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服务平台,孝昌县建设一批农村“幸福食堂”,解决独居留守老人的吃饭问题。
明确“县级主推、乡镇主导、村级主办”的发展模式。
一是县级主推。对标浙江“千万工程”,一体落实“学明白、想明白、干明白”工作要求,组织镇村干部赴江浙等地学习,制定《孝昌县以共同缔造理念推进幸福食堂规范化管理若干措施》,鼓励有条件的村(社区)主动谋划、认真落实。
二是乡镇主导。乡镇做好具体指导监督,组织驻村干部、下沉干部进村入户梳理群众需求,了解群众意愿,采取集中就餐、互帮互助等方式,建设运营有地方特色的幸福食堂。
三是村级主办。通过召开支部主题党日、屋场院子会、乡贤座谈会等,多渠道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将幸福食堂运营管理列为支部承诺实事项目。
采取村集体经济补一点,各级财政供一点,村里“五有人士”、就餐老人子女出一点的办法,算好运营成本账,达成分摊出资比例共识。
一是集体经济支持。积极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一定比例出资补贴村级幸福食堂建设,小河镇仙雨砦村每年投入10%的村集体收入2万元用于食堂建设。
二是发动村民自筹。通过宣传引导,强化老人家庭子女责任,积极履行赡养义务,倡导村民奉献爱心、捐款捐物,共摊幸福食堂运营成本,村民自筹比例达到60%以上。王店镇新岗村2018年村民筹资30万元建设幸福食堂,现在每年筹集资金稳定在15万元左右。
三是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村级原村委会活动室、村学校、农村幸福院等场所,按照相对集中、安全方便原则,进行适度改造,完善设施功能,满足老人就餐及文化娱乐需求。
坚持群众的事群众办、群众管,组织发动群众参与,推行运行共管、效果共评。
一是强化自治管理。突出社会组织服务群众,成立老年协会、理事会,发动党员群众开展种菜、帮厨和送餐等志愿服务,将食堂建成党员志愿服务群众、发挥作用的平台。
二是强化安全管理。坚决执行熟食当日清、不留过夜菜的硬性规定。按照要求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工作人员健康证,食堂饭菜每日48小时留样,县市场监管局定期组织检查,确保食品安全。
三是强化评价管理。建立评价机制,组织党员、群众、就餐老人对幸福食堂运营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针对反馈问题,及时改进。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管,健全完善“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对群众认可度高、管理运行好的食堂,给予资金奖励。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