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武汉城市近现代化发端于汉口
在江汉
可以看到这座城市
文化基因的生成与绽放
丰富的非遗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
屡屡成为城市更新、数智经济等领域
创新发展的“灵感缪斯”
6月10日-12日,第七届江汉非遗节在汉口文体中心举行。本次活动由江汉区人民政府主办,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江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是武汉市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之一。
6月10日下午,第七届江汉非遗节正式开幕,区委副书记、区长叶文静,区委常委、区委宣传部部长赵陟,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洪涟,副区长张隽波,区政协副主席张智勇出席活动。
仪式上,非遗传承人代表齐声宣读倡议书,以实际行动为文化传承发声。
汉剧、单弦拉戏
汉派插花同台献艺
极致的视听盛宴
为非遗节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活动当天,华中师范大学教学科研实训实习基地在江汉区非遗保护中心正式挂牌。
华中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孙正国教授表示,教学研究基地将致力于加强非遗保护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高校智库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作用,在非遗保护、传承、转化与研究等领域与江汉非遗中心全面合作,实现创新、共建、共享。
好物市集
非遗活态传承
感受江汉风情
多彩非遗,美好生活。本次非遗节旨在让更多人通过与非遗传承人、非遗项目面对面,走近非遗、体验非遗、爱上非遗、带走非遗,成为非遗的参与者、见证者、推广者,推动非遗“出圈”,助推文旅消费扩容提质。
市集上有老武汉人熟悉的四季美、德华楼、汪玉霞等老字号,深受市民喜爱的武汉剪纸、面塑、泥塑,还有楚地合香、手工拼布、景泰蓝工艺画、汉派旗袍、全鹿膏滋等丰富多样的传统手工艺品,可玩、可穿、可赏,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近距离感受非遗的活态魅力。
非遗体验
解锁传统智慧
领略中式美学
非遗节期间,汉绣、汉剧、京剧、单弦拉戏、传统植物染料染色技艺、传统青铜打击乐器铸制技艺、汉派石雕等各类非遗项目齐聚江汉,集中呈现传统文化在都市生活中焕发的新活力。
位于汉口文体中心的多家非遗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展示展演活动,包括主题讲座、技艺研讨、曲艺演出、传统技艺体验、传统工艺品展览等共十余场,让人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内涵,亲身感受非遗雅趣,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非遗展览
凝结千年汉韵
绽放时代光彩
在汉口文体中心一楼展厅内,陈列着近百件汉绣和传统手工拼布作品。以实物和场景相结合的方式,呈现汉绣和传统手工拼布的历史文化、技艺特点和艺术价值。
“向时间致敬·江汉非遗传统美术项目精品展”展期两个月(6月10日-8月10日),来自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文卉、李亚平的手工拼布作品是首次集中对外展出。汉绣浪漫瑰奇,拼布斑斓缤纷,精美的非遗艺术作品既凝结了传统审美意趣,也承载了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精神品格。
游客身处其中,一步一景,方寸之间,尽览开阔气象。
“今年非遗节通过直播探店、线下市集、非遗演出、传承人交流互动等多元方式,将非遗带到市民身边,加深了人们对非遗的了解和喜爱,让橱窗里的非遗更加鲜活,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江汉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以此为契机,加深大众对非遗的认识,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到非遗传承保护中来,切实提升非遗系统性保护水平,更好发挥非遗服务当代、造福人民的作用。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