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汉东 程猛)
孝感,古称“澴川”,因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而得名,董永与七仙女槐荫树下结良缘千古流传,传诵至今。
如今的孝感,随处可见的槐荫树保存着孝子之乡的城市记忆,见证着澴川大地的蓬勃发展,在891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山河入画,林田竞秀,生态良好,环境优美;427万孝感人民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观,全力争创国家森林城市,久久为功,笃行不怠,打造绿美澴川的胜景。
创绿,一座城的使命
孝感始终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发展之基、立市之本,在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省级卫生城市、拥军爱民城市、省级森林城市等荣誉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构建“两屏四廊多心”的生态保护格局,打造全省生态良好绿色发展的孝感样板作为施政纲领和奋斗目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三步走”战略:2018年建成省级森林城市,2022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2023年到2030年提升巩固。通过创建,孝感城市生态整体水平和文明程度将进一步提升,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志。
宏图已定,战鼓催征,孝感将创森工作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同步推进,实行“五城同创”,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高规格“五城同创”工作指挥部,纳入市政府“五化”目标管理,列出“任务书”、制定“责任单”、绘制“流程图”、划定“时间表”、确定“标准线”、用好“考核棒”,形成层层负责、环环相扣、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
使命呼唤担当,市“四大家”领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深入一线,与部门单位、居民群众一道,研究解决创建难题,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创建工作给予了高度关注、建言献策,广大市民牢固树立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形成合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全体孝感人共同的心愿和期盼,正逐步变为现实。
爱绿,一座城的情怀
孝感人民爱绿,不仅是因为槐荫树为媒,七仙女与董永成婚,成就孝感爱情童话,更是因为绿色,串起孝感人文、山水之美,已成为孝感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成为孝感发展的亮点,幸福孝感的“标配”。
漫步槐荫河边,绿意扑面、心旷神怡;徜徉老澴河公园,林秀水清、天然氧吧;畅游朱湖湿地,鸟语花香、别有洞天……孝感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0.26%,绿化覆盖率达46.7%,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74平方米。带来的是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4.7%,高出省定目标2%,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较2016年分别降低26.7%、25.6%,2021年8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上榜全国20强。
孝感人民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对“绿”具有特殊的情怀。“爱鸟周”“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3.12”植树节、“长江生态大保护”等各类主题活动丰富,参与人数多,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现代传媒和户外广告、城市公交电子屏,绿色元素举目可见。“创森”主题征文、摄影比赛社会反响强烈、“万人签名”走进千家万户。市民踊跃参与“市树市花”评选,评选出的“市树”槐树承载孝感厚重文化和地域特色,“市花”桃花彰显孝感绿色产业文明。人民群众争当绿色发展理念的实践者、传播者,全社会凝聚爱绿护绿共识,营造出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享受、人人有责的创建氛围。
植绿,一座城的风尚
一锹土,种下的是树苗,成长的是希望,一桶水,浇灌的是土壤,收获的是梦想,每年春天,市县两级“四大家”领导带头植树,引领澴川大地植树热潮。全市持续开展“春节在家种棵树”活动,呼吁广大干部职工利用春节返乡时机,在家乡种下一棵树,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添绿增彩,共同营建绿色家园,成为春节新年的绿色新潮。
为实现科学绿化,孝感构建“一核六心、北组南联、八带连网、多点绽放”绿化布局,以“孝都之城、森林之市”为定位,把造林绿化空间落实到市县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中。大力实施城区绿化提升改造工程、森林廊道建设工程、镇村绿化工程、重点生态区造林及管护工程、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矿区生态修复工程、绿道网络体系建设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等八大工程。开展森林进机关、进校园、进医院、进社区、进园区、进庭院,增加城市绿地,打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景、冬有叶”的城区景观;着力道路连绿、水系扩绿、湿地添绿、岸线复绿、荒山披绿、退耕还绿、镇村兴绿、城区增绿,孝感城区林荫道路率达到78.21%,城区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6.2%,城区公园开放率达100%,推窗见绿,实现城镇园林化、郊区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村花园化、全域景观化,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
2022年,孝感建立“互联网+义务植树+古树名木保护”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开展认种认养认管,激发广大市民义务植树和保护古树名木的积极性,互联网与义务植树、古树名木保护的耦合联动,再次成为春天的新热点、新风尚。
护绿,一棵树的传承
创建是基础,保护才常绿。在安陆市王义贞镇关帝庙有一棵古银杏树,以3000年树龄入选湖北“五大树王”,成为最老树王。历经千年风雨,古树仍然苍劲挺拔,枝繁叶茂。古树的背后,是五代护树人的精心守护,在当地被传为佳话,正是有这些护林人一代接一代的守护,造就钱冲村成为华中最大古银杏群落,银杏数量之多、年代之久为全国之最,孝感全市现有古树34科61属75种,共计3719株,全部实现了挂牌保护。
从古树名木到森林资源管护,孝感将林长制作为推进生态系统综合治理的有效抓手、落实森林保护责任的具体举措。全市按照“属地负责、党政同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要求,自上而下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将责任区域落实到山头地块,实现了林长组织体系全域覆盖。推进“林长+检察长”“森林警长”试点,打通破坏森林资源刑事案件执法移交快速通道,巩固了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保护了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
兴绿,城与人的和美乐章
槐荫河,从孝感东城区蜿蜒而过。这条河曾一度被污染侵蚀,市委市政府结合“城市双修”,投资6.5亿,建沿河绿道,构生态文化,建成占地4000多亩,绿地率达87.6%的全省最大的城中湿地生态公园——槐荫公园,串起槐荫河岸绿色生态长廊,实现绿脉、水脉、文脉“三脉联通”。
为改造老澴河,市委市政府将老澴河综合治理纳入孝感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成44公里市政道路绿化带、76公里滨水绿带、17公里生态绿道、10个社区公园、15个街头公园,81.7万平方米公园绿地;现如今,“一河两岸十里长廊”的美景,宛如一条流动的玉带,镶嵌在董永故里。此外,邓家河湿地公园、郊野公园、随处可见的街头口袋公园,让广大群众能“出门见绿、移步入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兴林富民,双峰山旅游度假区、观音湖、金卉庄园等一批批绿树如茵、水清岸绿的生态旅游景点闻名省内外,春赏桃花夏嬉水,秋醉红叶冬悦雪,孝感四季有花,步步是景。2021年,全市国家和省级林业龙头企业达到42家,实现林业产业总产值348亿元、增长20%,实现了绿色产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如今的孝感,森林资源管控有力,生态空间布局合理,“两山”转化加速推进,一座森林之城,美丽之城正展现她的独特魅力。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