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编者按:
有温度、有力度的惠民服务,接地气、冒热气的知识宣讲,增民识、提民智的实践举措……夏日炎炎,华容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火如荼,伴随着精神文化的滋养,人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由内而外散发着文化自信。新时代文明实践逐步走入百姓生活、走进百姓心田,在基层落地生根,成为提振精气神、提升凝聚力的重要载体,助力基层治理夯基固本的同时,也为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
华容镇:“接单送菜”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村民们在刘花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跳舞 通讯员杨玉莹摄
鄂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文晋 特约记者 潘协凯 通讯员 吕绩)“先划几个圆,让彩带舞动起来;然后划8,熟练后可以边走边划……”夏日炎炎,华容镇刘花村党群服务中心广场上音乐悠扬、舞姿翩翩,“和美乡村”广场舞进基层公益培训活动在这里举行。
根据前期收集的群众 “微心愿”,刘花村邀请舞蹈老师为村民开展广场舞现场教学,村里30余名舞蹈爱好者参加免费培训。“以前晚饭后大家都在家看电视,现在有人带着大家一起跳舞锻炼,让我们能活动活动消消食,别提多开心了!”大家一边认真听着老师的讲解,一边挥舞着双手,或挑或收,或伸或缩,或绕或甩,色彩鲜艳的彩带在空中穿梭。欢声笑语中,乡村的夜晚热闹起来,村民们跟随着欢快的节奏,共同舞动出优美的旋律。
群众“点单”,村委“接单”。这项活动是刘花村为满足村民的需求而精心策划的,让大家不再只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共同享受着健康生活的乐趣。
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华容镇充分整合资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实践阵地,采取“统筹+点单”双向选择机制,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标准、更高层次、更深内涵迈进,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今年上半年,该镇丰富实践活动内容,以“我们的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理论宣讲、走访慰问、文化惠民演出等活动40余次。与此同时,充分挖掘身边典型,持续做好各类道德模范先进典型选树工作,上报文明家庭1户,华容楷模3名,在全镇掀起学习模范、争当先进的热潮;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活动,开展移风易俗承诺签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活动20余次,弘扬时代新风,筑牢精神文明新阵地。
段店镇:厚植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
鄂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 李文晋 特约记者 潘协凯 通讯员 郭培)连日来,乡风文明建设在段店镇全域铺开:百席村张后湾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把湾里的旧仓库拆掉,重新建成湾文化活动中心,整个过程没花村集体一分钱;上湖村老年人忙完农活和家务,就到志愿服务点学习手指操,锻炼左右脑和手眼脑协调能力;张湾村为村民们播放红色电影,让忙碌了一整天的村民们走出家门,丰富他们业余生活,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永福社区举办公益亲子国学班,让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有意义;孔关村邀请省双创文化基金会讲师开展《家和万事兴》主题讲座,进一步弘扬廉洁齐家理念……
2021年12月,段店镇孔关村成为省社科联首批乡风文明建设志愿服务行动示范村。省社科联、省双创文化基金会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小分队住在村里,与群众共同吃住、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积极发展带动村级志愿者骨干,深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孔关村支部堡垒作用得到巩固,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群众精神面貌得到改善,社会基层治理得到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4月,省社科联双创基金志愿服务项目在段店镇开展志愿孵化,培养志愿者骨干,带领全镇18个村(社区)开展活动,让每一位群众都有志愿者联系,促进联户志愿者与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接触,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事、揪心事,切实为乡村治理助力。
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推进华容区乡风文明建设,6月30日,华容区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印发《华容区关于推广段店镇孔关村经验进一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在全区范围内推广乡村治理“孔关模式”,充分发挥乡风文明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共同缔造、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润滑剂”作用和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引领作用,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进而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
庙岭镇:搭建平台让大学生和乡村儿童双向奔赴
鄂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李文晋 特约记者 潘协凯 通讯员 廖剑云)7月17日下午3时,随着法槌敲响,由庙岭镇团委、红莲湖人民法庭、华中科技大学爱心协会“风信子”支教队、华容区法学会联合举办的“模拟庭审”在红莲湖人民法庭审判庭拉开序幕。40名来自红莲湖第一小学的五年级学生和“风信子”支教队的6名老师参与这次活动。
模拟庭审过程中,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由学生扮演的审判长、审判员、原告、被告等角色,按照刑事诉讼的规范流程模拟展示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等庭审环节,现场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尊严和神圣。
