矿区村472户脱贫户实现增收。

秦古镇现有五味子药材基地 240 亩,金银花种植基地 150 亩,小水果种植基地 200 亩。下阶段,该镇还将大力发展油茶产业、生猪产业,油茶种植面积预计可达4600亩,年产生猪预计可达12.5万头。

2.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秦古镇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000 余万元,一批管长远、惠民生的重点项目落地见效。建成荆竹方家河茶叶产业路,补齐茶叶产业配套设施短板;建成秦家坪乡村振兴示范村,彰显乡村振兴引领作用;建成雷家坎旅游产业路,完成 3A 级全域旅游产业布局;建设秦古镇中心文体广场,满足人民群众健身娱乐需求;建设秦古镇公益性公墓,推动移风易俗走深走实。此外,秦古镇还积极争取县级项目资金支持,完成县河秦古段雷家坎区域河道治理项目建设,建成姚家河平板桥一座,稳步推进养老照料中心、幼儿托育中心、厕所革命等乡村建设“六件事”,两年来,全镇路网交通、污水处理、文化体育等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3.示范片区初见成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秦古镇选定秦家坪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2020 年,秦家坪村实施了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建设,共计投入 400 万元,对秦家坪村江家山片区 58 户农户房屋进行外观改造,新建绿化小围墙 1300 余米,种植花果树木 2300 余株,硬化通村主干道 580 余米,打造景观池塘一处,人居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2021 年,秦家坪被县委、县政府评定为竹山县秦古镇乡村振兴示范村。秦古政府将秦家坪村江家山片区作为秦古镇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先行区,累计投入 700 余万元,完成了秦古集镇至江家山通村道路黑色化,新建平板桥一座,打造景观节点 2 处,继续实施庭院绿化,实现了江家山区域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花果飘香、宜居宜业的建设目标。2022年,秦古镇重点打造秦家坪雷家坎片区,累计投入资金 1700 余万元(其中政府投资 800 余万元,农户自筹资金 900 余万元),建成旅游产业路 1.6 公里,新建房屋23 户,改造房屋 19 户,铺设污水收集管网 2000 余米,建成粪污一体化处理人工湿地一处,完善户灯、路灯、微视频、晾衣架等配套设施,示范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有效提升。在 2022 年全县乡村振兴示范区现场拉练会中,秦古镇雷家坎乡村振兴示范区荣获B类乡镇第二名的好成绩。

二、主要做法

1.总体布局,片区推进。谋定后动,规划先行。为科学、精准、有效推动秦古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该镇聘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秦古镇乡村振兴编制总体规划。根据总体规划,秦古镇将以绿松石矿产资源发展为契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依托示范区山、水、林、田等自然资源,挖掘示范区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等文化内涵,以绿松石为特色支柱产业,以农业种植为主导产业,以旅游开发为重点产业,打造集游—赏—食—住—体—享—产等功能于一体的以农业为本色、以绿松石为底色、以融合发展为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秦古镇已经完成秦家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计划于2026年实现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全覆盖。

2.发动群众,共建共享。秦家坪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期间,秦古镇以美好环境与共同缔造活动为契机,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基本路径,农户自筹建设资金1200余万元。

一个专班,紧盯目标统筹推进。为科学统筹推进秦家坪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秦古镇抽调政府干部、镇直单位负责人、村干部、村民代表共计 26 人成立了秦家坪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工作专班,通过三级包保责任制,将示范区农户划分为 10 个院落,一个政府干部、一个镇直机关负责人、一个村干部、一个群众代表负责包保一个院落,负责包保院落内所有农户政策宣传、实地规划、施工衔接、质量监督及后续管理等工作。

二个会议,群策群力共绘美好蓝图。一是开好群众会,集思广益定项目。确定实施秦家坪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后,秦古镇组织秦家坪村全体居民集中召开群众会。会上,镇党委书记亲自讲“建什么?为什么建?怎么建?”印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奖补方案意见征求稿,逐户收集意见建议,最终确定正式方案。会后,秦家坪村还组织群众前往郧西县关防乡等地进行实地观摩,通过群众自身走一走、看一看,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二是开好院落会,因地制宜广宣传。根据三级包保责任制,秦古镇组织包保责任人分片区召开院落会,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讲群众能享受的奖补政策。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包保责任人提供的建设计划均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三轮入户,充分尊重群众自主意愿。一轮入户讲政策。群众会、院落会集中宣讲之后,工作专班迅速对示范村农户逐户开展入户宣讲。通过“一对一”入户宣讲,有效确保所有农户知晓相关政策,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建设积极性。二轮入户定方案。工作专班在充分尊重群众自主意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每户制定多套建设方案,将建设内容和政策红利相结合,算足预期账,算好经济账,群众想要怎么建,群众自己说了算。三轮入户做衔接。通过前两轮入户,所有农户具体建设内容基本确定。工作专班带领施工方逐户签订施工协议,测量具体施工量,同步收取自筹款,最终确定施工方案。

3.党建引领,责任上肩。乡村振兴实施以来,秦古镇积极探寻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结合点,以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重心,强化干部作用发挥,优化干部考核管理,加强基层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月度例会明目标。为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和预见性,建立了集体办公的镇村两级月例会工作制度。通过月例会制度强化信息报送、及时解决业务难点问题、增强经验交流,重点聚焦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确保了各项工作开展事前有计划、事后有总结。

网格管理压责任。将全镇16个村划分为140余个网格,将村支两委干部、无职党员和群众代表编入网格之内,履行“六位一体”网格包保责任,重点做好环境卫生治理、乡风文明引导、精神文明创建等常态化工作,实现了网格化管理全覆盖,确保每一项基层治理工作指令都能落实到具体的网格、院落、人头。

考核机制增质效。出台绩效考核工作机制,每月考核基层党建、基层治理、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考核结果与政府干部、村干部绩效工资挂钩。

秦古镇将立足产业持续发展,做强做优镇域经济,立足群众生活需求,做深做好民生实事,立足社会治理稳定,营造和谐发展环境,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原则,不断延伸乡村振兴示范村覆盖范围,为“建功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县”,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持续发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李振华 )

责任编辑:袁平凡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