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经过三次文物普查,船头寨上已发现东汉砖室残墓一座,晋隋崖墓三孔,元明天然崖墓一孔、元明石棺残墓三座,清代大型碑墓向氏墓群、马氏墓群共三十余座,清、民国碑屋三座。现择要记录于下:
【观音岩崖墓】位于观音岩卡门右侧约二百米处的悬崖上,墓孔由人工挖凿而成。孔口约1.5米见方。共三孔,一高二低。较低二孔下距地面约6米,上距崖顶约5米。较高一孔下距地面约7米,上距崖顶约4米。当地人称“神仙洞”或“蜕皮洞”,传说古代人死蛇蜕皮,人老、病,送入洞中七天七夜,恶者化为脓血,善者蜕去旧皮重获美妙青春。坡陡崖险,至今尚未听说有人入内,保存较好。
【金银坳口崖墓】位于船寨顶金银坳口,墓为一天然洞穴,洞口用条石砌成三级拜台和墓壁。传说,古代土司死后,阴阳择地安葬时,见一群白鹤飞入金银坳口,以为大吉,便将土司埋入洞中。现墓门已毁,墓中堆积零乱,尚未进行清理。
石椁墓(俗名生基)
【长坪向氏古碑墓群】位于支罗船头寨东南二层岩下,高程1076米。最早建成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最晚建成于民国三十六年。由皇恩宠锡登仕郎向地玺夫妇碑墓、恩进士向英定碑墓及向钟五夫妇碑墓等十三座向氏家族碑墓组成。呈两大块分布在向氏老屋附近10000平方米范围内。这些墓前均有高大的牌坊式墓碑,碑上浮雕人物花鸟形象,图案丰富,造型生动,工艺精湛。1987年被公布为利川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公布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向氏墓碑
该碑墓群分两部分布于向氏老屋左右的田园中。第一部分位于老屋右侧,由皇恩宠赐登仕郎向地玺及其三位夫人墓、向英泰夫妇墓(“福”字墓)、向母闫君墓五座墓组成,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其中向地玺墓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规模最大,占地100余平方米。坟前“八”字形墓碑六柱五厢,高 5 米,通宽5.2 米,中间主碑四柱三厢,第一层高2.45 米,宽3.48 米,厚0.55米,中厢楷书阴刻“向地玺老封君寿藏”。左厢刻墓志,介绍墓主人生平及向氏渊源。右厢刻皇恩宠赐诏书和向氏字派,可惜均风化严重,字迹模糊,内容不详。中间和两边柱上分别楷书阴刻“马鬣虽封春不老,龙光永锡寿无疆”、“翼子贻孙功百倍,兴家创业苦千般”的墓联。两边副碑各两厢,呈“八”字形,靠里边一厢分别为一阳刻艺术体“福”字和“寿”字,字大一米见方,书法独特,美观大方。边上均为驼峰式附碑。两厢之间是一望柱,柱高2.8米,顶上圆雕莲花,正面楷书阴刻“奇峰环拱钟灵可卜人文蔚,秀水萦洄降瑞足徽甲第昌”。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浮雕二龙抢宝图案,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第二层中厢高出边厢0.56米,中间嵌楷书阴刻“恩赐登仕郎”匾额,联刻“皇恩荣寿□,齿德重□朝”,额雕双凤朝阳图案。两边各嵌墓志一块。第三层雕花瓶卷草。整个碑墓规模宏大,雕刻精工,气派壮观。第二部分位于向氏老屋左前方,由恩进士向英定夫妇碑墓、向钟五夫妇碑墓、向钟文夫妇碑墓、向钟贞夫妇墓、向钟川碑墓、向母黄君碑墓、向怀开夫妇墓等 7座碑墓组成,占地1000余平方米。
恩进士向英定墓碑
恩进士向英定夫妇碑墓建于民国三十年,雕刻最为精彩。该碑墓原有墓院、拜台等建筑,现附属部分已被拆毁。现存半圆式主碑高3.3 米,宽0.9 米,厚0.6米. 上部半圆形部分两边雕老鼠偷葡萄,栩栩如生。中间正面雕戏文“介子推火烧苗山”人物图案,额雕“恩进士”扇形匾额。下部长方形部分为双层镂空,里层刻墓主人姓名,外层镂雕跨鹤登仙及介子推征战群象,构图巧妙。两边联刻“抔土傍故园赏心自乐;崇封依旧地举目皆亲”。刀法细腻娴熟,造型精致典雅。为鄂西目前所见最大的双层镂空墓碑。
老鼠偷葡萄
