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非凡十年】砥砺奋进这十年 八百里“金南漳”闪光芒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2-10-26 15:06:39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王成波 宋志轶)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漳县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县人民勠力同心、艰苦奋斗,携手开创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崭新局面,生机活力竞相迸发,一幅欣欣向荣的动人画卷正徐徐展开,南漳正在努力走出一条腾飞之路,展翅翱翔且豪情万丈。

2022年6月20日上午8时26分,随着襄阳东开往巴东的G6781次列车驶入南漳站,南漳县正式迈入“高铁时代”。

“我今年58岁了,第一次在我们南漳家门口坐上火车,就是高铁,我以后还要乘着高铁去重庆、北京,去更多的地方看看祖国的美好河山,我们南漳的明天会更美好。”6月20日,坐上南漳县第一趟高铁的市民李鸿雁激动地说。

乘着郑渝高铁开通的东风,南漳县全力打造“襄阳都市圈”对外连接“桥头堡”、开放新门户。随着保宜高速、麻安高速、郑渝高铁相继开通,346国道、275省道、443省道等重要国省干线实施改扩建,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南漳实现了高速铁路跨越山川、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国省干线四通八达、农村公路通组到户,基本形成了横连东西、纵贯南北、立体延伸、高效便捷的区域性综合交通网络。

“‘十四五’期间,南漳交通运输局将持续加快推进襄南高速、襄宜高速、207国道、251省道新建或改扩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建制镇双通道、镇内双循环、行政村双车道‘三双’工程,全力构建‘五横五纵’骨架交通网、‘循环互通’农村公路网,全面融入襄阳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襄阳都市圈’和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好开路先锋。”南漳县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危正明说。

交通的完善,也意味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奋进的十年,南漳县的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151.12亿元跃升为2021年的345.25亿元,保持了年均增长9.6%的较高增速,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连续九年在全省县域经济三类县综合考评中名列前三。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按照“构建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打造产业生态”的思路,南漳县大力实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程,编制重点产业图谱,打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18条产业链,引进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和“链主”企业,实施一批延链补链强链关键项目,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的态势。

走进华新建材产业园1000万吨骨料、30万吨精品钙、75万吨精品砂项目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繁忙。曾是传统水泥生产企业的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垃圾焚烧工程等循环经济,生活垃圾经过高温焚烧处理后变成了建筑水泥。

“为了推进新型建材产业链向高附加值延伸,我们公司先后投资15亿元建设建材产业园,新建商砼一体化项目以及骨料生产线、精品砂、精品活性钙等新型建材项目,实现由单一水泥产业向建材产业链延伸。华新水泥建材产业园全部竣工投产后,将实现产值近30亿元,上缴税收3亿元。”华新水泥(襄阳)建材工业园副总经理王建虎说。

如今,南漳县已培育134家规上企业,逐步形成以华新水泥、威力邦木业等为代表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龙佰钛业、兴发化工为代表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以名泰机电、雷霆皇车业等为代表的机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园聚链、以链集群,园区、链条、集群同向发力,南漳工业经济呈现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今年1月至9月,全县144家规上企业预计完成工业产值202.8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位列全市第3;工业投资完成59.7亿元,同比增长53.1%,增幅位列全市第2;工业增值税完成3.7亿元,增幅位居全市第5。数据佐证,南漳工业创新驱动成效在不断显现。”南漳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凌说。

这十年,南漳县产业转型升级成绩斐然。十年来,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2年的83家增长至2021年的117家,增长4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由2012年的135.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257亿元,增长89.5%。一二三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25.5:37.7:36.8调整为2021年的17.7:30.8:51.5,第一产业下降了7.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14.7个百分点。

“三年内,南漳力争培育250亿级精细化工、100亿级新型建材、100亿级现代装备制造、80亿级农产品精深加工,共计600亿级的四大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工业省级示范产业链,工业增值税实现翻番。”南漳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范凌说。

这十年,有机产业高歌猛进,南漳高标准建设“中国有机谷总部”,有机基地面积达12.9万亩,有机认证和有机转换认证达到108张,成功举办了“中国有机谷高峰论坛”等国家级峰会,“生态南漳,有机厨房”享誉华中大地。

“‘农业科技这十年’是南漳县食用菌、茶叶、蔬菜、粮油等10大产业链形成并发展壮大的黄金十年,是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最好的十年,逐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从以产量为中心向以效益为中心转变,从单一种植向立体种植转变。下个五年,我们将立足本地特色产业优势,加快十大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建设,全县完成优质粮食15万亩,双低菜籽油10万亩,食用菌2亿袋,茶叶10万亩,高山延季蔬菜1.5万亩,特色林果6万亩,生猪出栏达到120万头,力争一产业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农业加工业产值达到160亿,真正实现生态好、环境美、产业强、机制活、农民富的金南漳。”南漳县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主任唐拥军说。

这十年,文旅产业蓬勃发展,截止2021年,南漳全县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达到36家,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在13亿元左右,占GDP4%。长渠成功申报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春秋寨、香水河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了东漳丝博园→南漳樱桃谷→天池山→印象老家全国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心氧氧·去南漳”文化旅游品牌享誉荆楚大地。如今,南漳已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3A级景区,四贤庄等5个省级、五官山生态农业观光园等18个市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星级农家乐56家,直接从业人数近万人,南漳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今年元至9月,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512.74万人次。通过落实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为文旅企业纾困解难,先后兑现文旅产业奖励和惠企资金477.9万元,让文旅企业“活”下来,让文旅市场“火”起来。有效推动了全县文旅市场复苏。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谋划推进5A级景区创建目标和路径,加快五星级酒店建设,建成荆楚文旅名县,争创湖北省全域旅游示范县,让“金南漳”遍地生金。”南漳县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余说。

如今的南漳,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功能日臻完备,市民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一处处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景象,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最新最美的变化,酣畅淋漓地记录着南漳飞速前进的铿锵步伐。

“作为南漳本地人,深刻地感受到南漳这十年变化真的很大,出行方便,公园、游乐、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居住体验感很好,和过去比确实感受社会进步,有获得感,幸福感。”市民张勇说。

责任编辑:罗雨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