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院坝会上议“玉露”
湖北日报 2023-06-07 20:02:19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通讯员 张丽丽 罗京

6月6日,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黄连溪村香花岭茶园基地,茶树葱茏,茶香四溢。

30余把小椅、几张简易茶桌摆成一圈,茶农、农技人员、茶企代表、乡镇负责人等与来自州、县两级的政协委员们团团围坐,就如何“推动恩施玉露走廊标准化建设”,举行一场院坝协商会。

“恩施玉露走廊”是以黄连溪村和宣恩县庆阳坝村为中心,打造的一条“恩施玉露”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带,涵盖方圆百里内的戽口村、水田坝村、石马村等8个茶叶专业村,现有茶园5.5万余亩,茶农7500余户,茶叶专业合作社40余家,大小茶企130余家,茶园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95%以上。

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润邦茶业公司董事长张文旗见证了恩施玉露标准化的发展历程:从2006年起,恩施州先后制(修)定《地理标志产品·恩施玉露》《恩施玉露生产技术规程》《恩施玉露加工技术规程》等标准,编写《“恩施玉露”包装和标签标识使用指南》,为恩施玉露产业发展、品牌建设,提供了技术规范支撑。2008年,第一条恩施玉露自动化生产线在芭蕉乡建成,实现“恩施玉露”的机械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

“如何让标准化建设与时俱进?”协商会上,张文旗抛出问题。

“最新的《地理标志产品·恩施玉露》已通过专家评审会,待按专家意见修改并报省级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发布。”恩施州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科长张厚才回应。

“茶农现在种植的茶树品种多达10余个,但如果要淘汰一些不够优秀的品种,更换优质品种一般都需要3至5年培育期,周期较长,这个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宣恩县特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冯文发问。

“我们在芭蕉和椒园两个乡镇正在寻找有意愿的茶企,开展茶园良种改造,改良后的品种可做到一年就能采摘新茶。”恩施州农科院副院长张强透露,州农科院已有“一年交园子工程技术”“高效生态茶园建设技术”“旱灾茶园恢复重建技术”等实用技术模式,可优先推广到“恩施玉露走廊”的企业与合作社。

宣恩县庆阳坝村村民余祥军是茶叶种植大户,有80多亩茶园,每到采茶季,用工缺口较大。“没什么年轻人愿意做采茶工作了,采茶工基本都是50岁以上,年龄最大的快80岁了。”他说。

采茶季用工紧张,这一问题如何破解?

“用科技替代人工。”张强表示,州农科院正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实现农业生产标准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恩施州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杨长勇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标准就是“规矩”。恩施州将在种植加工、人才培养、公用品牌监管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将标准化建设贯穿始终。

“茶产业标准化建设是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是技术推广、产品创新、品牌培育的关键,要通过推动‘恩施玉露走廊’的标准化建设,为恩施州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恩施州茶产业链链长、州政协主席吴建清表示。


责任编辑:赵琳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政情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