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竹山县深河乡: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8-08 09:35:53

一、基本情况

竹山县深河乡总面积156 平方公里,辖8 个行政村、3022 户12198 人。建档立卡户共1852 户5844 人,其中脱贫户1739 户5488 人,脱贫不稳定户82 户300 人,边缘易致贫户112户351人,突发严重困难户1户5人已消除风险。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对象”共计194 户651 人,未消除风险的有21户79人。

目前全乡在校就读学生703 人,其中学前教育88 人,小学378 人,初中237人。乡内适龄儿童(6-15 岁)在乡内就读的有594 人,其中小学362 人,初中232人。今年春季兑现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寄宿生298 人15.525 万元,非寄宿生75 人1.68125 万元。今年春季兑现雨露计划110 人16.5 万元,秋季兑现雨露计划135人20.55万元。

易迁安置点44 个,锁定易迁户共865 户2345 人,分散安置146 户405 人,集中安置596 户1817 人。扶贫资产,公益性扶贫资产14711.78448 万元全部造册登记移交确权到位,其中公益性资产5503.353 万元,经营性资产4688.062 万元,到户类资产4520.36948万元。

重度残疾人389人,低保450人,五保分散供养193人,集中供养66人,共259人。光伏公益性岗位588 人,护林员公益性岗位220 人,道路养护公益性岗位66人,人社公益性岗位19人,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17人。

二、特色产业带动

深河乡立足本乡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市场优势,按照“一主多辅”目标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山野菜、规模养殖等扶贫产业,走“唱山歌、走水路、念茶经、兴旅游、抓养殖、发菌财”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1.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深河乡位于汉江源头堵河之畔,潘口电站库区之滨,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环境优美,十分适宜茶叶种植。截至目前,全乡茶叶总面积12319 亩。深河乡按照“改造老茶园、建设新茶园、融合旅游业”的思路发展茶叶产业,以茅坝村朱氏垭、井泉村柯家山、双湾村官财山、深河村松树湾、麻线村麻线峪为核心的3000 亩生态观光茶叶示范园区已初具规模,积极发展集旅游观光、茶叶采摘为主题“荡舟圣水湖,采茶在深山”的生态观光旅游业,促进茶叶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

2.综合发展食用菌种植。通过龙头公司带动、合作社推动、党员干部发动的方式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充分发挥绿谷食用菌公司、大百川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和高家湾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全乡已建设2个食用菌种植示范基地。通过采用农光互补方式建设食用菌种植基地100 亩,在食用菌种植基地场地上架设光伏组件,实现框架上清洁电力、框架下食用菌高效种植的“双赢”模式。目前已建成2个种植示范基地,种植规模超过120万棒。

3.探索发展山野菜产业。深河乡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利用政策优惠,结合市场需求,做好山野菜文章。深河乡境内有万亩林地资源,年产鲜竹笋达1800吨。乡政府组织村支两委通过对到官渡、房县考察学习,成立竹膳坊山野菜加工合作社,对竹笋进行烘干、包装等半成品粗加工,年产值可达200 万元,年创集体收入15万元,带动脱贫劳动力实现每年户均增收10000余元。同时,利用竹笋粗加工场地及设备等对该合作社社员在山里采到的天麻、葛花、槐花、香椿、蕨菜等10 余种山野菜进行烘干、包装等粗加工,及时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各地,为群众增收。用好电商营销平台,让山里绿色生态土货飞出山外。鼓励农户实现网络化采购和销售,定期精心组织针对性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协助农村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网上销售手段,让山里的竹笋、香椿、葛花、蕨菜成为外地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家常放心菜。

4.科学发展畜禽养殖业。利用山场丰富、水源充足的优势,通过标准户促示范户、示范户带一般户的模式发展郧巴黄牛、郧阳大鸡、山羊和猪养殖。脱贫户养殖郧阳大鸡超过29000 只、山羊超过1200 只、郧巴黄牛超过850 头,生猪超过1800头,全乡养殖业共带动脱贫户620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坚持靶向施策,脱贫成果持续巩固。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通过农户自主申报、干部户户走访等途径,将19 户符合条件的对象及时按程序纳入防返贫动态监测对象,并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同时,对符合退出条件的10 户农户按程序予以退出。在省后评估检查工作中,深河乡没有反馈任何问题,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积极开展稳岗就业专项行动,通过“春风行动”招聘会,组织100 名适龄劳动力前往嘉麟杰等工业园区务工。全年落实光伏公益性岗位588 人,生态护林员公益性岗位220 人,道路养护员公益性岗位66 人,人社公益性岗位19人,疫情防控公益性岗位17人。

