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夏婷 胡恒清)按照武穴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2023年,武穴市大法寺镇以党建引领、干群齐心,共建和美乡村、幸福大法寺为中心工作,以“红网格 小空间 大缔造”为主要抓手,按照优中选优原则,从13个达标村中选取6个村争创2023年精品村,另选择12个村争创达标村。如何推进精品村与达标村的创建同时取得新成效,武穴市大法寺镇找准乡村振兴着力点、关键点、突破点和发力点,以“传”为基、以“赛”为本,以“练”为法,创新开展以村为单元的乡村振兴“传帮带·对手赛”活动,全力以赴推进示范创建工作提质增效。
“根据我们村去年在创建中的经验,结合现状,这处应该要设计一处节点,这边环垸路要打通,这个地砖可以用前期拆“危房”时的旧石块,既变废为宝,又能形成本垸特色。”这是大法寺镇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传帮带·对手赛”活动以来,2022年达标村梅均村书记梅咏超参与结对指导2023年争创村李贞村提出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武穴市大法寺镇党委政府开展“传帮带·对手赛”活动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示范村提档升级争创精品村,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村全市考核达标成优。
凝聚“6+7+5=∞”的强大合力。在原有的“1+1+1+N”(一个村、一位牵头领导、一位年轻干部,“N”个规划专班、建设专班、乡贤筹资筹劳专班)创建模式上,将6个示范村、7个创建村、5个候创村就人口基数、垸场大小、地域特色、产业分布等进行分类搭配,形成了强强PK,先进带后进,同级竞争等良好态势,以拉练的形式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评一评的方式,开阔眼界、借鉴学习;以示范村到创建村指导中结合实际,提供经验做法;以垸子夜话中乡贤齐聚的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做好谋划。正是这种多层次的参与,使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中在谋划、建设、管护等全过程中展现了无限可能的强大合力。
形成“比学赶超”的竞赛机制。2023年5月,大法寺镇印发了《关于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传帮带·对手赛”活动的实施方案》,主要目的是促进18个村铆足“比”的劲头,增强“学”的动力,激发“赶”的拼比,强化“超”的追求,大干三个月取得好成绩。目标一:到7月底,6个争创村在巩固2022年示范创建村成果提档升级的基础上,新建成1-3个垸场示范创建点;目标二:7个争创村建成两个垸场示范点;目标三:5个候创村完成两个垸场的“四拆二清”垸场整治、一个垸场示范点打造。坚持以每周一拉练、每旬一评比、每月一结账的形式开展以示范村一对一“比武赛”、创建村分组“比拼赛”、候创村同级“学赶赛”的竞赛机制,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突出“示范创建”的活动成效。2021年,大法寺镇坚持党建统领乡村振兴大主题,形成了“1+4+N”的富硒产业布局和“两带四区一走廊”的发展格局,培育了阳城双低油菜、淡水澳龙、“天鹅恋”稻米、富硒茶叶等主导产品和拳头产业,打造了“茶香李边”、“久游双庙”等10余个乡村振兴示范点,全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建设初见雏形。2022年初,大法寺镇支持鼓励有集体收入、有强力班子、有创建意愿、有村庄规划的村(社区)先行先试,探索乡村振兴的创新路径和模式;2022年底,大法寺镇打造了环仙姑山茶果产业基地、凤港渔村特色水产养殖基地、百亩荒茶果产业基地、石榴花山茶果产业基地,形成了新“1+4+N”富硒产业发展格局。同时创新“新十个一”标准、“六联七结合”工作法,和“红网格 小空间 大缔造”共同缔造模式,打造了“醉美上桂”、“状元梅均”、“宜居畈上”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创建点,村级治理机制、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等大幅提升。“我们垸能建得这么好真是没有想到,街上的人来了都羡慕我们。真的非常各位领导对我们村级发展的支持,我也相信我们村会搞得越来越好。”上桂村上桂垸吴奶奶激动的说道。
芒种至,盛夏始。一收一种,是农耕文明下古老的仪式和生生不息的接力,也是共同为乡村振兴事业的付出和收获。武穴市大法寺镇党委书记肖翔表示,在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工作中,要始终牢记“党建引领”这个灵魂,做好发动群众、群众参与这篇文章;要始终牢记找准发展定位,确定工作路径,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要始终牢记为“民生干实事,而不是向组织交差”这个宗旨;要切实做到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全镇群众的“幸福指数”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