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你知道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知道它是“水中大熊猫”,但你知道它与“鲨鱼”与“海豹”的区别吗?10月24日是第十二届国际淡水豚日,也是第四届长江江豚保护日,两名来自武汉外国语学校的小学生作为“湿地小卫士”,以视频的形式介绍了他们眼中的“长江微笑天使”。
视频中的“湿地小卫士”程思源(左)和李青阳(右)。 记者赵立继 摄
“长江江豚灰扑扑、圆滚滚……”在孩子们的眼里,长江江豚不像鲨鱼有威风的背鳍,眼睛也不像海豹一样又大又亮,但身体圆圆的,眼睛小小的,还自带微笑唇的它们,确实自带“可爱”的光环,视频拍摄者之一程思源同学在看到江豚的标本后也忍不住笑:“它真的有点圆,难怪大家叫它‘江猪’。”
可爱的江豚。 记者许魏巍 摄
“其实长江江豚还会脱发!”在视频拍摄前,程思源就已经看了许多关于江豚的知识。她了解到江豚像自己一样,需要妈妈的哺乳才能长大,小江豚半岁才断奶。“告诉你一个秘密吧,江豚还会‘脱发’呢!”程思源有些打趣地看着搭档李青阳的脑袋说,“爸爸告诉我,其实哺乳动物都会脱发,只是江豚来得早一点。江豚出生时会有一些毛发长在嘴巴边上,随着长大就会慢慢脱落。”
“我什么时候也能在长江看到江豚呢?”李青阳同学看着水生生物博物馆中安安静静的长江江豚标本,不禁开始期待。但他知道,要看到长江江豚并不容易。作为江豚由海入江进化历程的唯一见证物种,长江江豚也有过鼎盛时期,但由于日益严重的水污染与过度捕捞,近几十年,长江江豚数量从3600头急剧下降至2017年的1000余头。
在水生生物博物馆观察江豚标本。 记者赵立继 摄
“如果长江哺育不了它们,会不会有一天也哺育不了我们?”面对现实,程思源在视频里提出了“灵魂拷问”。长江江豚是长江的生态健康指示物种,它们濒危的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与人们息息相关的长江中下游干流及两大通江湖泊的水生态系统已经处于高度脆弱状态。“我好想留住‘长江的微笑’,想让‘江豚迎浪拜,水鹤带云归’的景象重新成为我们的日常。”视频最后,李青阳传达出了自己的愿望,而这也是人们想看到的未来。
微笑的江豚。 记者许魏巍 摄
据了解,该科普视频是“武汉青少年进湿地研学教育”活动中“湿地双语故事”环节的成果之一,活动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武汉市教育局、共青团武汉市委主办,武汉林学会、现代少年报社、长江日报科普传播中心承办。后续还将有中华淡水蛏、野菱、粗梗水蕨、中华鲟、黑鹳五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湿地物种故事陆续发布,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前夕及会议期间通过大众媒体传播,让世界听到武汉青少年的声音。
来源:长江日报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