2.坚持开拓进取,产业建设喜结硕果。充分调研,顶住压力,多措并举,打消了干部群众的担忧和顾虑,成功实现烟叶产业二进深河。2022 年发展烟叶1079亩,总收入430 余万元,贡献税收87 万元,29 户烟农户均收入在15 万元以上,并间接带动150 余人务工增收。2023 年新发展的2000 余亩烟叶已完成烟地开挖。烟叶产业被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接受,成为深河乡重要产业。全面完成年度幼龄茶园管护和低老茶园改造任务,茶园管护成效得到巩固。竹膳坊山野菜加工厂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收购竹笋100余万斤,带动50余户农户就业增收。全年发展食用菌100多万棒,规模总体保持稳定。

3.坚持生态宜居,城乡环境显著改善。在人口居住集中、产业基础较好、地理位置优越,与房县交界的口子村两道村开展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贯彻共同缔造理念,引导群众参与其中,开展以农房改造、管网配套等为重点的人居环境整治,取得了初步成效,得到了广大群众广泛支持和认可,为来年持续推进两道片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奠定了群众基础。朱氏垭、茅草垭、集镇、易迁安置点等人口集中居住点环境整治项目全部完成,全乡面貌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完成危改25户,完成厕改53户。河长制、林长制、两违治理等工作常态化推进,全乡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深河乡获评省级生态乡镇,井泉、茅坝村获评市级卫生村。

4.坚持实干实为,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提高政治站位,主动靠前服务,积极协助县交通运输局推进S454 省道建设,实现S454 省道全线贯通。抽调精干力量,主导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覆盖3个村3000余人的井双环库路提档升级基本完工,实现8 个村通油路。全乡交通条件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积极关注弱势群体。累计为454 户低保户发放低保金352.39 万元,累计为261 户五保户发放金额256.92 万元,累计发放临时救助190 人25.31 万元。全乡在册残疾人621 人,享受残疾人护理补贴392 人,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240 人,累计发放金额65.71万元,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170 件。落实雨露计划245 人36.75 万元。有效应对罕见旱情,通过限时供水、新辟水源、上门送水等方式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用水。全年没有发生触及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

5.坚持教育为主,群众素质不断提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在转变群众思想观念、共同维护公序良俗、提升群众精神面貌方面持续用力。全年开展群众会超100 余次,重点开展以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讲解惠民政策、畅谈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感恩教育,开展以尊老爱幼、邻里互助、勤俭节约、厚养薄葬等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教育,开展以护林防火、用火用电、防电信诈骗等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教育。扎实开展十星创建,全年评选十星级文明农户1513户。

四、今后思路

1.发展壮大扶贫产业。继续大力发展茶叶、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和郧巴黄牛等特色产业,全面建设特色致富产业基地,进一步引导脱贫户通过土地流转、大户经营、能人带动、带地入股、产业托管等方式,实现产业发展与脱贫增收无缝对接。培育壮大各类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扶持一批脱贫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基地,探索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脱贫人口发展产业。

2.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把路、水、电等制约脱贫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抓手,不断加大脱贫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时完善非脱贫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乡8 个村共同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争取更多省、市、县项目资金用于村级公路建设,统筹扶贫和涉农资金向村级道路建设项目倾斜。优先安排产业发展急需和人口较多脱贫村的道路硬化,打通农村公路断头路和致富路。

3.更加注重精神脱贫。确保“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推进、同步完成。加大脱贫户思想上精神上的帮扶力度,帮助他们摆脱思想观念上的“脱贫”,并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不断激发脱贫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进一步通过“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脱贫示范户”等“十星级”系列创建有效鞭挞好逸恶劳、争贫抢贫、“躺在床上等小康”等不良社会风气,让脱贫户在物质上脱贫、精神上小康。

4.加强搬迁后续管理。坚持“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的原则,对已搬迁的易迁户采取“房屋建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突出抓好茶叶、食用菌、山野菜、中药材、郧巴黄牛、光伏发电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全力促进特色致富产业升级壮大,保障易迁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同时进一步完善中心户长制和楼长制,完善村规民约、环境卫生和社会管理制度,引导易迁户增强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所属房屋和基础设施。

5.巩固提升脱贫成效。紧盯脱贫质量和持续巩固脱贫成果,采取多项措施防止返贫,严格落实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认真做好脱贫人口“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扎实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确保村不漏户、户不落人。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任啸)

责任编辑:袁平凡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