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岁月流逝亦是极美,满树的桂花已被十月底的大雨打得七零八落,空气中残留的泥土的芳香与桂花的残香交织在一起,为秋日的阴霾增添了一丝香甜,今年秋天的桂花似乎比往年开得更久,桂花开而知天下秋也。或许是笔者未曾阅尽神州秋色,又或许是珞珈山的枫林太过耀眼,作为珞珈山最美的四个季节之一的秋季,想来是值得专程到处走走的。来到面朝东湖的工图,随手拿起一本小书,原来是木心的《云雀叫了一整天》,“凉风阵阵,黄叶飘零,仿佛听见古老的歌”,古老的歌随着散文诗飘入了这个秋天。
从文澜门经东湖南路走向水果湖,回头与东湖相顾无言,满眼却都是秋日东湖的柔情。人民日报社湖北分社门前的洪山路路口,是观赏东湖的好地点,路边的棕榈树让中部的城市有了一丝热带风情,顺着棕榈树望向东湖,若不是看到了稀稀落落的几棵桂树,眼中海天相接的壮阔还真让人感觉置身于某个海港哩!初秋的湖风,带着落叶的声音,吹在游人的脸上,连同湖中泛起的点点涟漪,与来往匆匆的路人在一起,让灿烂的秋天有了一种动态的美。
说到赏秋景,自然少不了去樱顶远望层林尽染的珞珈山了。有人这样说道:“武大的学生们一年一年地望着珞珈山的秋色,望着珞珈山围住的一方碧空。望得久了,心境也就随了寥廓的天地,变得开阔了起来,在武大里,鲜闻悲秋的慨叹——没有人不爱珞珈山的秋天。”万林艺术博物馆下的鉴湖荡漾着金黄的倒影,灿黄的银杏与油绿的松木遍布山间。路上常有来往的老教师,他们结伴同行,在山下合影留念,随着照片共同留给珞珈山的,一定还有他们的青春记忆吧。
武大人有关秋日的记忆,一定有着金秋艺术节的那道光。或许每个学子都有关于金秋艺术节的故事,艺术节落幕的那一刻,正是这些故事写成文集的瞬间。今年因为其他安排,我以观众的角色写下了今年金秋合唱的故事,曾经在台前幕后以不同的角色为了同一个信念而奋斗,这次看到每个学院登台合唱又落幕的过程才更加感动。学院很多熟悉的人再次站上舞台,久违的亲切感告诉我今年的金秋故事,也照样美妙得很。
秋日的武汉不仅有暖阳与澄黄,还有着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某天下午,北下的寒流为武汉增添了一抹阴霾,淅沥的小雨也让满树的桂花垂头丧气。来到茶港门外,乘公交前往蛇山山脚,仰望风雨中的黄鹤楼,在风雨飘摇的那个年代,红太阳总有升起在赤县神州的那天。登楼俯瞰江城,远处的龟山电视塔在雾中若隐若现,大江中流间,来往的船只依旧不减,飞架南北的长江大桥时时有着绿皮车经过,与远处橙黄的鹦鹉洲长江大桥共同镌刻着时代的痕迹,近处的湖北剧院,又有着多少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好戏呢。黄鹤楼也是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佳作的地方,在楼上即兴作诗一首,表明我曾来过这里:
十月五日登黄鹤楼有感
雾锁龟山头,难眺鹦鹉洲。
凭栏听舟去,思接千古游。
昔人乘鹤返,不见今时楼。
千载浮云汇,大江去悠悠。
星火燎原路,峥嵘岁月稠。
桥飞天堑过,春风拂地柔。
时代旌旗展,昂首立寰球。
青春寄红船,热血献九州。
珞珈山不仅有着炫目秋景,在周围的小街巷里还有着无数让人长膘的美食。东湖新村某家涮羊肉自然是降温养胃的首选,清水与香料的邂逅,便是素雅的锅底,羊肉在锅中片刻可食,裹上厚重的麻酱,入口满满都是香气,这个时候,来一口家乡的米酒,总能让人在他乡的巷子深处想起那些远方的街道,或许哪里的街道中都有着来自远方的故事吧。
珞珈秋日的晚风,吹来的是青年的声音。无论是傍晚天边的晚霞,还是夜幕降临时操场动人的歌声,抑或是人声鼎沸时静默的星湖,无不在秋日中书写属于珞珈的秋日记忆,我也在今年的秋天,低语写下属于我的珞珈纪念。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段柏豪)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