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保消宣)近年来,襄阳市保康县消防救援大队部党支部立足实际,积极运用“党建+”四色融合工作法,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队伍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党委全面领导,支部承上启下,党员干在前列”模式,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面貌为之一新,支部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全面提升。
融合“党建+队建”树立“金色”党员标杆。该支部始终把抓人才培养作为推动消防救援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多举措全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消防救援队伍。一是结对帮扶,强化模范带头作用。支部以“抓党建带队建、强队建促工作”思路为指引,建立党员结对帮扶机制,每名党员对接一名消防员,通过帮思想、帮工作、帮生活等形式,让每名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同时,成立党员突击队、设立党员先锋岗、签订党员承诺书,开展重温入党誓词、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来强化作风养成。二是培育人才,全面提升本领担当。支部采用“自评+互评”机制,按照个人自评、党员互评、组织评定的程序,每月对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完成工作和先锋模范作用情况进行评分,并作为考核和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让全体党员在“比”中发现榜样,在“思”中找到差距,在“学”中提升标杆,在“干”中担当作为。先后10余名同志获得省市级表彰奖励,其中1名同志获得“五一”劳动奖章,1名同志获得襄阳楷模“爱岗敬业青年”青年称号,1名同志被推选为共青团湖北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代表。三是严管厚爱,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支部积极筑牢“基层至上,消防员第一”理念,通过交流谈心、暖心帮扶等为困难指战员申请补助1万余元,先后为5名消防员申请廉租房,组织捐款活动3次,筹集资金1万余元,解决困难指战员燃眉之急。组织工会每年在重大节日、特殊时节为困难党员送慰问物资,营造拴心留人工作生活环境。大队连续多年被总队评为“先进大队”“先进基层党组织”。2023年被总队集体嘉奖一次。
融合“党建+文化”强化“红色”党性教育。该支部积极探索“党建+文化”深度融合模式,把党的建设融入文明城市、平安机关等建设中,以训词精神为指引,立体化、全方位地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激发指战员干事创业的激情。一是找准“兴趣点”增强党员教育感染力。支部每月制定学习计划,采取支委讲学、党员领学、支部研学等方式,多维度、全方位构建“理论+实践”“课内+课外”“集中+自学”教育闭环机制。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依托荆楚政线、学习强国、报刊书籍、橱窗板报等载体进行学习充电,让大家见缝插针开展学习交流,提高学习效率。二是锚定“结合点”激活党员教育创新力。通过搭建支部文化长廊、打造廉政文化墙、创建党员学习图书角等方式,丰富教育载体。通过开展集中授课、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邀请地方专家学者进队授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研学党建示范单位等新颖形式的主题党日活动,引导消防救援人员在红色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三是挖掘“闪光点”提升党建品牌影响力。持续推动党建与本土文化的互动、互融、互通,将本地文化同习近平总书记训词精神深度融合,总结提炼出“以队为家、以苦为乐、甘于寂寞、无私奉献、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的保康消防精神。同时,以“能文会武”文化活动为牵引,开展“火焰蓝杯”篮球系列赛,精心编排“红门武韵”“三句半”等寓教于乐特色节目,凝聚思想共识,汇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融合“党建+服务”传承“蓝色”为民传统。该支部始终聚焦创新消防安全治理,推动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开展易地扶贫安置点、老旧小区、商市场、醇基燃料等专项治理,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壮大党员志愿服务队。支部将党员志愿服务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相结合,不断发动基层党员力量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敲门入户开展防灭火消防安全知识普及。全市率先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四条》,深入辖区400个扶贫安置点调查研究,赠送消防设施器材200余具,定期开展无偿献血、“跨区”为群众送水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二是搭建为民服务“连心桥”。广泛开展抗战退役老兵、退休老党员等特殊群体慰问、结对帮扶活动。推动全县11个乡镇建立 “防救宣”一体的消防救援所,乡镇消防救援力量实现全覆盖。推动将消防安全教育纳入中小学必修课、党员干部培训课、就业培训辅导课,为全县中小学一次配发各类书籍1400余本,开展春、秋季“消防安全第一课”42余场,消防安全主题班会18余堂,同时支部积极响应国家精准扶贫号召,接力传承连续8年资助偏远山村一名贫困孤儿。三是画大消防宣传“同心圆”。依托党员“双报到双报告”制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建成开放清溪河消防主题公园,指导辖区群众注册消防学习和消防志愿者平台,受益人群达15.6万余人。同时,广泛开展消防提示全城亮屏、宣传横幅“妆点”景区等活动,宣传车走街串巷,宣传员进村入户,村村响大喇叭奏响全县257个行政村。“消防培训演练助力企业复工复产”“情牵特教”公益助学等100余篇活动被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广泛转载刊发,全民消防意识提升同时,消防工作与老百姓越贴越近。2023年被省委宣传部确定为“第八批湖北省学习雷锋示范点”。
融合“党建+作战”兑现“橙色”消防承诺。该支部结合保康区域产业特点,聚焦“全灾种、大应急”职责任务,召开专题党支会研究部署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绘好战力提升“路线图”。一是固本夯基谋打赢。深入推行岗位能力等级达标考评,结合县域特点,着重加强山岳、隧道、洪涝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常态化开展“基础化、专业化、实战化”融合训练,定岗、定人、定责。每年开展防汛拉动、高层建筑、综合体实战等演练100余次,制作更新灭火预案100余份。支部成立以来,共接警出动678次,抢救被困人员426人,疏散被困人员1260人,抢救财产价值950万元。其中2021年“3.24”山岳救援、2022年“3.21”车辆坠河救援等被中央电视台“生命线”、新闻频道等多个栏目报道,“竭诚为民”的使命更加彰显。二是科技赋能创未来。支部着力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实战指挥和决策的能力水平,全县市区率先建成综合应急消防救援指挥中心,并将应急物资、气象等关键数据纳入智能接处警系统和智能指挥系统,实现指挥调度“全流程”。推动全省红色党建教育基地尧治河村投入1000多万元建成全国首个村级标准消防救援站。三是多部门联动保底线。充分发挥队伍政治属性,加强与应急、公安、住建等6部门建立协作、信息共享、联勤联动机制,出台《灭火与消防应急救援社会联动工作机制》,修订完善10家火灾高危单位、193家重点单位和消防水源管理档案。将全县14支专职消防队、238家微型消防站纳入统一调度范围,积极探索“一短三快”初战机制改革,努力实现“救早救小”。与辖区应急、公安、高速等单位党支部开展联建联学,推动隧道、山岳事故处置流程更加科学高效,为民兜底实力不断加强。
下一步,保康县消防救援大队党支部将结合队伍自身特点和重点工作,继续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探索“党建+”四色融合的新办法、新路子,对标初心使命,对标形势任务,在永葆忠诚中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拼搏奋斗中创造业绩,书写辉煌。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