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全面普及”到“优质均衡”,从“一个都不能少”到“家门口的好学校”,一直以来,天门市始终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育水平,教育事业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等方面成效显著。
北湖教育园
教育布局不断优化
“高中进城后,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我们这些学生和家长。”今年,天门市实施高中教育布局调整,将4所乡镇高中搬迁到城区,这让家长们兴奋不已。
今年,天门市委市政府投入6亿余元,新建北湖实验高中,并利用原实验高中校址组建陆羽高中,一次性撤并渔薪高中、皂市高中、干驿高中、张港高中4所学校,迁入陆羽高中。目前,天门市天门中学、实验高中、陆羽高中等9所高中。
高中布局调整是天门市教育布局调整内容之一。近些年,天门市把教育布局调整作为重要民生实事,2019年以来投入资金18.34亿元,推进教育项目建设,持续扩大教育规模,新建中小学(幼儿园)12所,新增学位30740个,有效缓解公办学位不足的问题,极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教育满意度和获得感。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天门市财政投入7600万元,新建市实验幼儿园、高新园幼儿园、西关小学幼儿园和竟陵、张港、岳口第二幼儿园等6所公办幼儿园,增加公办学位2340个。加大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9所小区配套园全部移交教育局,增加学位2880个。
新建的陆羽初级中学
新建的天门市万林实验小学
实施“义务教育学位提升行动计划”。市财政投入11.26亿元,三年新建多祥中学、实验初中、高新园小学、万林实验小学、陆羽初中等5所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扩建陆羽小学等7所学校,新增学位1.7万个。开工建设北湖小学、东湖学校、高新园学校、高新园初中等4所学校,2023年秋季学期开学,将再增学位1.3万个,有效解决城区优质学位不足问题。
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原则,不再审批新的民办义务段学校,对7所小规模民办学校予以停办或停招,将5所民办学校一年级招生计划控制在省定目标(1200人)以内。开展“万名教师进万家访万生”等活动,引导民办学校学生回流到公办学校就读。
推进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安排资金10亿元、划拨土地385亩,加快中职新建、高职扩建、图书馆和体育馆建设,不断改善天门职院办学条件。扩大省级特色专业规模,做大做强医护、智能制造、茶文化等品牌专业。聚焦天门产业发展,与全市45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引企入校”形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每年组织学员在天瑞电子、益泰药业、人福成田、天门纺机等企业开展培训,提升产教融合水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集团化办学成效显著
实验小学办学集团“专递课堂”
近日,实验小学专递课堂传来悠扬的琴声,通过大屏电视同步上课的马湾镇华湖小学的学生们也沉浸在美妙的音乐里。
不同的教室,同一个课堂。市实验小学音乐教师以灵动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深深地吸引了两个教室的孩子们。市实验小学学生和华湖小学学生通过网络“共聚一堂”,利用“专递课堂”系统圆满地完成了远程同步课堂教学活动。
2021年,市教育局指导实验小学与天宜学校(小学部)、马湾小学等8所学校组成实验小学办学集团,并以集团为单位,依托省教育云平台为载体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简称“三个课堂”)系列教学活动。
“市教育局帮助实验小学建设了‘专递课堂’,配备了鸿合一体机、人脸捕捉摄像头和全方位话筒等硬件设施。”市实验小学负责人介绍,实验小学的师生在上课的同时,可通过大屏终端与其他学校师生进行互动,让身处乡村的孩子们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动真格”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让优质教育惠及更多学生。市教育局制订了《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乡镇学校、局直学校的对口帮扶、联盟办学、城镇学校托管农村薄弱学校、镇域一体化办学等管理模式改革,促进师资同享、资源同有、教学同步、考核同评的全市“一盘棋”工作格局,整体提升办学水平。
2019年,石家河等6所中心学校23所中小学完成学区化改革,天门杭州华泰中学等3所学校进行集团化办学,分别托管杨林初中等4所学校,市实验初中等7所城区学校与黄潭初中等17所学校进行合作办学,参加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学校占义务教育学校比例28.7%。2020年,麻洋等7所中心学校31所中小学进行学区办学,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覆盖全市义务教育50.6%的学校。2021年,推进13所中心学校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学区化办学的学校102所,集团化办学的学校69所。
截至目前,天门市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现了全覆盖,优质教育资源在区域或全市范围内共享,全面提升学区化集团化办学质效。天门市集团化办学模式还入选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案例。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小板中心校领导与银龄教师交流
九月开学,39名“银龄”教师按时到乡村薄弱学校授课,为天门市教育事业发展贡献余热。
桃李芬芳,教泽绵长。2018年以来,天门市连年实施银龄教学计划,招募了一批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教师,在出色完成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师徒结队工程,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切实发挥“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成长。
