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红色美丽村庄行 | 中原突围胜利见证地 奏响乡村治理新乐章
湖北日报 2022-09-09 10:41:20

在孝昌县王店镇磨山脚下,有一座因石艺文化而闻名的小山村——磨山村。解放战争时期,中原军区部队南路军从这里突围,打开了中原军区南路主力部队胜利突围的通道。

1946年底,面对国民党30万大军的重重包围,中原军区部队根据党中央、毛主席的部署,迅速撤离宣化店向平汉铁路开进,实施主力南北分路向西突围的计划,奋起展开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役。

其中,中原军区部队南路军,由中原军区部队第一纵队机关和第二、三旅等部共9000余人组成,由王树声、刘昌毅、张千才率领,于7月1日清晨进抵磨山东侧王家店(今孝昌县王店镇磨山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守敌发起猛攻。经过半天鏖战,主力部队安全越过平汉铁路,中原军区部队南路军胜利突围。此战后来被称为“磨山战斗”。

2021年,磨山村被纳入中央红色美丽村庄试点。

《磨山赋》书写磨山“红”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南路军终于向南杀开一条血路,端掉敌人十余座碉堡暗堡,将敌军防线撕开了一公里长的大口子,部队胜利突围。”讲解员陈静正在磨山村中原突围纪念广场前,向前来学习的党员们讲述“磨山战役”的故事。

作为村里的年轻干部,陈静担任起磨山村红色旅游的讲解工作。2021年以来,这样的红色参观讲解活动几乎每两天就有一次。

在中原突围广场上,刻着“中原突围第一枪纪念广场”几个红色大字的石碑格外显眼。在石碑右侧,一座书本造型的石雕上,刻着入党誓词,来这里的党员们都要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

“中原逐鹿,雄狮秣马三分路;磨山西出,打响突围第一枪。”沿着步道上行,由磨山村党总支、磨山村委会主导编写的《磨山赋》刻在石碑上,向人们讲述着磨山的红色历史和发展历程。 不远处有一座无名烈士墓,1956年,几位新四军老兵筹款找到磨山村的石匠,用磨山石在这里竖起一座四方碑,上刻“新五师突围纪念碑”,以缅怀在此牺牲的战友。

从中原突围纪念广场,到新五师突围纪念碑,再到中原突围纪念馆……磨山村村“两委”就地取材,以磨山石为路基,建设了长达3公里的登山栈道。党员们穿梭在山林中,重走中原突围路,寻找革命记忆,感悟革命精神。 栈道的尽头是位于樊家湾的中原突围纪念馆,这里陈列布展面积达200平方米。馆中采用现代光、电技术,生动再现了中原突围战役的历史情景。

“磨山村不止有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石艺文化,还有光荣而伟大的中原突围精神,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首选地,最高日游客量能达到2000余人。”陈静介绍。

如今,磨山村正在打造“红色磨山、中国磨乡”,走文旅结合的道路,每年来磨山村参观学习的游客学员达到10万余人,带来经济收入近60万元。

遍访工作制,打开治理新局面

一大早,磨山村党总支书记刘明就开上自己的私家车,出发去湾里开展遍访工作,遇到能帮的事就及时帮一把,遇到难以解决的,他就拿本子一一记下。 这次走访,他发现大王家巷的水冲厕所存在设备坏了无人维修的问题,回来后立即召集村干部们讨论解决方案。

今年以来,王店镇推行“十分钟服务承诺”遍访工作制度,要求村“两委”干部按时到村湾走一走、看一看、帮一帮,及时了解村级基本情况、“三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要求是村负责人每个月遍访所有自然湾一次,其他副职干部按照包保分工两天遍访分管湾组一次。”刘明介绍,一个月的遍访工作下来,他的行程将近400公里,为的就是到每家每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深入走访群众,收集社情民意,“十分钟服务承诺”遍访工作达到了积极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面对遍访中发现的环境问题,磨山村以樊家湾为试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用心用情用力保护青山绿水。 磨山村村“两委”深入樊家湾入户宣传做工作,号召每户村民“扫好家门口的一片地”,为每户门前配置了垃圾桶,由村“两委”出资聘用人员负责垃圾清运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工作。

在村“两委”的带动和全村党员、群众的不懈努力下,磨山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绿色示范村,全省最具影响力的美丽乡村,纳入全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示范村、湖北省美丽乡村示范点。

来源:党员生活 孝感党建

责任编辑:赵思然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