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赤壁小湖岭村“四点半学校”:公益托管让儿童快乐度暑假
湖北日报 2022-07-28 22:48:12

顶嘴、不听话、不写作业……这是胡木英心里10岁的女儿魏雨梵。但在余志飞印象里,魏雨梵每天第一个来小湖岭村委会“四点半学校”,喜欢向他请教作业问题,并且坐得最端正。

余志飞现在有两个身份:赤壁市教育局驻茶庵岭镇小湖岭村工作队队员、小湖岭村“四点半学校”教师,驻村前是赤壁市实验中学政教主任。

“我没什么文化,教不好她。”在赤壁市茶庵岭镇小湖岭村,为孩子教育头疼的不止胡木英。65岁的江春珍两个儿子与媳妇都在外打工,她与老伴要看管3个读小学的孙子、护理91岁瘫痪在床的婆婆、种田种地养猪养鸡,学校放暑假后,孙子们的看管不能“眨眼睛”,江春珍不得不趁孙子们睡着,借着星光与老伴下地干活。

小湖岭村距赤壁市茶庵岭集镇14公里,是该镇最偏远的一个村。7月26日,余志飞在该村入户走访发现,村中一些儿童的父亲甚至父母长期在外打工,教育抚养义务转移到母亲一方和老人身上。数位家长表示,自身能力、精力和体力都跟不上。

在村委会“四点半学校”里,十来个小朋友正聚精会神地做暑假作业,其中就有胡木英的女儿魏雨梵和江春珍的3个孙子。

“余老师好,有道题不会,想请教下您。”见到余志飞在教室后门出现,魏雨梵连忙拿起数学暑假作业礼貌地向余志飞请教。

和余志飞一同在小湖岭村“四点半学校”执教的,还有同为赤壁市教育局派驻的3名驻村工作队员。

“他们对村里儿童的教育、辅导都很专业。”小湖岭村党支部书记江水说。

为村里儿童办长效化公益托管不是一时兴起。2021年下半年,在村中长大、在外事业有成的江水回到小湖岭村任党支部书记,发现该村儿童教育与看护存在较大问题,决定从娃娃抓起。

当时,正值赤壁市教育局驻村,驻村第一书记贺刚良找到江水,希望发挥队员在教育方面的优势。两人一拍而合,决定以村委会“四点半学校”为平台,为这里的儿童画好教育“起跑线”。

“全村摸排,自愿报名。愿意来的由家长接送到村委会,考虑到有些家庭特殊情况,不能按时接送的,由村委会指派村干部接送。”江水说,驻村工作队决定根据学生家庭实际需要,固定每周三开展集中辅导。

“每周固定周三辅导,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解决学生上半周在学校、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开展好下半周的学习和生活。”贺刚良介绍,暑假期间,“四点半学校”升级为暑期托管中心,全天对有需要的儿童开展托管服务。

7月,“四点半学校”迎来第一个暑期,余志飞的执教时间改为每天“朝八晚五”。最多的时候有10多名学生,4名队员轮流值班,保证每天有2名队员为学生进行辅导。

“儿童性格还在形成过程中,在学校、家庭中遇到问题很容易闹情绪,最普遍的表现是以对抗的方式。我们从孩子们的聊天中发现这些现象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在学校就是做学生工作的余志飞非常关注学生心理上的问题,“辅导功课不是我们的唯一目的,最主要的还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孩子们处理问题的办法。”

“孩子去了‘四点半学校’后,对学习和我的态度都有转变,不再跟我对着杠了。”胡木英感觉到了女儿魏雨梵身上的变化,“昨天晚上跟我说今天要六点钟喊她起床,说是有题不会做要早点到‘学校’去问老师。”

对“四点半学校”的暑期托管,江春珍也表示省心多了,“大人能解放一整天,轻松一些。”

瞄准痛点,精准施策,不断升级,小湖岭村“四点半学校”形成长效机制,获得了家长认可和依赖。江水表示,目前甚至有在城区居住的本村儿童家庭也希望能得到托管,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将进一步了解村民需求,让“四点半学校”发挥实效,为本村培育下一代乡村振兴人才。

(湖北日报通讯员 吕蓉 童金健)

责任编辑:王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