银龄教学计划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生动实践,有利于促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研和管理水平,缓解了优秀教师总量不足和分布不合理的结构矛盾。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基本”到“优质”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近些年,天门市坚持教育优先战略,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加大农村学校硬件投入。天门市加强农村薄弱学校维修改造,仅今年就投入资金2942万元,安排31所乡村学校35个项目维修建设,升级改造农村寄宿学校热水供应系统,为乡镇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原皂市、渔薪、张港、干驿四所乡镇高中校舍改建为中小学,改善当地办学条件。
推动教师资源均衡。深入实施“市管校聘”,在编制部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量内,根据班额、生源等情况,充分考虑乡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和城镇学校的需要,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实行教职工编制城乡、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推动城乡教师交流、轮岗、走教2500余人次,均衡师资力量,整体提升全市教育教学水平。
学生素质逐步提升
在育才小学的课后服务时间,各种学生社团成为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育才小学积极落实“双减”政策,认真开展课后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开设了美术、合唱、朗诵、篮球、足球、武术等20多个学生社团,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菜单式”选择加入喜爱的社团,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可得到多方面发展。
市育才小学围棋社团
育才小学学生社团的蓬勃发展是天门市扎实落实“双减”政策的缩影之一。近些年,市教育局始终站在讲政治、保民生、促发展的高度,紧紧围绕中小学生负担重、校外培训机构无序发展、“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等突出问题,以出实招、见实效的作风,让学生校内、校外齐减负,力促“双减”工作扎实落地,让天门市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全市所有义务阶段学校“一校一策”,全面提供课后托管服务。
持续开展培训机构、托管机构排查整治,全市24家学科内培训机构注销19家,营改非5家,均开立风险保证金专用账户,冻结办学保证金150万元,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落实“五项管理”规定,开展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专项督查,规范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家庭教育负担。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9所、足球特色幼儿园3所、篮球特色学校6所。
第八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
一直以来,天门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优先,完善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组织“文明少年行”等系列活动。举办“筑梦绿茵村小行,公益足球进校园”、第八届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第二届天门市小学生乒乓球邀请赛等活动,促进体教融合。分批组织29所中小学校10122名学生开展研学活动,磨练学生意志,激发学生潜能,提升综合素质。
教师队伍日益壮大
教师是教育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近些年,市教育局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多渠道充实教师队伍。按照“总量控制、动态平衡、退一补一”的原则,三年来招录、引进教师1580人,充实教师队伍,改善了教师队伍年龄、学历和专业结构。每年组织全员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质。
开展师德师风整训。建立师德档案,与教师职称评定、岗位设置、奖励绩效挂钩。组织师德建设主题作品征集评选活动,开展全市教师党史教育主题演讲比赛。每年开展“天门楷模·最美教师”、六个“十佳”系列评选表扬活动。选树宣传“全国模范教师”龚信平、“全国优秀教师”程金元、李中华、“荆楚楷模”谌红菊、“楚天园丁”胡三振、周义文、“荆楚好老师”朱平洲,讲好师德故事,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尊师重傅良好氛围。大力查处乱收费、乱补课、吃空饷、师德失范等违规行为。
完善鼓励机制。天门市人社局监督指导市教育局开展破格晋升的资格评审,对任教20年、30年及以上乡村教师的岗位聘用给予倾斜,对符合条件且公示无异议的在乡村学校任教20年、30年及以上,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乡村教师进行破格聘用;市财政在编制年度预算时将100万元教师表扬奖励经费列入预算,用于奖励一批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9月7日的教育工作会议上,185名先进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受到了表扬和奖励。每年在全市范围内从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社会认可等方面推选5名“名校长”、20名“名班主任”、50名“名教师”,任期内每人享受1万元人才津贴。激励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教育观,做“四有”好教师。
在市教育局的推动下,一批批优秀教师不断涌现,给天门教育带来新气象。
如今,天门教育事业驶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开启教育现代化新征程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在天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全市教育人正在以昂扬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阔步迈上新征程,朝着教育强市奋力前进。
湖北日报客户端(天门频道)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