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中粮湖北区域协同平台主任王世学——端牢端稳“中国饭碗” 国人餐桌琳琅满目
湖北日报 2022-07-20 13:56:38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廖志慧

“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这是毛泽东主席在《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写下的一句名言。

民以食为天。保证粮食安全,需要足够的实力。农产品稳产保供国家队主力——中粮集团,则具备这样的底气。

我们每个人的餐桌上,或多或少都有这家企业的产品。一滴油、一块肉、一碗米饭、一片面包,可以说,“有餐桌就有中粮”。6月28日,中粮湖北区域协同平台主任王世学来到湖北日报5G演播室,带来了丰富美味的“国民餐桌”。

6月28日,中粮湖北区域协同平台主任王世学(右)做客湖北日报企业家全媒体纵横谈。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企业名片

作为全球布局、全产业链的国际大粮商,中粮集团以农粮为核心主业,聚焦粮、油、糖、棉、肉、乳等品类,同时涉足食品、金融、地产等多个领域,业务覆盖养殖、采购、存储、加工、运输、贸易与分销等上下游环节。2021年,中粮集团营收超6600亿元,利润总额超230亿元,连续三年创历史新高。

精彩语录

好吃又营养的“家佳康”不是一日一时能建成的。

重仓湖北

2021年中粮湖北区域

整体产值约250亿元

湖北一直是中粮集团投资布局的重点区域。上个世纪60年代,中粮集团就在湖北建立了脐橙出口基地、生猪养殖基地。1962年3月20日,满载着中粮供港鲜活商品的第一列“三趟快车”,就是从武汉发出。60年来,伴随着湖北经济社会的发展,中粮集团在鄂业务不断扩大。

2020年,中粮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吕军来鄂考察,并与湖北省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合作协议,中粮集团湖北区域协同平台在湖北加大了粮油、生猪、乳业、茶叶、淀粉糖、包装等产业领域,以及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方面的投资。2021年中粮湖北区域整体产值约250亿元,年度纳税3.58亿元,均较“十三五”有显著增长。目前,中粮集团17家专业化公司,已有15个在湖北落地及开展业务。

粮油产业方面,“我们进一步加大了粮食贸易、仓储物流建设力度,加大了对本地稻谷、菜籽等原材料收购力度。”王世学介绍,去年中粮扩建了武汉小麦加工基地,预计今年10月投产,届时中粮在湖北的面粉年加工能力将达到45万吨。

生猪产业方面,中粮集团在湖北率先建成了从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养殖到屠宰加工的生猪全产业链。“在武汉,我们成功创立了‘家佳康’猪肉品牌,快速向全国复制,目前已在全国布建100余个高标准生态养殖基地,配套建设多个屠宰加工厂和肉制品加工厂。”王世学介绍,中粮家佳康除已投资的武汉、黄石、广水产业链外,2020年又投资10亿元在黄冈新建了年屠宰加工150万头生猪的现代肉食产业园,已于当年投产;中粮家佳康还将与广水签约再投资30亿元,在广水新建一整条新的生猪产业链。

乳业方面,2020年中粮旗下蒙牛集团投资20亿在武汉东西湖区新建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产业基地,达产后年可产乳制品100万吨,东西湖区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乳业百亿产业园。2021年投产至今已生产11.5万吨,产值12.39亿元,累计已纳税近千万元。同时该工厂也是全国最大的低温学生奶生产基地,可满足华中、华南、华东等地区的学生奶供应。

城市综合开发运营方面,中粮旗下大悦城控股近年已投资了150亿元,其中投资70亿元的武汉光谷大悦城今年初已经营业,成为武汉东部地区第一个投入运营的商业综合体。“我们还积极参与武汉地铁小镇项目建设,蔡甸地铁小镇就是由大悦城控股整体开发的。”王世学表示,这些投资项目,足见中粮集团对与湖北合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发展的信心。

