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一台“号子声” 一腔“峡江情”
湖北日报 2023-06-26 13:24:31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宜昌频道记者朱延筠 通讯员彭晖)端午节期间,大型行进式旅游实景剧《峡江号子声》在屈原故里景区正式公演,吸引了县内外1.2万名游客观看。剧中,船工老董一家和乡亲们依然决定为了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搬迁,纷纷捧起一抔黄土揣进怀里,向故土做别的场景,让全场观众热泪盈眶。

《峡江号子声》剧照。

“开了一辈子船,喊了半辈子号子,现在只要一上台,心里就激动。”78岁的董长华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剧中饰演老船工。也是全剧主角老董的人物原型。他说,虽然我快80了,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只要大家还要我,我就义不容辞向大家唱最地道的号子,讲最真实的移民故事。

该剧为行进式实景演艺形式,全剧分为扳船扯滩号声起、船工夫妻别离愁、临行再聚号子声、一抔故土送亲人、重走三峡看秭归五场。从开场到谢幕,掌笠号子、拼命号子、平水号子、摇橹号子、撑篷号子等20多首消失多年的船工号子再次走进大众视野,勾起现场观众的峡江记忆。

长江峡江号子,又叫“秭归船工号子”,是流传长江三峡西陵峡一带船工们行船过程中呼唤的各种劳动号子。也是峡江地区民众中具有持续认同感、最富凝聚力和最具标志性的文化符号,2008年6月,秭归县《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该剧目以长江峡江号子为主线,生动刻画了峡江老船工老董、老董妻子及船工兄弟等三峡移民形象。

“从开始排练到首演,整整一年半时间的打磨,对于我这样的老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我们严苛训练、精益求精,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们坚持的是心中的一份对号子、对移民情怀,这也正是我们峡江老船工的精神。”77岁的严明军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江河号子(长江峡江号子)》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在剧中饰演男二号老王。他感慨说,今天这台戏之所以能够出完美地呈现在舞台上,是因为几乎所有的演员都是传承人,都是三峡移民的经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情之所切,心之所动,每个人在台上,演的都是自己。

据了解,该剧演员总阵容60人,全部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当地群众。

“我们年轻的那个年代,住在老归州,老远就能听见整齐划一的号子声和震天响的踏船板的声音。所以这台剧,让我们这代人重温当年的记忆与乡愁,充满温暖,充满力量,也看到了自己,很受感动。”在演出现场,市民周爱萍感慨说。

在该剧三大实景演艺区,峡江帆船、江滩、民居、石阶、河铺子、橘林、纤夫石、纤绳等,一个天然的实景舞台呈现在观众眼前。加上现场的互动演艺,让现场观众身临其境。同时在剧情中,将秭归的诗画美景资源、地方特色人文、富饶物产等融合为一,贯穿全线,全面展示屈原故里秭归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风貌,讴歌三峡移民精神。

“当年,我经历过送别外迁移民,这就是当年的那个场面,太感人了。在三峡工程建设30多年之后,秭归能有这样一台展示峡江文化、讴歌移民精神的大戏,充分说明我们的峡江文化,一直在传承,我们的移民和移民精神,从未被忘记。”市民王海群现场表示。

责任编辑:冯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