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郭力菁 吴定力 马骏)“藤编是一种传统手工技艺,我们致力于在传承与保护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品牌,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致富,也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产品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6月14日,恩施州建始县冉家大院藤编制作项目负责人冉旭介绍。
藤编是中国传统工艺,工序复杂,编制技艺难度大。其主要工序就有剥皮、撕条、编织、钉串、盘花、锁边、缠脚等几十道。单编织手法、编织花样也有几十种,制成的日常用具工艺精巧,品种多样,经久耐用,置于寒室不觉其奢,布于华堂不觉其陋,古往今来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冉旭看来,藤编传统工艺要得到传承发扬,需要通过长期的培训和实践,将传统的编织技艺转化为文化产品或生活用品,进而转化为富民产业和经济效益。
“我们办了个藤编工艺编结技能培训学校,主要承办一些农民的基础技能培训,我们发现藤编深受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喜爱,而且,这类产品在市场的空缺比较大,就围绕旅游特色产品、工艺品类的市场空白去开展培训,通过培训,让老百姓掌握技术之后编织产品,再通过我们回收,放到到市场上去销售。当地民众依靠藤编手工技术编制产品增加家庭收入。”冉旭说道。
为了扩大全国的销售渠道和市场,2015年,冉旭负责组建了电子商务团队,开展电子商务渠道销售工作,现已在4个电商平台开设4个店铺,并建立线下体验店。
传统产品插上了现代电子商务的“翅膀”,让藤编产品销售至国内外。“2021年,自从在网上销售藤编制品后,商品供不应求,小小藤编带动了庞大的编织队伍,目前,景阳、花坪等多地都是编织户。”冉旭说。
目前,冉旭等一批藤编产业发展带头人以家庭工厂为依托,凭着“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不仅带动了自家村,还辐射周边多个村共同成为“藤编财富”的受益者。
“将继续通过培训去培育更多的有手艺的人加入我们这个生态链,同时孵化一些有销售和直播能力的学员,能够自卖自销,还能帮别人去卖,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学员和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这个产业链里面,让这个手工编织品的生产销售起到良性循环的作用,并且做更多的孵化工作。”冉旭说。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