调查资料表明,今支罗船头寨一带向氏由三大支人组成:其一为世世代代居住在船头寨东坡向阳一带的土著人,他们自称“老本户”,是地地道道的土家;其二为“向氏九君”中之九君向正路后裔,今天他们多住在鱼木寨及重庆万州马头场、罗田一带;其三为黄中被平后之军屯户。该支系明时归州牧向东山后裔,东山次子向正海首迁利川官渡坝,三迁支罗,建宗祠于官家坪。长坪向氏当属第三支,落业船山已达 400余年。长坪向氏古碑墓群规模宏大,分布集中。墓碑石刻文字内容丰富,浮雕图案工艺精湛,是研究利川石刻工艺和风土人情的宝贵实物资料 。
【马氏碑墓群】位于谋道镇寨坝村8组马氏祠周围。地处东经108°42′06.7″ ,北纬30°32′11.2″ ;北距船头寨衙门坪约5000米。由马负图夫妇墓、马臣兴夫妇墓、马志学夫妇墓、马文奇夫妇墓、马洪颜夫妇墓、马母向君墓、张母马君墓、鄢母马君墓等10余所清至民国马氏族墓组成,分布面积约1平方公里。这些墓前皆有文字,内容丰富、浮雕图案精美、体量高大的石刻墓碑。其中马负图夫妇墓、马志学夫妇墓、马国才夫妇墓更加具有特色。
马炳麟墓碑
支罗马氏有支罗千口和四合漆獠坝两支,虽同称为赵奢“马服君”之后,但来路各不相同。漆獠坝一枝为石柱土司马千乘、秦良玉之后,毫不讳言为土司后裔。千口一枝清乾隆来利,族谱记载不见与土司有何关系,但确为支罗大户。其后裔马炳麟一生从教,桃李遍于川湖,时人拟之为“河汾白鹿”。“民国九年(1920),施鹤旅京同乡与先生行谊,与褒扬条例纯笃特著义行热心公益等款相符,呈请内务部转详大总统给予褒词褒章,并赐‘一乡之望’匾额。”马炳麟墓属名人墓,他的一生堪称是川东鄂西的一部教育历史,影响遍及川湖。现特将马炳麟墓志实录于下:
支罗岁贡生马公约生先生墓志铭
支罗马约生先生讳光昱字炳麟号约生,恩贡生云衢公之长子,先君之挚友也。先是,先王父省月公与云衢公善,后先生与先君生同年,居同里,学同塾,相交益善。隽与先生哲嗣交亦若此也。民国十年(1921)正月初四日巳时,先生年五十有八,以无疾终。子俊坤仲由苏鄂归,葬宅近。既毕,时隽由湖北省公署差次奔丧回籍。以隽从先生游历有年所,生平必能记忆,嘱为志其墓。窃忆先生先世有象杰公者,自康熙丙戌(1706)由湖南溆浦县迁四川遂宁。乾隆甲午(1774)续迁今邑利川南坪十二保雷打坪,距仿先生们所居旧寨坝十余里。传五代至先生皇考云衢公,于咸丰丙辰(1856)入邑庠,后为邑恩贡生。为人多隐德,先生性聪慧,过目成诵,经史百家,靡不寓目,童年文名大噪乡里,先生咸以大目之。光绪癸未(1883)先生以府试冠军入邑庠。岁乙酉,赴鄂乡试未第。即与先君留学省垣江汉书院,从钟祥黄云鹄、嘉鱼刘心源游。嗣因家资拮据,就聘乡塾,馆里坪、石桶甲、旧寨坝三地者垂十五年,著有《小乐山馆诗文集》待梓,远近仰之。其设教也,先道德而后文艺。躬行恭俭,恩威交济。举止言笑,循循蹈矩。乡里轻薄儿见先生无不股粟者!云邑附生张清玉、廪生张清华、万邑附生谭龙章、邑优等高等文官倪惠渊及隽兄弟,均出先生之门,其未拾一衿而通经致用者颇不乏人,时人拟之河汾白鹿。岁戊申,邑令吴琳聘先生为高等小学校教员,教授经史,旋兼劝学所总董。邑中人士以先生出纳谨严,取与不苟,票举为教育会长。邑中学务发达此时最盛,以先生维持之力为最多。宣统元年(1909),邑有司以孝廉方正举之大府,先生淡然利禄,以年迈亲老为辞。仍教授本色而以学俸养亲,并辅子俊昆仲学费。迄民国六年(1917),护国军据利川,先生辞归养亲,并涵养太和。初云衢公慷慨好义,家以中落。先生两弟亦有父风。家亦窘,先生独任养亲。乃父寿高八旬,先生奉养无怠容,并厚与两弟数百金,为近世所罕见。九年,施鹤旅京同乡与先生行谊与褒扬条例纯笃,特著义行,热心公益等款相符,呈请内务部转详大总统给予褒词褒章,并赐“一乡之望”匾额。德配曹太夫人,恭俭仁慈,人无间言。生男三,长元恺即子俊,民国六年由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八年考取高等文官,分发交通运输部充荐任职候补,仍留交通部办事。次元明由利川高等学堂毕业,肄业省垣第一中学,季元辅与长孙毓萃,均肄业家塾。门庭之盛正未有艾,惜乎先生古矣!铭曰:惟先生之乐兮,俯仰无怍。处天伦无忝兮,家庭雍和。教育川楚人才兮,绛帐卓□。呜呼!神躬绿壤兮,名重河岳。
己酉科拔贡趋隶县知事受业余贻隽拜撰
荣典之玺
