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远安县双泉村:同饮“同心泉” 共绘“同心圆”
湖北日报 2023-06-19 21:18:56

远安县鸣凤镇双泉村位于远安县南部,这里被丹霞群山环抱,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即将贯通的当远货运铁路火车站就建在村里,远安城南军民融合产业园等大型项目相继落户与此。”该村村委会主任王学林高兴地向记者介绍道,村里各民族群众都很团结,“同心”文化氛围很浓,团结就是力量,双泉村迎来了多重机遇,发展迅速。

双泉村里的“同心泉”

经过宽阔整洁的远安快舟大道,临近远安县城,看到一大片的稻田和成片别致的民居,这里便是鸣凤镇双泉村。

这是一个有故事的村落。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曾晓波向记者讲述了双泉地名历史故事:相传明朝崇祯年间的1640年,双泉村遇历史大旱,眼看地里庄稼将颗粒无收,村民来年无粮可吃,双泉村一夏姓乡贤站出来,自己带头捐资,号召村民有钱出钱、有粮出粮、有力出力共同修建两口泉和沟渠。泉水甘甜可口,穿村而过,解决了大旱带来的生产生活问题,两口泉又名“同心泉”,双泉村村名因两口泉水而来,两口泉也影响村民有事大家共商共出力的习惯。

同心聚力、共同缔造的故事在今天的双泉村继续上演。

走进双泉村,同心广场、同心亭、同心篮球场……很多都以“同心”二字命名,形成了独特的“同心”文化。

村里有一个硕大的篮球场,叫同心篮球场。以前,村里孩子们放学、假期想打篮球,需要走2公里快舟大道到其它场子上去,极不安全。2022年8月,在一次共同缔造屋场会上,有居民提出了能否在村里集中居民小区建设一个篮球场的想法,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地出地,很快,一个面积规模608㎡的篮球场建成了。这里成了村里孩子们最喜欢的“打卡地”,也吸引了居民们经常到这里打篮球锻炼。

修建篮球场过程中,曾晓波讲述了一个令他感动的小插曲。事情定下来后,场地选在哪,令村干部头疼:小区里空间有限,规划建设完成后,可利用建设空地难找。就在工作开展一筹莫展时,有村民找到村委会,愿意主动让出自家的地修建篮球场,地方就在村里广场旁边,位置是个好位置,可面积远远不够。一个小土坡,旁边还涉及到另外3户的菜地,种满了绿油油的蔬菜。曾晓波说,别看这一方小菜园子,足以提供一个家庭一年的日常“口粮菜”。

没想到的是,涉及旁边的另外3户居民听说修建篮球场选址的事后,毫不犹豫地主动让出自家菜地。篮球场的修建“一气呵成”。修好后,村里大会上,村干部提议说取个名,村民们说,那就叫“同心篮球场”吧。

这个“同心篮球场”也叫“同心晒场”,农闲时是篮球场,农忙时是晒粮食的晒场。

每一个以“同心”命名的地标背后,都有一个类似“同心聚力”的故事。

土家族村支书的“团结”情怀

“这边是法治巷,那边是公正巷和平等巷……”6月8日,走进双泉小区,双泉村党支部书记曾晓波指着附近的几条巷子告诉记者。 依据村居地形分布,双泉小区被分成3个片区,共12条巷子,巷子两边,栋栋花园式的民房错落有致。每条巷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命名。

通过屋场会,每条巷子由村民们推选了一位“巷长”。“巷长”虽小,管的却是老百姓身边急难愁盼的“大事”。

“我们在12名巷长家中配套设置书柜、便民工具,让村民能在驿站借阅书籍、商事议事,收集民情民意,解决群众的急难事务,提升村民归属感、幸福感。”曾晓波介绍说,甚至巷长家里配哪几样便民工具,也是村民们共商的结果,有的说需要配灭火器以防万一,有的说需要配电线方便哪家请客过事接线急用……只要有利于团结村民的事、有利于服务村民的事,曾晓波带领巷长们说到做到。

今年43岁的曾晓波,原籍恩施利川,是一名地道的土家族汉子。爱人是其同学,后来考试应聘到远安县职教中心任教,2005年曾晓波追随爱人来到远安安家立业。父亲是土家族,母亲是畲族,他笑着说:自己出生在一个多民族家庭,自幼就感受到“民族团结”的情怀和温暖。

他乡作故乡,曾晓波说,作为一名“外来”土家族,是远安热情接纳了他,当地居民们信任他,选他成为村里发展的带头人,他有责任带领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奔致富路、振兴路。

“每年春节、中秋节、六一儿童节等美好节日,我们都会在村里特别组织有少数民族居民参与的丰富多彩文体活动,让村民们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感受到‘抱成团’”的温暖。”曾晓波介绍,“下一步,我们将成立三峡红石榴志愿服务“同心泉”分队和双泉红石榴志愿服务站,以更好地服务村里各族群众。”

热心的少数民族村民

6月10 日一大早,城东花园居民南宝奎像以往周末一样,穿上红马甲,拿起钳子和袋子,到村里参加环境卫生志愿服务活动。

1982年出生的南宝奎,辽宁本溪人,满族人。在浙江打工时认识了妻子——远安姑娘张晓燕,2013年,他和爱人回到远安,在村里凭着一手好手艺,从事装修的工作,“村里的居民们很多都是我的客户,他们很照顾我的生意,我也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大家。”南宝奎说。在村民们眼里,这位说话口音很有“辨识度”的邻居,是一位热心人,除了长期参加义务公益活动,哪家有需要帮忙的,找到他毫不含糊。

在南宝奎的心里,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融入了村里。多年来,也完全适应了远安的饮食习惯、生活习俗,“每年春节,都会有一些老家来的满族亲戚串门,我会自豪地带着他们游览鸣凤山、武陵峡等远安的美景,尝遍远安的美食!”

据曾晓波介绍,除了和自己一样的土家族、南宝奎一样的满族居民,村里还有壮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居民,“双泉村真的算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曾晓波感慨。

“不分民族,不分职业,无论来自哪里,住到咱们村里,就是双泉人。”曾晓波说,“同饮‘同心泉’,共绘‘同心圆’,双泉村会越来越好。”

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频道记者江治冲 通讯员付俊 彭简洁

责任编辑:陈晏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