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南漳: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长江云新闻 2023-06-16 11:02:16


吊瓜变“金瓜” 村民乐开花

随着夏意渐浓,荆山脚下的八百里南漳,满眼都是美丽的田园风光。新时代新征程,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七彩画卷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吊瓜学名栝楼,皮、根等可以入药,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味道鲜美,有很高的食用、保健价值。走进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千亩吊瓜产业基地,只见这里的藤架已经搭好,村民们三三两两互相配合,忙着施水溶肥。再过两个月,藤架上就会结出黄橙色的吊瓜果。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吊瓜产业链党委宣传干事 杨志强:“我们种的吊瓜品种是引进浙江绍兴越蒌三号亩产量300多斤,半成品生瓜子卖22 、23块钱一斤,经过深加工以后,精装瓜子能买到50多块钱一斤,每亩的收益能达到8000到10000元。”

近年来,南漳县东巩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因地制宜拓宽村民致富渠道。2019年,全镇引进、种植吊瓜1080亩,并由春秋特色农业基地合作社为全镇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代清理、代加工、代包装、代销售等“一条龙”服务。到2022年,全镇发展吊瓜产业已达3500多亩,除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外,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村民 邓凤娥:“我家有34亩地,现在流转给合作社种吊瓜,我们就在这里做零工,一年能挣个2万多块钱,像我们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都不用出去打工。”

东巩镇吊瓜产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镇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除集体种植的2400亩之外,家庭农场自主经营也达到1000亩。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杜家坪村村民 杜国强:“我去年试种了2.5亩地吊瓜,收益还比较可以,收益9000多块钱,今年一起流转了农户22亩地,估计搞八九万块钱应该没有问题。”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 李帮武:“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每天在下面进行技术指导,同时建了一个群,所有种吊瓜的搞技术咨询,他咨询,我们解答。”

目前,东巩镇的吊瓜产业分布在陆坪村、杜家坪村、双坪村等地,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惠及农户287户784人,户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一个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吊瓜在产业发展的助力下,正成为老百姓脱贫致富的“小金瓜”。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副镇长 方晴:“下一步我们想在吊瓜子上,第一是做精深加工,第二是打造我们自己的吊瓜子品牌,增加我们吊瓜子的附加值。”

种“健康”粮 大米走起高端范儿

近年来,健康养生的五谷杂粮渐渐受到追捧,南漳县积极转变思路,调整种植的粮食品种,将健康与绿色概念加入到“一村一品”发展思路中去,实现了“生态美”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在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生产车间里,工人师傅正在将刚刚生产出来的黑糯米粽子打包装箱。这款低脂低卡产品是最近上市的新品,主打的就是健康食品。

襄阳市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赵青:“(黑糯米粽子)是全谷物的,它里面是富含了多种的粗纤维,对咱们的肠胃非常好,因为有那个米皮,所以它吃起来的时候会有一些弹弹或者是脆脆的这种口感在里面。对于消费者,特别是年轻的消费者,他们更喜欢一些新颖的东西、健康的东西,正好就满足了他们的消费需求。”

除了黑糯米粽子,这两年,针对年轻人和喜爱健康食品人士的市场,他们还专门研发了低糖大米、黑米茶、黑甜玉米等食品。

襄阳市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赵青:“其实我们已经把大米作为了一种健康食品以及健康的深加工产品在进行开发,我们往年的种植结构前些年主要是90%以上都是种的传统大米,但是我们今年90%以上都是种的功能型大米。”

创新带来新发展,也带来无可限量的新机遇。如今,东巩镇上泉坪村寨子米合作社有社员186户,相比之前,大家的收入已经翻了几倍。

襄阳市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 信国宏:“以前自己种了有7亩多地,一年搞不到几个钱,现在流转费三千多,平时给合作社打工,一年下地能搞接近一两万元。”

目前,南漳县寨子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规模达2700亩,年产值达800多万元。有机稻种植严格执行有机种植的标准,产量虽然低但产值高。合作社相继研发低糖米、米皮饮料等深加工产品,成功申报全国首个低糖大米专利,低糖米一般能卖到40元一斤,产品远销上海、北京等地。

襄阳市南漳县上泉坪村党支部书记主任 闫守奎:“寨子米合作社2015年入驻上泉坪村,流转土地1248亩,土地流转费76万元,带动就近务工人数109人,发放个人工资达100万元,在寨子米合作社的带动下,2022年党建引领发展了三大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5万元。”

这朵“菇”好强 带火一个镇!

