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在蓬勃发展的山水名城襄阳,有一条热线致力于倾听民声、服务民众,是一座连接政府和百姓的“连心桥”。
从最初50人的小队伍,发展到145人的大集体,话务座席从40个增加到120个;从仅通过电话接听,发展到电话、政风行风信箱、微信、手机APP“四位一体”24小时受理市民诉求……自2012年8月12日运行以来,襄阳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共接听来电510.4万个,服务办结率高达98%;日均为民服务量从最初的350余件增长到目前的3080余件。
历经十载的积淀,襄阳12345热线的“民生直通车、发展助推器、行风监测仪、决策信息源”作用日益彰显,已成为襄阳市创新行政服务方式、服务市民群众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十年倾听 政民互动更加密切
“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拨打襄阳12345热线,就会听到接线员亲切而温馨的问候。
十年来,在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襄阳12345热线聚焦社会民生问题,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努力当好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积极构建三级智能化网络工作平台。一级平台由市级话务中心、回访中心和运行中心组成,二级平台由县(市、区)、市直部门、公共企事业单位组成,三级平台由县级部门、乡镇(街道)组成,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体系。
扎实提高热线办理质量和效果。话务员接听企业群众来电后,立即搜索热线智能知识库信息在线进行解答;专业性较强的事项,转到专家座席在线答复;较为复杂的事项,形成热线工单,转到职能部门办理答复,再对来电人进行回访;回访满意的事项办结,不满意的退回单位重新办理,直至市民合理诉求得到解决,形成“受理—交办—督办—反馈—考核—回访”的工作闭环。
纳入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统筹考虑。通过数据赋能,全面提升12345热线事件智能预警、应急管理协同、决策辅助等功能;每周从来电数据、知识库运用、工单转办、企业群众诉求分类、承办单位履职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每月对承办单位的按时办结率、办理情况以及回访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考核评分,形成《襄阳市12345政府热线工作简报》,在促进企业和群众诉求“响应快、办得实、解决好”的同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
十年创新 便民服务不断优化
部门热线电话号码多难记、接通率不高、下班时间无人值守、服务质量不优……这些一直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热线服务问题。
对此,襄阳市采取“整体并入”“双号并行”两种方式,先后归并整合政务服务便民热线39条,统一由12345热线提供便捷随心、“7×24不打烊”全时服务,实现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一号通”,做到了“一呼即通、一呼管用”,最大程度地方便群众;设置公积金、卫健、司法、消保专席,负责专业性较强事项的在线解答,协调督办疑难工单,大幅提高专业类诉求在线办结率,提升市民获得感。
同时,襄阳12345热线聚焦企业发展和群众关切,通过数智服务全面覆盖,开通“政企直通车”专线、“社区直通车”专线,通过政策解答、三方通话、服务派单等方式解决企业诉求,提供“一键直达”“一呼就灵”转接等快速服务通道;探索“社区吹哨、部门报到”的新运行机制,协调部门解决基层社区存在的疑难问题,助力社区减负增效,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和“愿望清单”;开通12345公众号“我要写信”、i襄阳APP政民互动、襄阳日报APP“拍12345”等功能,形成集网站、电话、微信公众号、手机APP“四位一体”的诉求受理渠道。
襄阳12345热线进一步健全协同联动机制,与110、119等紧急热线联动,快速分流警务警情类诉求,承接110非警务警情类诉求;与水、电、气、热等部门热线联动,将市民停水停电类求助及时连线解答受理;在相关媒体开办《民生直通车》《民呼我应》专栏,报道市民诉求,反馈处理结果;选择典型事件通过媒体公开,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取得良好效果。
十年耕耘 智能化水平持续提升
“这次服务升级,政务热线将搭上云网融合的快车,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迎来飞跃!”10月9日上午,在宽敞明亮的热线话务大厅,负责人兴奋地讲述即将开始的热线数字化升级。
据悉,承接此次数字化升级任务的中国电信襄阳分公司,将运用天翼云、大数据分析、云运维、网信安全等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把12345热线打造成为中部领先的政情民意连通平台。
在十年发展历程中,襄阳12345热线从未放松对自我提升的要求。
围绕“创一流管理、树一流服务、争一流业绩”的目标,襄阳12345热线秉持“爱心、热心、诚心、耐心、精心”的五心服务理念,健全制度规范体系,持续强化业务培训,不断强化队伍建设,形成了以青年员工为主力的优秀服务团队,保证了在线承接保障能力、高质量办理群众诉求。
随着软硬件设施不断更新,队伍素质不断优化,襄阳12345热线智能化水平逐年提升。襄阳12345热线知识库已实现“湖北省政务服务网”相关信息端口调用并同步更新。市民拨打12345热线,即可查询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12345热线知识库已同步推送至襄阳市政府网“智能问答”端口,以及i襄阳APP政民互动板块。目前,“智能问答”“网络随心”优化“接诉即办”,“首问负责、一跟到底”“有诉必应、逐件落实”“方案明确、限时办理”“工作进度、主动告知”“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已收录包含湖北政务服务网政务服务办事指南、12345热线知识库信息等1.25万条,内容涉及法律法规、服务指南及利民惠企政策的方方面面。
十年坚守 尽责担当为民解忧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襄阳12345热线话务中心铃声此起彼伏,来电量激增近三倍。
襄阳12345热线64名“铁娘子”坚守岗位,在认真耐心解答群众诉求的同时,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实时更新疫情知识库,将疫情相关工单的办理时限压缩至2天;对涉及生命财产安全的突发情况,及时报告并联系相关单位迅速处理。
“救救我爸爸!他一个人在外地突发脑溢血住院了,急需用钱,但现在银行没开门,无法取钱。”2020年3月2日,正值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市民小曹的父亲病倒在外地,急需支付医疗费治疗,但不少银行网点都没有开门,他只得向12345热线求助。
12345热线工作人员迅速把工单交至襄阳银保监部门,同时拨打电话说明了情况。经历核实、申报程序后,银行为小曹开辟了应急取款绿色通道。3月4日上午,小曹凑齐了医疗费,他的父亲成功接受了手术。
2020年12月28日,因受疫情影响,市民云女士的企业应收账款未能及时结回。她想通过贷款解决年底农民工工资发放问题,于是向12345热线求助。热线工作人员立即联系市区某银行,银行安排专职信贷人员上门对接,为客户开辟绿色通道,不到三天就发放了贷款,企业也按时发放了农民工工资。
今年3月下旬,襄州区黄集镇王庄村村民杨某致电12345热线,由于降水天气和排水渠管网受损,他家几十亩农田出现积水。接到求助电话后,12345热线工作人员立刻联系黄集镇相关部门。当地工作人员确认情况属实后,迅速解决了排水问题,为村民挽回了经济损失。
12345不仅是一串号码,更是一个有温度、有亲和力、有人情味的热线,是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立足新起点,再创新辉煌。未来,襄阳12345热线将对标先进城市,着力打造四级热线办理平台,加快热线智能化改造,不断优化系统功能,提升接听服务能力;加强智能知识库建设,推进数据信息资源汇聚,优化政情民意分析平台,提升整体分析能力和水平;借助多种媒体,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智能手机科普、信息化咨询和辅导等服务,携手跨越数字鸿沟。持续做好受理市民咨询、求助、投诉、建议等工作,以更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打造联系群众与政府更畅通的“连心桥”、更便捷的“总客服”。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