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5月31日,宜昌高铁北站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来回穿梭,一派繁忙景象。下午3时,记者现场探访时,从现场工作人员口中得知,宜昌高铁北站站房建设工程正陆续展开,目前正在进行桩基作业。按照计划,2023年主要为基础建设,2024年为站房建设年,预计2025年9月30日前完成施工,并具备运行条件。
宜昌北站施工现场。
站房施工展开
2025年9月30日之前完成验收
31日下午3时,北站施工现场附近多了不少施工车辆,有渣土运输的,有运送物料的。场区内部,包括挖掘机在内的多台机械正同步作业,部分路面已经开挖,钻机在多个位置钻孔。旋挖钻孔作为桩基施工的基本步骤,意味着北站房的高架工程或地下通道已经开始建设。
在此前该区域也有施工,但“动静”不大,主要是一些附属的施工作业。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宜昌北站站房相关工程施工已经陆续展开。据了解,北站房项目建设主要包括新建雨棚、站台面铺装、新建高架站房、新建站房、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给排水)以及通信、信号、电力、信息、客服、防灾系统等内容,建设面积8万多平方米。
按照施工计划,今年主要为站房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时段,每天投入不少于500人的施工队伍。2024年为站房建设年,届时,投入的施工人员将不少于2000人。2025年6月30日之前,主要完成剩余金属屋面、外幕墙、站房装饰装修及雨棚的安装和施工;2025年9月30日之前,将完成工程收尾、竣工、静态验收、动态验收、初步验收和安全评估。
宜昌北站站房负二层施工现场。
站房设计样式
展现地域性元素和文化特点
记者从现场公布的设计图上看到,站房整体风格稳重,设计风格充分提炼出地域性元素和文化特点,建筑造型以“两岸连山,高峡平湖,大国重器,山水典藏”为设计理念,正立面以两侧坚实的巨构大坝形体张拉弧形屋顶,形成犹如大幕徐徐拉开的雄伟意向,侧立面融入三峡大坝极具序列感的片墙元素,并由站房向两侧延伸形成雨棚,两者结合,形成犹如大坝泄洪时江水奔涌的壮阔景象。
公布的数据显示:车站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7.30万平方米,其中站房总建筑面积7.99万平方米,无站台柱雨棚面积为4.77万平方米,站房相关工程面积为4.54万平方米。站房工程自下而上主要包括预留轨道交通下穿地铁层、出站层、站台层、高架候车层等。从其站房规模来看,比2个宜昌东站的规模还要大。
宜昌北站施工现场。
出行更便捷
宜昌至川沪仅需3小时车程
沿江高铁(新建沪渝蓉高速铁路)是长江流域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的主骨干、全国“八纵八横”高铁网的主动脉,途经沪苏徽鄂渝川六省市,全长约2100公里,分为七段建设。建成后,宜昌至上海、成都仅需3个小时。
长江沿岸铁路集团提供的数据显示,沿江高铁目前已开工三段,其中:武汉至宜昌段于2021年9月25日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63.31亿元;上海至南京至合肥段于2022年10月14日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35.14亿元;成渝中线于2022年11月28日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2.59亿元。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起自武汉市,经天门市、荆门市,终至宜昌市,正线全长313公里,设汉口(既有)、汉川东、天门北、京山南、钟祥南、荆门西、当阳西、宜昌北8座车站,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总投资522.7亿元人民币,建设总工期4年。沿江高铁武宜段自2021年9月25日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路基填方80%以上、完成隧道建设70%左右。
宜昌北站位于宜昌市夷陵区龙泉镇,距离夷陵区中心城区22公里。车站总规模9台20线,车站最高聚集人数5000人,远期高峰小时发送量2942人。
宜昌交通部门介绍,宜昌北站作为一个综合交通枢纽,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铁路站点,而是一个立体化、多维度的换乘交通模式。它将成为宜昌城区的核心广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方便市民的出行需求。相信未来宜昌的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为宜昌的城市发展注入更多动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频道记者谭廷 /文 郭启超/图)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