【雀岩墩罗氏碑屋】位于支罗船头寨东麓,寨坝村十组凉桥河西岸的二级台地上。高程892米。该碑屋建于民国18年(1929年),现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整体保存较好。碑屋坐西朝东,由碑、屋、坟和坟上盖房组成。这里面向鸿鹄山,背靠寨坝梁,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碑屋为四列三间木构楼房,面阔15米,进深7.44米,檐高4.5米,悬山式瓦顶,正面阶檐宽2.8米。中间堂屋开4.63米,面壁敞开,室内无楼,宽敞明亮,后壁正中立有罗运章夫妇墓碑,高3.77米,宽1.8米,厚0.68米,碑的背面与堂屋后壁平齐,正面向室内突出0.4米,半圆形的碑帽上浮雕三个人物形象和两个花瓶图案,一罗汉坐在莲花座上,罗汉的两边分别各雕一文官和花瓶,浮雕图案的下方横排楷书阴刻“遗爱堂”三个大字。再下面是一块青砂石镂空雕花窗罩着刻有墓主人姓名的正碑,花窗的四周刻万字格纹,两边行书阴刻“死者可作言坊行表;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笔力遒劲。刀法娴熟。正碑的两边各嵌墓志铭一块,楷书阴刻,字迹清楚,现录于此:
“罗公运章墓志铭”
公讳运章,字采臣,亨达公之家嗣也。少聪明勤学,甫半年文思大进,先生叹曰:罗氏有子矣。公即云衢先生之甥也。以戚谊故多所利,赖是时公尚淡泊,箪瓢屡空,爰废读佐王。父以勤俭持家,克承先志,不得谓非公之孝也。公生平为人谨厚,不事浮华。仅数年,财发千金,置数契业。公家道小康,无吝啬心,往来乞怜,辄无不与。仁者以财发身,其公之谓乎?公弟兄四,怡怡如也。抚膝下子六,皆贤肖,相继成立,时公六十有六矣。缘将公所置之业与诸子分析各爨。惟是地茶园,松苍柏翠,有茶数十株,香清可人,故名。地亦幽静,公好之,常叹曰:乐哉斯邱,穴则我欲葬焉。越民国已巳年春,庀材鸠工,不惜巨资改房廊作为支祠业,捐入祀田,裒私益公,俾罗氏子孙馨馨于无替也。德配淑媛杜氏,年十三岁来归,敬戒无违。事翁姑孝,处妯娌和,待子侄亦无不以慈爱出之。家居数十年无妒瘁声,其幽闲贞静如此。铭曰:白虎山下,绣壤芳腾。远水迢迢,叠嶂层层。卜葬于兹兮,继继承承。俾寿藏兮,如岗如陵。宜尔子孙兮,长绵瓜瓞,庆衍云仍。前清四川云邑文生张清玉撰民国四川万县团正方鲁之书”
墓志石四周用条石镶砌,既是堂屋后壁的下半截墙壁,又是屋后墓葬的前壁坟垣,坟垣全用青砂条石垒砌,分三级势随山拨高,垣内土堆坟茔,坟茔上瓦廊两列四柱,全木构架,高6.05米,与堂屋瓦顶相联结。1929年,墓主人罗运章死后,儿孙们将其埋在自家房屋后面,并将堂屋后壁改作坟垣,把高大的墓碑立在堂屋里面,早晚拜祭。到目前已历亨、时、来、贤四代近百年,罗氏嗣孙一直住在两边厢房,碑、屋也保存至今。
把祖宗埋在堂屋内,墓碑立在神龛处,子孙世代永久守护,这种独特的丧葬形式在利川支罗船头寨、鱼木寨一带名“碑屋”。据调查,明、清所建碑屋至上世纪80年代,在利川船头寨、鱼木寨一带尚存十余座。
雀岩磴罗氏碑屋
支罗船头寨今存墓葬碑坟有东汉砖室残墓1座、晋隋崖墓3孔、明代石椁墓6座、天然岩洞墓1座、清代石碑土坑墓数十座、民国碑屋1座。在长江南岸1000余米的高山上发现东汉砖室墓,国内罕见。墓葬系列东汉砖室墓,晋隋崖墓,明代石椁墓,清代碑屋以及数十座大如山中之城、精雕细刻的土坑木棺碑墓,件件都是生命的路标。观音岩崖墓,“棺藏崖穴,弥高者为贵”,把先人安葬于悬崖绝壁之上,这绝不仅是特别人群,特殊地域墓葬形制的不同,更是土家族先民一生向上,视死如生,敢于面对死亡粲然一笑生死观念的凝固表达。雀岩礅碑屋把先人安葬在堂屋之内,“阴阳一体,人鬼同屋”,既不是古代的墓庐,更不是帝王将相的灵寝,国内罕见,为鱼木寨船头寨一带土家山寨所独有。支罗船头寨人既敬相王天子,也念鸟经,把祖先埋在堂屋之中,打绕棺,唱孝歌,用唱歌跳舞来欢送死亡,这既是一道美轮美奂独具特色的艺术风俗风景线,更是一座面对死亡敢于粲然一笑的灵魂丰碑;上述文物史实作为多元文化接触、碰撞、融合的产物,反映了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人群之间不同形式的重要交流或影响,具有作为反映历史发展过程的实物见证的价值。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