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GDP增长9.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房县经济“半年报”出炉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8-01 09:26:41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施真)今年以来,房县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工作部署,锚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示范县”目标,全力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5.9亿元,增长9.3%,居全市第1位。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工业用电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建筑业产值5项指标全市第1,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金融贷款、固定资产投资4项指标全市第2,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继续领跑全市,圆满完成“双过半”目标任务,为全年经济强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产业发展支撑有力。农业发展大盘稳固。全力以赴保供应,春夏播种粮食作物30.7万亩、油料4.02万亩、蔬菜11.9万亩,发展设施渔业180吨,创建养殖专业村15个、大型养殖场20个、“三产融合”示范场6个,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完成农林牧渔总产值23.8亿元,增长20%。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14亿元,增长29.3%。工业发展高速稳定。鑫资铜业扩能、城为科技稀贵金属、中润锦纶丝等一大批项目已建成投产,上半年规上企业总量达到141家,其中新进规工业企业33家,全市第1。循环经济、生物医药、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业四个行业增长48.3%、14%、63.2%、39.9%,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均为全市第1。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13.2%。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上半年预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0.8亿元,增长16.9%,占GDP比重45.2 %;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6.2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42.25%,靖平云链、蓝谷、运对对增长分别达到147.41%、122.83%、90.74%,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21%,全市第1。

项目投资全面提速。丰富项目储备“资源库”。以产业布局为重点,谋划专项债项目48个,已获批债券资金12.7亿元,全市第1。申报中长期贷款项目23个,已投放金额8.63亿元,投放项目个数、资金量均居全市第1。招大引强持续突破,上半年签约66个项目,协议资金541.38亿元。充实项目保障“要素池”。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快报快审快批、持续加速,实现县、乡、村三级“无证明”政务服务全覆盖,1596项事项“零跑腿”,水气报装“零收费”,完成一次办结事项2100件。推进工业“标准地”出让试点,开展纺织产业园区域性统一评价,项目落地时间大幅缩减。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千方百计推动“新三年行动方案”中的228个县级重点项目建设,已竣工投产、达到年内计划投资项目32个。2023年计划开工项目178个,上半年已开工项目158个,开工率88.76%。新入库项目84个,全市第1。

财税金融成效凸显。财政收入提质增量。减税退税效应显著,收入质量保持较高水平,元至6月,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达到88.6%,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分别增长130%、27%、71%、254%,其中增值税占比高达82%。惠企政策成效明显。精准落实提振市场主体信心16条政策和更好服务市场主体30条接续政策。兑现“六税两费”减免资金1944.64万元,减免房租18.22万元。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7010户,企业1528户,增长99.74%,企业占比达21.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28个百分点,居全市首位。金融服务不断优化。推行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开展农业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先行先试,累计发放再贷款8.9亿元,创业担保贷款1532笔3.2亿元,办理“政采贷”业务14笔,为38家困难企业1.92亿元担保贷款办理延期、展期手续。加快推动便捷线上贷款,房县“楚天贷款码”扫码申贷量全市第1。

消费市场强力提振。大宗消费增长明显。抢抓经济恢复窗口期,出台《鼓励消费的六条意见》《鼓励生育的六条意见》两个重磅政策,真金白银激发消费活力,拉动作用明显。上半年销售各类型东风品牌汽车748台,销售房屋13.4万平米,增长45.7%,全市第1。文旅消费逐渐恢复。面向全国来房游客发放300万元“惠游房县“文旅消费券,先后参加武汉·十堰文旅春季宣传推介活动、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等多场次房县专场推介会,开展“揽客入房”宣传推广。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80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2亿元,分别增长18.8%、19.1%。商贸消费有效激发。抓住春节、“五一”、端午3个消费小高峰,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43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3200万元以上,间接拉动消费9300万元以上,带动批零住餐增长125.7%、17.1%、9.7%、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全市第1。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乡村建设大幅提升。以2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和7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重点,以点带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乡村建设“六件事”为抓手,明确40个村作为试点村,整合资金1.2亿元,每年改造农村厕所3000座,改扩建农村公路150公里,配套建设农村养老中心、托幼中心、垃圾清运中心、污水处理设施,增加群众的获得感。稳岗就业有效保障。及时承接省市就业政策,20余名就业专员深入企业一线办公,一对一服务,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政策兑现实现“免审即享”“无缝衔接”。截至目前,已发放资金(含创业贷款)3.76亿元,惠及1809家市场主体1842人,上半年新增城镇就业5399人,转移就业11.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7%,参保人数36.87万人。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797.8万元。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县二中、县职校扩建加快推进,新(续)建幼儿园8所,疾控中心、县医院医疗综合楼、中医院门诊综合业务用房建成使用。建成组网养老综合体2个、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64个、村级儿童之家268个,新增“童伴妈妈”项目村5个。“三保”预算足额保障,“五个守底线”专项行动扎实推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责任编辑:杜达巍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