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西坝:都市慢生活
湖北日报 2022-07-05 07:55:49

湖北日报记者黄善君

提及西坝,许多宜昌人都很熟悉,一座镶嵌在长江中央,四面环水的小岛。以往只有一座三江桥通往西坝,因进入条件单一,再加上西坝从1988年葛洲坝建成后34年模样几乎没有发生变化,哪怕至今多数建筑仍旧保留了上世纪70、80年代的符号,也并不是人们趋之若鹜的地方。

随着至喜大桥横跨长江,这个城中的岛屿终于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循环交通让西坝人有了想法,去年举办菊花展、开启西坝夜市、草坪音乐节……看起来神秘的小岛——西坝变得炙热鲜活起来,让市民对西坝有了全新的认知。

西坝有着年代感的特质,红砖浆砌的清水墙,楼高不超过7层,铁质窗户护栏……看起来有些沧桑陈旧却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建筑风格,将人带入了那个怀旧的久远年代。

西坝自古有其名,宛如一把利剑直击长江

西坝四面临江,自古就有其名,并非建成葛洲坝后称之为西坝,古时候的西坝曾是座小型古城,古城门位于三江下游出口与长江交汇处之间的庙嘴,也就是当今的三江与大江交汇处,宛如一把利剑直击长江。葛洲坝建成后,长江就被在江心的西坝岛分成了两条河流,靠城市内侧的被称作“三江”,西面外侧的被称之为“二江”,但宜昌人习惯上常常把“二江”称之为大江。

在历史上,现在的三江过去被称作小河,古有“涨水为河,枯水为溪”的说法,在古时候又称溪河,西坝周边的护岸高达数丈,每当有洪峰降临,溪河(三江)才有一江之水滚滚流淌。

古西坝位于古夷陵的西塞门外,有向、万、邓、屈等四大姓氏居住于坝上,总计不足百户人家,他们常年靠江中捕鱼、在西坝垦荒糊口,而每年汛期西坝汪洋数月,收获瞬息一空。

有一个传说:西坝水祸连连传到了龙王爷那里,龙王爷便指令五条蛟龙前往西坝救灾。从此,五蛟龙就在坝底安营扎寨。每当洪峰降临,五龙便在“两江”交汇口遵照龙王爷之令衔水泄洪。这个“交口”处,指的就是龙嘴,“嘴”字笔画较多,西坝人为了图简便,渐渐地写成了“咀”,地名渐渐地也叫成了“龙咀”。

根据《东湖县志》记载,原东湖县境内先后建有两座黄陵庙,一座位于西陵峡内黄牛岩下的三斗坪,另一座则是建在西坝的庙咀。

明洪武年间黄陵庙和坝咀庙群先后始建,耗资颇巨,特别是西坝黄陵庙高大雄伟香火旺盛。久负盛名的龙咀,因黄陵庙在此兴建后,渐渐地被叫成了庙咀。如今既有叫龙咀,也有称庙嘴的。

如今的西坝长约3500米,宽约900米,面积1.85平方公里。西坝街道办共有6个社区,户籍常驻人口约2.5万,除去搬迁实际常驻人口约2万人,西坝也就是名副其实的袖珍街办了。

西坝的常驻人口居多的还是当初“烫着爆炸头、穿着喇叭裤”的那帮年轻的葛洲坝建设者,现在成了大爷大妈,依然是广场舞的主力军。7月3日,记者见到8个买菜的大妈在庙嘴邂逅,聊着聊着就用嘴哼着曲子互动着跳了起来。

白浪奔涌而下,长江在葛洲坝下有了惊涛拍岸的阵势

西坝有三横、四纵7条街道,岛内却有驻中央省级企业15家。西坝属于全岛控制规划区域,下西坝属于棚户区改造范围征收区域,至喜大桥以下几乎难觅住户了。

西坝由黄草坝、葛洲坝、下西坝等三坝组成。实际上黄草坝虽然属于西坝管辖范围,因为属于葛洲坝管控区,也是控制区域,从葛洲坝一直延伸到嫘祖庙前的黄草坝形成了江水泾渭分明的分界线。