央企担当

2020年疫情期间

为湖北供应44.5万吨物资

中粮集团作为农粮领域最大央企,急难险重任务前彰显担当。王世学在现场分享了2020年武汉抗击疫情时的几个难忘时刻和相关数据。

第一时间反应,保供、捐助、转产“三箭”齐发。1月23日武汉封城后,中粮集团党组迅速部署,迅速确定了“不停工、保生产、保供应”方针,快速安排挺进抗疫“战场”。从1月24日除夕起,中粮家佳康武汉工厂就组织近百位员工坚守在生产和销售一线,满足武汉市各大商场和超市订单需求;集团旗下牛奶及乳制品加工厂和医用酒精加工厂也未停工,开工率100%;并向社会公开承诺:“不断供、不涨价”。

快速向疫情高地捐赠物资。“大年初一,中粮集团知悉武汉要建设火神山医院后,立刻要我们联系中建三局捐赠后勤物资,初二我们在封路限行的紧急情况下克服一切困难,向火神山医院项目现场捐赠了10大卡车米面粮油、牛奶、饮用水等,成为第一时间向火神山医院项目捐赠物资到现场的央企。”王世学回忆。

供应巨量保供物资。自2020年1月23日到5月16日,中粮累计向湖北全省供应了44.5万吨各类保障物资。

连通亿万农户的中粮集团,也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2021年底,中粮湖北区域协同平台为响应省委省政府打造优质稻米产业链的相关政策举措,就高档优质稻“虾稻1号”与仙桃达成了种粮一体化订单农业多方协议,今年在仙桃市郑场镇已落实订单“虾稻1号”种植一万多亩。“目前田间长势良好,预计今年秋季可回收高品质原粮1000多万斤,预计为当地种植农户增加200多万元的纯收入。”王世学介绍。

蛋鸡养殖是罗田县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是全县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中粮期货与罗田县签订精准帮扶合作协议以来,在该县开展鸡蛋品种“保险+期货”业务专场培训,并出资支持鸡蛋“保险+期货”项目。“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要。”王世学表示,鸡蛋价格保险以大连商品交易所鸡蛋2103合约价格为标的,保障期限为1个月,保障金额348.29万元,涉及蛋鸡32.1万只,鸡蛋481.51吨,保障了农民利益。

重视创新

用科技创新端好“中国饭碗”

演播室现场,王世学带来了琳琅满目的“中粮餐桌”。其中,亚麻籽猪肉被摆在了最显眼的地方。

什么是亚麻籽猪肉?“就是在饲料中加入亚麻籽后所饲养出来的猪肉,它的最大特点就是α-亚麻酸的含量和比例均高于普通猪肉,帮助平衡膳食脂肪酸比例。”王世学介绍。

这可不是吹牛,而是中粮与华中农业大学的合作成果——“一种生产富含a-亚麻酸健康猪肉的猪饲料及应用方法”发明专利。

没有科技创新,就没有现代农业。多年来,中粮湖北各企业坚持与湖北各大高校、科研院所紧密联系,开展了多项产学研合作——

以中粮家佳康为例,与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动物遗传育种实验室)合作搭建了猪基因组育种技术平台; 2011年与华中农业大学合作研究的“优质健康猪肉生产的关键技术集成和产业化示范”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全繁殖周期调控技术建立与应用”项目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8年,校企合作申报发明专利“一种短期饲喂即可缓解育肥猪运输应激的饲料”,于2021年9月获得授权。

“中粮家佳康与上述院校的合作,对肉制品的风味营养进行研究,帮助成就了‘家佳康’营养健康高端的品牌形象,可见好吃又营养的‘家佳康’不是一日一时能建成的。”王世学介绍,中粮与湖北科研院校的合作,推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了先进农业技术传播和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应用,提升了产品品质,降低了生产消耗,同时培养了企业技能人才队伍,促进了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责任编辑:赵莎莎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