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利川:立足生态优势做足“红绿”文章 争做“两山”实践排头兵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2-10-18 16:14:17

近年来,利川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坚持以擦亮“绿色利川”底色、夯实“富裕利川”底盘、厚植“开放利川”底蕴为发展总基调,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争做“两山”实践排头兵。

利川市城区全景图

 一、守住环境质量底线

全市上下主动担责、合力推进,形成了市、乡、村三级联动,齐抓共管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格局,不断夯实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的基础。全市地表水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环境空气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60天以上,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二级标准,土壤和辐射环境质量稳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8.73%,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优。荣获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13个,省级生态村90个。2022年4月,利川在全国县域绿色生产总值(GEP)排名第40名,湖北省第2名,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二、强化城市生态建设

近年来,市政府累计投资10亿元,打造“一江”(城区清江休闲旅游景观带)、增绿“两路”(南环大道和腾龙大道旅游观光道)、建好“三公”(公园20个、公厕44座、公交线路12条),规范“四场”(停车场、菜市场、洗车场、二手车市场)、落实“五包”(门前五包),提升城市视觉形象,完善城市接待功能。市域旅游标识系统完善,建成旅游厕所67座。旅游交通全面改善,境内重点景区旅游公路达到二级公路标准。

 腾龙洞秋色

三、不断挖掘气候资源

利川市位于湖北省最西部,平均海拔1100米,气候优势明显, 2018年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爽城市”,环境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国百佳深呼吸小城”。2020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于同年入选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县市。2022年成功申报“中国天然氧吧”。


团堡宜影古镇

四、生态产业态势强劲

践行“两山”理论发展,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发展。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利川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生态宜居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决定》《关于切实加强旅游资源管理的通知》《关于支持旅行社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旅游商品开发的意见》《关于大力实施旅游扶贫的意见》《利川市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支持康养、民宿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引导全域旅游促进两山转化。

实现产业联动,推动融合发展。不断创新旅游产业融合新业态,将旅游与康养、农业观光、文体等有机结合,南坪田园综合体、苏马荡康养旅游、柏杨非遗文化网红街、白鹊山民宿、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利川站赛(国际赛)等成为“旅游+”“+旅游”融合发展典范。推动“民宿+旅游”发展,启动“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建设工程,相继制定出台《利川市乡村民宿旅游扶持暂行办法》《关于促进民宿产业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利川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利川市民宿建设基本标准》等政策、标准。全市民宿旅游产业涉及170多个村,民宿经营户近1800户,床位48000多张。创造直接就业岗位7000多个,间接带动35000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16年以来累计接待客人1100多万人次,年均经营性收入2亿多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 42亿多元。利川市以全域旅游发展为引领,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开辟旅游扶贫新路径,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文化内涵,发展当地生态文化旅游,在发展的同时协调好与自然保护的关系,充分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


毛坝镇万亩茶园

发展绿色经济,引领产业振兴。毛坝镇作为“利川红”核心产区和发源地,全镇上下发扬十任书记种茶三十余年的接续奋斗精神,建成茶园面积10.6万亩,其中有机茶2000亩、绿色认证茶2万亩,培育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53家,茶叶年产量达到1.4万吨,产值突破7亿元。毛坝镇采取了优化品种布局、严格农残控制、建设高标基地、鼓励集约发展、老茶园改造、加强技术培训等措施促进茶产业健康优化发展,实施茶叶“一红一绿”品牌保护战略,维护品牌效益。辖区内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湖北省第三届改革奖,巴人红茶业、星斗山红茶、硒韵茶业三家茶企荣获“中茶杯”第十一届国际鼎承茶王赛金奖。

团堡镇现代农业产业园

团堡镇以山药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现有山药2.5万亩、蔬菜3万亩、马铃薯4.1万亩、大黄等药材1.8万亩,形成“一主三副”的产业发展格局,完成长槽村蔬菜冷链物流产业园及附属工程建设。同时重点打造集生产、展示、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黄泥坡智能蔬菜园。该园区通过采用绿色生产方式,薄膜温室种植较普通模式减少化肥及化学农药用量50%以上,产量增加50%以上,综合效益提高70%以上。玻璃温室实现了蔬菜绿色有机种植,相较普通种植模式,集约化程度提到了2倍,产量产值大幅提升,园区年产值将达4000万元。

南坪乡稻田画卷

南坪乡以建成武陵山区“鱼米之乡”、避暑胜地和全国知名乡村旅游示范乡的总体目标,大力推进农旅融合。依托良好的田园基础,建有稻鱼、稻虾共生基地2540余亩,鱼虾每亩直接产生经济效益950元/亩,水稻产量统一测产,平均亩产300千克,稻谷按6元/千克测算,亩产值1800元,水稻总产值约460万元;稻鸭共生基地1000余亩,南坪的稻田麻鸭总产值约300余万元;莲鱼共生基地460余亩,莲藕、鱼产值2.4万元/亩,直接经济效益1100万元;瓜果、蔬菜采摘体验园480余亩,实现经济效益960万元;梨、冬桃基地1000余亩,实现经济效益2000余万元。南坪不同季节的乡间环境成为网红打卡地,慕名而来的游客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春天的插秧节、梨花节、桃花节、秋冬的梨桃采摘节、丰收节、美食节带动南坪民宿实现经济效益约600余万元。南坪政府为发展田园经济实现“两山”经济效益转化,通过市场主体帮扶、发展民宿经济、土地流转和就业优先、调整入股效益分配比例等形式,对接帮扶14个行政村1825户6868人。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陈幼娟)


责任编辑:向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