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10年! 枣阳优质医疗服务辐射全区域
湖北日报 2022-10-18 16:37:21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全景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枣阳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弯道超车,成就显著。2015年,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新院区搬迁,2020年,该院正式成为湖北省首批、襄阳市首家县(市)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枣阳市中医医院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2022年,全市26家乡镇卫生院配置移动医疗服务车,医疗服务全区域覆盖,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提升。

枣阳卫健系统举办”七一“演讲比赛

不负众望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99岁

“这十年,是枣阳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最大,百姓健康获得感不断增强的十年,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99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省指标,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枣阳市卫健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小燕感慨,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跃升。

十年来,健康枣阳战略全面实施,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保障,促进健康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成立健康枣阳行动促进委员会,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探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机制。

健康科普“两库一机制”逐步构建。建立枣阳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健康维护能力明显提升。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84元。为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病等重点疾病患者和0至6岁儿童、孕产妇、65岁以上老年人等重点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扎实推进,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步提升。重大疾病得到有效遏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生产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改善明显,农村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的比例达到40%。

基层医院健康服务车为村民义诊

久久为功

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这十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速破解的十年。枣阳历史性地破除了以药补医的体制,持续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不断健全,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基本药物目录品规增加到   1748种。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88万人,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例降至20%。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难题,医改取得显著成效。

群众看病难问题有效缓解。设置了7个专业类别的市级医学中心,建设1个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3个,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按照公益性要求整合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站25个,建设标准化发热门诊21个,为26个卫生院配置移动医疗服务车、527个卫生室(服务站)配置智能健康服务包,改善基层条件。

群众看病贵问题得以减轻。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基本医疗保障能力稳步提升。巩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成果,三、二级公立医院药品网上采购金额占比分别达92.1%、97.5%,基药配备占比分别达50.2%、70.1%。享受脱贫建档立卡政策的患者,其住院、慢性病门诊政策范围内费用,医保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93%、80%,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

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成功创三甲,率先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双百县市创建三甲医院”的目标;枣阳市创伤中心被纳入“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中4家卫生院达到国家标准;枣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枣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医堂被命名为“湖北省国医堂”。

争取枣阳市政府支持启动院前急救体系建设,设立独立市级急救中心、3个直属急救站、12个镇急救站。开展智慧医院试点,在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建设网上医院,开通预约挂号检查和在线诊疗服务,每年可接诊10余万人次。

枣阳市核酸采样培训会

砥砺前行

公共卫生防护网织牢织密

这十年,公共卫生防护网更加全面牢固,是传染病、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防控更有效有力的十年。

消除疟疾取得历史性成就,积极争创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县市”,创建工作得到省专家考核评估组好评。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达99.8%。落实省政府“323”攻坚行动,着力解决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八类慢性疾病对群众健康的危害,成立1个专病管理办公室和7个专病防治中心,年度筛查、干预累计20余万人次。

襄阳副市长王芳、枣阳副市长张小顺调研枣阳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工作

十年来,市卫健局不断加强和改进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卫生健康系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为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搭建网络平台,利用国家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平均报告时间缩短到4小时以内,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制度。在全市已建成4大类29支卫生应急队伍。

科学高效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应对。围绕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强化预防预警措施,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实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下降、死亡人数减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百年来全球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市卫健局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制定疫情防控和院感“十个必须、五十条措施”,守牢医院“零传播”底线。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充分展现了卫健人的责任与担当。

义诊活动

守正创新

中医药服务公平可及便利

这十年,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让更多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的十年。枣阳持续推进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建设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更公平、更可及、更便利。

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截至2021年底,全市24家乡镇卫生院已开办国医堂,全市7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适宜技术,100%的村卫生室能开展中医健康管理服务。

持续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中医全科医生培训等措施,扩大基层人才供给,改善基层人才发展环境。截至2021年底,全市城乡每万居民拥有0.95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82.96%的村卫生室,至少配备了1名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医生。

广泛推广基层中医适宜技术。累计建立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市级基地3个。开展中医药城乡对口支援,统筹3家市级医院对口帮扶24家乡镇级国医堂,采取驻点帮扶、技术指导等方式,持续提升乡镇中医药服务能力。

十年来,枣阳卫健事业发展熠熠生辉,卫健人的坚守、传承、创新、转变,坚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中心描绘健康蓝图,为枣阳人民提供优质、高效、精准、便捷的健康医疗服务。(湖北日报客户端全媒体记者张慧华  通讯员侯金章 季雨玲)

责任编辑:张源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