一朵香菇的能量有多大?答案是无穷大。依托“香菇小镇”的打造,南漳县东巩镇按照“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产业强镇、旅游富镇”的工作思路,走上了“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在东巩镇双坪社区亮全合作社香菇生产基地,村民余宏权最近特别忙碌,他要趁着这两天把厂房内的菌棒全部翻转好,帮助香菇做好越夏工作。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双坪社区亮全合作社村民 余宏权:“合作社刚成立我就入股了,我长期在这打工,老伴在景区打工,每个月三四千块钱,年底还分红。”

为了实现从“建基地、带农户”到食用菌全产业链一条龙的发展之路,南漳县双坪社区探索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农户”的发展模式,引进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引领,以产业为带动,以千家万户为支撑。

襄阳市南漳县裕农菌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部经理 王明财:“我们主要生产的产品,有干香菇 木耳 香菇酱 香菇脆等产品。截至目前营业收入已达1.5亿元,同时,带动周边农户近300人在我们这里就业,人均年收入约1.5万元。”

规模化、规范化和市场化的产业运营模式,让东巩香菇的名声越来越响。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香菇”已成为村民和集体增收致富的领头产业。双坪社区还以香菇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香菇小镇”旅游经济,借助“十姑洞”的天然旅游资源,实现香菇产业三产融合、互促共进的良性发展。

游客 曾敬:“听朋友介绍这里有个十姑洞,今天带着家人一起过来玩一下,这里面非常凉爽,是夏天避暑乘凉的好地方,从里面出来之后,旁边有个采摘园,感觉这里很好玩,非常适合全家老小一起过来。”

十姑洞风景区是南漳县东巩镇今年才开发的一个新景区,洞高数十米,深约千米,洞内石笋林立、形态万千。今年“五一”期间,就有近两万人进洞游玩。

湖北荆楚福地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昊:“我们十姑洞景区正在申报3A级景区,景区又和香菇生产基地紧紧挨着,两者相辅相成。今年“五一”到现在实现景区收入和土特产销售收入十多万元,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实现收益翻番。”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双坪社区党委书记 曾庆万:“我们提出要打造香菇小镇按照这一理念,开发了十姑洞、铃子寨景区,同时我们向上争取资金配套建设了亲子采摘园、星级民宿、农家乐等项目,截至目前已有农家乐7家 民宿13家带动农民人均每年增收5万元。”

“十四五”期间,南漳县东巩镇将紧紧围绕“生态立镇、文化兴镇、产业富镇、旅游强镇”总目标,立足“4321”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两基一提升”建设,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石材加工业。同时,用好招商争资“朋友圈”、打造招商引资“工作圈”、营造项目落地“环境圈”,开展全员招商、链式招商,完成“四大产业”全产业链建设。

襄阳市南漳县东巩镇党委书记 何大福:“我们将围绕一株菌、一袋米、一粒子品牌创建目标,坚持党建引领,坐实国家产业强镇和省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推动农旅融合示范项目的落地见效全力推进食用菌、吊瓜、寨子米、旅游等全产业链发展,坚持村集体经营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2023年实现两个村集体经济突破200万元,4个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村平突破50万元。”


监制:洪燕

编审:刘征

主编:甘泉

统筹:邱惠 周晓焕 王猛 陈衢

记者:湖北广电襄阳融媒体记者站 张雪晶 李晓雨 廖云翔 南漳台

新媒体编审:李桓

新媒体编辑:严泉泉


责任编辑:李艳琼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