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贺龙——活龙,活龙——贺龙”。
人们把这神奇的地名、人名联系在一起,想象多多。
咸丰县活龙坪乡活龙坪村,注定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1934年,贺龙领导的鄂川边区红军独立团在这里成立。自此,红色基因在活龙坪生根发芽,生生不息。2022年该村被中组部纳入第三批中央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
如今,走进活龙坪村红色美丽村庄,新修的柏油路两边矗立着崭新的路灯;美丽的院落处处沁润着红色元素。让人感受着这块红色沃土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守望:红色基因薪火传
盛夏的七月,骄阳似火。
行走在活龙坪村通往革命遗址金家洞的山路上,汗水如雨挥洒。
神秘的金家洞被绿色的植被掩映,洞内哗哗的流水声,仿佛在讲述着那个战争年代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故事。
1934年4月8日,金家洞前的斜坡上。
当着近400名游击大队官兵,贺龙庄严宣布:鄂川边区红军独立团正式成立!
一时间,印有“独立团”三个大字的战旗迎风飘舞!
金家洞前一片沸腾,“共产党万岁”、“红军万岁”的口号声响彻群山峻岭。
从此,红色的曙光一直照耀着活龙坪这块深山大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鄂川边工作委员会机关进驻金家洞,领导了当地的革命斗争,并与强敌展开殊死战斗。
后人立诗为证:莽莽群山起狼烟,血雨腥风不计年;红军有命诛残暴,湘鄂川边奏凯旋。
▲金家洞革命遗址
2009年,活龙坪乡党委、政府在县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支持下,规划和筹资建设金家洞革命遗址公园,使金家洞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景点。
每年清明节前,周边学校的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到金家洞革命遗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每年“七一”前或是主题党日活动,一些单位也会组织党员干部到金家洞革命遗址,开展“缅怀革命英烈、坚守初心使命”为内容的主题活动。
活龙坪乡党委书记朱继勇介绍,紧抓全国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契机,活龙坪以红色资源打底,以党建引领,在乡村振兴中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实现了过去有红色故事,今朝有美丽新颜的目标。
▲活龙坪村
跨越:红色村庄大蝶恋
7月14日,走进活龙坪村茅坪院落,花坛及墙壁外,绘制的五角星、鲜艳的红旗等红色元素特别显眼,“永远跟党走”等标语随处可见。
茅坪院落有30多户群众,这里是通往金家洞革命遗址的必经之地。
几名年轻人正在一处墙上绘制巨幅宣传画,内容是贺龙宣布“鄂川边区红军独立团成立”的场景。
活龙坪村党支部书记吕建平介绍,全村10个村民小组,625户。今年以来,村里以茅坪院落为示范点,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启动“红色院落”建设。
在庭院改造中,村里采取“尖刀班”干部包组联户的形式,以自然院落、户为单位,常态化组织召开群众会、院落会。深入推进拆除破旧房屋、拆废弃猪栏牛圈、拆违章建筑,清污水、清垃圾、清室内杂物,建卫生厕所、建垃圾转运站、建花果庭院“三拆三清三建”行动。
▲美丽庭院建设
乡里也出台政策,以奖代补,对茅坪垭口到金家洞沿线院落及40户民居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维护公共设施,让每户都能展示红色元素,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革命故事得以保存流传,革命精神更好地传承发扬,让活龙坪村红色文化更具魅力。
村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统筹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乡贤联谊会、乡风文明理事会、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推进村风民风向善向好。
在美丽庭院建设中,村里推行伟人画像、村规民约、党员公约、家风家训等上墙行动,常态化开展“最美”系列、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选活动。
截至目前,全村共统筹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提升,红色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稻产业
破茧:红土地上产业兴
站在活龙坪村红色文化长廊的观景台上,俯瞰山下,一道道梯田里,绿色的稻浪随风泛开,景色醉人。
该村堰塘食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小兵介绍,活龙富硒大米,是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允许使用的A级产品,合作社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堰塘精米、农二哥香米,年产值近3000万元,今年虽然受到旱情影响,但线上销售已经达到700万元,线下也突破了700万元。
“活龙大米这块牌子已经在县内县外得到认可,村里的白茶也正在得到认可!”谈起发展产业,村书记吕建平充满信心。
2018年,村里引入安吉白茶集团,在村里流转了600多亩土地种植白茶,前3年集团每亩租费400元,第4年每年递增50元,1000元封顶。
安茶集团的进入,使村里产业更加壮大,也使村民的收入进一步稳定。
村里脱产干部田小燕打开电脑,算了一笔账,每年集团通过村里给群众的劳务工资就达到了120万元。
▲茶产业
该村9组的汪坤栋,两老都是70多岁,由于儿子意外死亡,儿媳改嫁,带着2个孙子生活,全家都是低保。安吉白茶集团入驻后,他家7亩多地全部租给企业,两老也在企业的基地上打工,每年可稳定收入2万多元现金,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吕建平说,村里目前茶叶已经达到了3000多亩,加上水稻、中药材、辣椒等2000多亩,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全面完成。
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村里不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用活龙特色食品的地域标签和质量优势,引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带动农业产业结构全面调整。村里目前有专业合作社3家,工业企业2家。
同时,活龙坪村还全面打造“红色产业+茶旅产业”融合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村庄建设全面推进,拉动全村各项产业全面兴旺起来。
湖北日报客户端咸丰频道出品
策 划:白涛
图 文:孙东进 白涛 杜迪纳 曾恋寒
视 频:乐静 张文清 覃明 郑勇 文朝顺
VR全景:白涛 李维君 文朝顺
海 报:白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