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喻玲 肖梦)刺绣在中国至少有两三千年历史,自从人们有了麻布、毛纺织品、 丝织品,有了衣服,人们就开始在衣服上刺绣图腾等各式纹样。在早些时候既有绣画并用,也有先绣纹形后填彩做法。这些做法在神农架有人居住的时候就开始兴起,人们称做这些手工细活的女人为“女红”,凡是女孩,从小就开始挑花绣朵,形成一种时尚。
神农架堂纺叠绣源于晚清时期,杨氏(杨钿)家族,由江西迁徙湖北神农架,将“湘绣”的工艺带进深山,开了一间“堂纺面铺”经营布匹及绣品,以此谋求生计,继而,将神农架地方刺绣工艺融进“湘绣”形成独特的神农架民间叠绣,并命名堂纺叠绣,这一刺绣工艺在神农架民间广为流传。
堂纺叠绣大多使用绸缎面料,一般要在一个图案上将丝线最低叠绣三层,多则叠绣六七层,才能赋予图案立体感,让其栩栩如生。
堂纺叠绣除绣花针、丝线、绷子必不可少之外,还得用竹子或者其他木料做一个绷架。刺绣时,要把织品紧绷在绷子或绷架上,首先描好图案,这图案一般都是绣女们凭借想象力画出来的。画的一般都是花、草,还有一些字,比如:福禄寿喜等。
画好图案之后,顺着图案一针一线上下刺绣起来。堂纺叠绣很注重正面图案严谨,不能错位、越边,反面就顺其自然,因为一般的绣品都是有衬底的,或不露底。
堂纺叠绣的刺绣内容大都是传统吉祥图案、龙凤狮虎、花鸟鱼虫、四季蔬果、戏曲人物、成语典故、字画楹联等。平面刺绣除少量的配制镜(边)框作为礼品或供观赏外,绝大部分制作成各种服饰、用品、玩具工艺品。
堂纺叠绣体现了神农架山区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刺绣的寓意多有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团结和睦,健康长寿、家庭幸福、尊老爱幼、多子多孙等吉祥内容。
2013年,堂纺叠绣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现有省级传承人1名,区级传承人7名。
编审:马黎明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