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秋日的余辉染上金色的稻浪,多情的渠首河映记着村湾的变迁,美丽的墙体彩绘与乡村融为一体……
9月2日下午,我们来到咸安区双溪桥镇高铺村16组,处处感受到合力共建带来的新气象。
从乱到治,从破到立,从旧到新,高铺村合力共建的密码是什么?“‘1+2+N’模式,为群众参与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提供了保障。”高铺村党总支书记黄超平说。
何为“1+2+N”?“1”就是成立高铺街片区党小组。“2”就是推选2名政治素质高、奉献精神强的党员为党员中心户,每个党员中心户联系8—9名党员,每名党员联系11—12名普通群众,构建“片区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群众”的组织体系。“N”就是成立高铺街振兴理事会和乡贤理事会,推选有威望、有能力、热心公共事业、熟悉当地情况的乡贤能人担任理事会成员,搭建高铺街协商共治议事平台。
村民不配合怎么办?通过召开圆桌会、议事会、村湾夜话等,驰而不息地做群众思想工作,让大家慢慢融入共同缔造之中:影响观瞻的破旧房子,拆掉;临街违建棚子,拆掉;主街路面破损,拓宽刷黑……
经过两个多月共同努力,高铺村变了——
一个垃圾成堆的临时停车场,在区乡村振兴局、财政局资助下,投入110万元,正在建设客运联合体和农产品交易中心,占地面积800平方米,预计10月交付使用。
一条全长200米的高铺街,车水马龙,沿街21户违建的863平方米雨棚拆除了,街道更亮敞。
可喜的是,群众成为推动变化的主力军。
最初对街道整治不理解的老党员高镇海,既是退役军人,又是退休老师,经过多轮沟通后,主动把自家打了地脚梁的地基让了出来,做公共停车场。
村民高俊峰主动拆除已经建好的一层平房,新建与街面更匹配、更美观的两层楼房。
“城乡土菜馆”老板蔡玉堂说:“拆除围棚后,房子亮堂了,道路宽了,村里美了,心情好了,生意更好了!”
(通讯员 胡剑芳 李婷婷 胡颖)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