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郧阳频道通讯员吴忠斌)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位于十堰主城区和郧阳区的结合部,因樱桃得名,也因樱桃出名,更因樱桃而富民。守住青山绿水,留住美丽乡愁,把产业当景观,把农村当景区,樱桃沟村趟出一条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火红的樱桃,改变了一个村
一栋栋具有乡村气息的民宿,一排排整齐的景观植物……走进樱桃沟,仿佛回到农村,看到路边整齐的标示牌、垃圾桶,又感觉好像到了一个5A景区,真有“人在村中走,如在画中游”之感。
“这个村原本叫鹰卧沟,是漫山遍野的樱桃改变了它。”樱桃沟村党支部书记朱德永介绍,“樱桃沟村有较好的区位优势,属于典型的‘一肩挑两城’,加上天然的樱桃资源,不仅要脱贫致富,还要借助旅游打造精品旅游示范村。”
从2012年至今,樱桃沟村按照“外修生态、内修人文”的理念,改建本村旧房,建起农家乐、民宿,从默默无闻到享誉全国,成为乡村振兴的样板。
“中国乡建院专家把崭新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带进樱桃沟,他们鼓励农民依托原址做规划,摒弃大拆大建,适度进行装修,最大限度保留乡村原有风貌。”朱德永介绍。
五零院,是村里仅存的一个上世纪50年代建的土房子。2014年,村里用5000元钱买下来,精心改造。黄泥土墙、山木房梁、老式缝纫机、悬挂煤油灯等“老古董”完好保留,同时热水器、大浴缸、转角沙发、茶艺道具等现代化配套设备应有尽有。置身其中,有一种时光穿越的感觉。除了五零院,还有六零院、七零院、八零院……这些根据年代命名的建筑次第建成,成为农民改造建房的“样板间”。
樱桃沟的农民历来有种樱桃的习惯,目前全村有4万多棵樱桃树,最老的树有百年历史。
“一树一屋都是景观,村头村尾都是景区”,樱桃沟的风景与“乡愁”,引来天南地北的游人。春赏花,夏赏绿,秋品果,冬吃“杀猪菜”,樱桃沟的乡村旅游经济节节攀升。
樱桃、土鸡蛋、土猪肉、地皮菜、野蒜头都成了旅游商品,一些传统手工作坊加工产品,如柴火豆腐、木榨香油、自酿黄酒等也迎来了商机。
村民根据游客需求,形成“人均一亩果,户均一亩菜”的种植模式。樱桃沟大力发展水果采摘园,近年来每年新增柿子、大枣、猕猴桃、樱桃、桃子等种植面积50亩以上。
“以前,村里的樱桃要拉到10公里以外的县城去卖,价格低,人也累。现在,樱桃沟的樱桃不出村,一公斤卖30元钱以上,并且周边村民都把樱桃拿到这里来卖,樱桃沟村成了十堰的樱桃大市场。”朱德永说起樱桃笑容满面。
游子归来,打造宜居新农村
在樱桃沟,有一个明显的感觉,村里青壮年特别多,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四世同堂,其乐融融。朱德永介绍,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526户,1888人。以前村里90%以上的劳力都选择外出打工,现在基本都回来了。
11组的何勤是村里的名人。他曾经在美国大使馆的厨房做豆腐脑,现在回村开了家豆腐坊。“落叶总是要归根,家乡这么美,不舍得出门打工了。”何勤说。
美丽乡村不能光有“外表”,还应有民风淳朴与乡风文明。以前,樱桃沟村民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乱倒垃圾、随地吐痰等。为了转变农民观念,村干部外出学习先进经验,回村分头行动。他们对上争取政策,对内加强管理,将村里垃圾分类处置落到实处。
2014年,樱桃沟专门设立环境管理站,聘请10多名监管员、清洁员等。村里建立制度,对农户实行卫生积分考核,张贴在公示栏里,得分高的还有奖励。
“村里抓环境治理,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环境好了,自己办农家乐收入也变多了。”村民说。
此外,村里每年评选“十星级文明户”,每个月评选“孝老爱亲道德模范”。
朱德永介绍:“樱桃沟村正在努力打造生态村,把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村里不允许流出一滴污水,不允许出现一件垃圾。”
如今的樱桃沟村“四季有花、季季有果”,每个周末游客不断,高峰期每天来访人数突破3万人,直接带动村民增收上万元。2021年,樱桃沟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樱桃沟村因此获得“中国生态文化村”“湖北省绿色示范村”、湖北省最具影响力十大美丽乡村等10多项荣誉,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颗闪耀新星。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