“本次开展‘模拟法庭’活动旨在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为中小学校园法制教育主阵地建设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贡献大学生的力量。”华中科技大学爱心协会 “风信子”支教队队长赵嘉琪说。
据悉,华中科技大学爱心协会“风信子”支教队已连续五年来到庙岭镇开展暑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这些还未正式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根据“多元化、多样性、专业化”的原则,以作业辅导和兴趣课相结合的方式,设置安全自护、科学普及、技能拓展和文艺汇演、趣味运动会等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断激发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切实解决孩子们暑期看护和托管难题。
为搭建大学生和乡村儿童双向奔赴的平台,庙岭镇团委安排专人与志愿者团队对接,为他们开展服务提供便利。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志愿者纷纷走进庙岭:华中科技大学大手拉小手公益团队的队员走进红莲湖第三小学困难学生家,送去“圆梦留守儿童微心愿”爱心包裹;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小候鸟”志愿服务队走进庙岭中学,为当地孩子们带来生动有趣的“无人机奥秘”科技小课堂……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让当地孩子们的暑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参与的大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历。
蒲团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为村民喜爱的“打卡地”
鄂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李文晋 特约记者 潘协凯 王巧玲)“家人们,今晚7:30文明实践所二楼集合,我们不见不散!”7月20日下午,蒲团乡瑜伽小分队微信群开始热闹起来。
去年夏天的瑜伽班让村民们念念不忘。今年一入夏,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和乡妇联就把暑期瑜伽健身培训班排上议事日程,从6月中旬起,每周二、周四开课,授课老师由辖区一名文艺志愿者担任。
“走啊,进去凉快凉快!”傍晚时分,村民胡阿姨推着婴儿车,带着一岁多的孙子往实践所走去。进入7月份,天气炎热,蒲团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活动室已成为附近村民喜爱的健身、休闲、纳凉“打卡地”。
近年来,蒲团乡以所(站)阵地为依托,以志愿服务为抓手,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按照 “群众点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模式,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持续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文明实践活动,真正为群众带去文明新风,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充分享受到精神文化丰富带来的满足感,物质财富提高带来的幸福感和自我价值实现带来的获得感。
作为华容区第一批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试点乡镇之一,蒲团乡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有场所、有队伍、有内容、有活动、有保障“五有”标准,整合各村党员群众活动中心各功能室,实现所有自然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全覆盖。实践所由乡党委书记任所长,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任副所长,成员由乡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干事、文化站长组成,且配备专职人员2名。成立1支志愿服务总队、17支志愿服务分队,发展志愿者1000余名,年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次,参与群众3000余人次。结合群众需求,除免费开放外,实践所(站)每月制定活动计划,至少开展5+X次文明实践活动,并在公告栏公示,便于群众及时掌握活动动态。
临江乡:丰富活动推动文明实践成果惠民化
鄂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李文晋 特约记者 潘协凯 通讯员 吴君畅)日前,临江乡新港村2023年 “彩虹行动”暑期班在村妇女儿童之家正式开班。
此次活动由新港村妇联组织1名妇女志愿者、2名高中刚毕业待上大学的学生负责实施,共计10天。活动对象覆盖新港村近30名留守、困境儿童及有需要的家庭。
暑期班以辅导儿童暑假作业为主,为家长们解决孩子暑期课业辅导和安全教育陪护问题。志愿者们设计了“破冰计划”“学业辅导”“单韵母和长元音音标的不同”等多个环节,让暑期班“有料”又有趣。
在“破冰计划”环节,志愿者鼓励孩子们进行自我介绍,增进彼此的了解。在随后的学习中,志愿者认真负责地为孩子们答疑解惑,因材施教,注重孩子们的个体差异性,毫不含糊。
近年来,华容区妇联广泛开展“彩虹行动”暑期服务调查,学生家长纷纷要求举办“夏令营”式的免费暑期班。家长们“点单”,华容区妇联迅速结合实际进行派单,志愿者接单后,制定作业辅导、趣味游戏、安全教育、读书分享会等课堂计划,同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
为推动文明实践成果惠及人民,临江乡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在“有阵地、有队伍、有制度、有活动”四有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打造文化长廊、农民会场等一批特色的文明实践点,培育一批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实现全乡志愿服务工作多点开花。截至目前,临江乡已组建乡、村两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4支,文明实践志愿者数量达到140余人,运用本地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全乡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年均组织理论宣讲、关心关爱、知识普及等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活动60余次。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