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深入基层“神经末梢”,畅通发展“中梗阻”---石首市大垸镇人大依托平台努力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7-14 09:12:03

大垸镇位于石首市北部、长江北岸,版土面积140平方公里,素有江北“鱼米之乡”之美称。辖19个村(社区),54944人,38932名选民。大垸镇人大以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示范点创建为抓手,聚焦“家站点”建设,认真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进一步优化吸纳民意、汇聚民智的工作机制,丰富代表工作内涵、激励代表履职尽责,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家站点”全面覆盖、人大代表全面履职、人民民主全面发展的人大工作新局面。

从集镇到田间地头,大垸镇人大始终高质量推进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实现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大垸镇人大按照区域划分,目前有代表之家1处,代表联络站7处,代表工作室(联络点)1处。镇人大代表79名,石首市人大代表22名,荆州市人大代表2名,湖北省人大代表1名。从接待窗、民意墙、宣传点到监督站,大垸镇人大“家、站、点”平台不断提质增效。通过“家、站、点”平台,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的经常性和有效性得到增强,联络人民群众的普遍性和实用性大幅提高,人大代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作用更加凸显。今年以来,大垸镇人大印发《大垸镇人大主席团关于开展“聚力人居环境整治 助推共同缔造”代表行动工作方案》,结合年度工作要点,明确了代表功能工作计划,压实了代表联络责任,鼓励代表积极依法履职。今年以来,通过“家、站、点”平台收集督办反馈意见建议达到了80余条,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推进和解决。“家、站、点”成为人大代表常态化履职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垸镇人大努力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路径。

代表联络点--“触角”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天字号合作社代表工作室(联络点),这是省、市、镇三级人大代表徐锋的工作室,也是人大代表工作室,墙上设置了宣传栏,贴满代表们活动的各类照片。周围群众一有困难、难题或碰到烦心事、揪心事总爱往工作室跑,遇到瓜蔬技术难题或农产品销路问题,也总会来找徐锋。“有时候他们忙,碰不到人,我就会给他们扫码留言,事后他们也会第一时间回复,特别方便。”天字号村民余栋斌说道。这里也是远近闻名的徐锋人大代表“接待室”。

天字号合作社代表工作室位于天字号瓜蔬专业合作社内,合作社以“瓜瓜菜”模式为主,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于2022年建设完成,设有接待室、办公室、展示厅、代表培训中心等四大功能区,总占地面积达280平方米,工作室现有代表成员5人,涉及村“两委”代表、商贸企业代表、返乡能人代表等组成,这间工作室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实事办理、矛盾调解等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帮助村民解决了不少矛盾和问题。天字号合作社代表工作室(联络点)也成为市级基层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目前,大垸镇人大“家站点”建设覆盖四大片区(泥南、新码、焦家、箢子口),覆盖全镇区域,下一步,大垸镇人大将陆续为代表中的行业领军人员颁发以个人或企业名字命名的人大代表工作室(联络点),全面展现新时代人大代表风采,有效发挥人大代表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广泛收集民智、民意的基础上拟出高质量的代表意见和建议,在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的过程中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将人大代表服务群众的“触角”真正延伸到基层“神经末梢”。

代表联络站--一站一特色,开启人大代表履职新篇。大垸镇人大依托“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积极探索人大代表项目化履职,箢子口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送医下乡”活动,组织群众义诊;黄金楼村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聚力人居环境整治,助推共同缔造”活动,代表与群众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镇财政所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三资管理公示”活动,公开透明村财务状况,介绍村集体经济及运行情况,激励人大代表更好履职等等。今年,大垸镇人大围绕“家、站、点”建设及运行情况,按照“制度完善、队伍配强、活动有效”的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打造特色代表联络站和品牌效应,形成“一站一特色”“一站一亮点”。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只要帮助能周围群众,我会毫不犹豫的扶一把。”大垸镇人大第一代表小组代表沈超说道:“2022年,合作社发展要扩大规模,但居住在田间的熊爹却遇到了难题,熊爹的老房子就立在田间,且房屋年久失修,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老人进出家门不方便,合作社田间管理也麻烦。沈超便联合大垸镇第一代表小组,进行入户走访,积极和熊爹沟通,了解家里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按需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终于帮助老人重新修缮了房屋,解决了居住问题,熊爹对此也非常满意,同时也打通了合作社发展土地连片“梗阻”。

随着代表联络站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大垸镇人大也将根据群众的需求,定期开展特色、丰富、符合实际、更接地气的代表履职行动。

代表之家--有机融合,把法制德治功能融入家庭建设。如何让代表之家功能更加饱和,把法制德治功能融合“代表之家”建设,是大垸镇人大工作的另一特色。依托大垸镇代表之家建设,积极组织开展人大代表和群众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让广大群众零距离接触法律咨询,增强居民群众的法制观念,提高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熏陶作用;积极举办“文化下乡”活动,丰富群众闲暇时光;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大垸镇人大还在综治中心开设代表接访窗口,收集代表和群众意见,积极接访,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下一步,大垸镇人大将继续推动“家、站、点”提质升级,构建“线上+线下”新模式,积极探索创新特色代表活动,做实做强代表履职品牌效应,促进代表工作焕发生机,努力让“家站点”成为“代表常在、群众常来、意见常提、实事常办、效果常见”的好阵地,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畅通发展“中梗阻”,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 张璞 黄聪)

责任编辑:徐圣岚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