三江水也就是葛洲坝2号、3号船闸的水质清澈,而大江的水正处于长江汛期,葛洲坝泄洪形成洪流,在庙嘴交汇时泾渭分明,形成了一黄一清的分界线,在镇江阁将这一奇观尽收眼底,正如宜都清江与长江交汇处一样的景观。

西坝处于葛洲坝下,涉及长江岸线3.2公里,三江全部硬化了边坡,而葛洲坝泄洪闸下的护岸则岸线长、不连贯,因葛洲坝泄洪时间长,河床下切普遍。7月3日,记者绕过庙嘴西坝的南边,3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实施护坡回填,长江护岸治理工程已经完成了60%。3.2公里的岸线治理结束后,西坝就实现了360度的江景平台,又一条沿江观光廊道呼之欲出。

6月30日,葛洲坝9孔泄洪,当日下泄流量达到32000立方米每秒,江水从9个混凝土浇筑的泄洪孔里整齐划一地喷射而出,形成浊浪排空的气势,奔流汹涌而下……上游来水超过了发电用水,一般情况下葛洲坝都会开闸泄洪。在西坝游园临江的护栏边,能鸟瞰葛洲坝泄洪,是新发现的最佳观景平台。

西坝游园位于西坝街办西侧,是一个简陋的草坪广场,没有高高耸立、遮天蔽日的树木。市民似乎并不在乎骄阳下炎热的天气,巨浪撞击后制造的阵阵细雾凝结阵阵凉意袭来,舒适度却出奇得好。

江边的梧桐摇晃着,构树叶曼舞着,听着轰鸣的江水声,看着奔涌的江流,西坝又成了慢节奏的洼地。在庙嘴一棵杨柳被滚滚江水掏空了根须上端的土壤,而杨柳却岿然屹立在江中,用细密的根须伸向了四面八方,稳稳地在沙滩上扎根立足。

在观景平台上,记者发现船舶行驶是右上左下,北岸上行,南岸下行。葛洲坝船闸与三峡大坝船闸不同的是下上船闸相隔了200多米,南岸1号船闸负责下行,北岸2、3号船闸负责上行,1号船闸两艘装着集装箱的船舶刚刚驶出船闸。因葛洲坝中间有着长长的隔离带,泄洪的急流并未对下行船舶造成干扰。

西坝慢生活,扇子摇出来的不是风,是惬意和日子

西坝建设路连接着三江桥,建设路下段是西坝棚户区改造前的最后的背影,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水泥路,尚未黑化,宽敞的街道两侧是红色烧砖浆砌的、年代感久远的老旧建筑群,三线时代建设的印记是那么清晰和集中,有的墙面是黄豆大颗粒的大理石搓洗外墙,空中是密如蛛网的各类电线,人行道上铺设的是六边形人行道板,建设路下段大部分店面关闭落锁……老房子、老街道、旧设置,远古得让人怀疑生活。建设路下端是西坝尚未改造的区域,街道上车辆稀少、行人罕至。

59岁的曾凡财与朋友约了中午的饭局,在红砖房子前的人行道上的塑料凳子上乘凉。

曾凡财介绍:其实,住在西坝红砖老房子的人,大都是葛洲坝工人,也就是当年烫爆炸头、穿喇叭裤的年轻人。当时建设葛洲坝时西坝有着大量的土地,有田、有地、有鱼池,也是市区内蔬菜供给的重要产地。兴建葛洲坝时讲普通话的各地建设者云集在西坝,当地人占比仅30%,西坝就成了葛洲坝建设者的居住地。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西坝清一色的、整齐划一的红砖房,是宜昌市最美的一道风景,那时的他很傲也很拽。有人问他住哪里?他就像现在住在某高档别墅区一样自豪地回答,西坝。那时人们会投来羡慕的眼神。

红砖房是三线建设的记忆,因建筑群集中、规模巨大、保存完好,很多影视镜头在西坝取景。除开机关事业单位的办公楼以外,西坝住宅依然以红砖房为主,随着棚户区改造,这里的模样正在发生改变,街道被刷黑,美食街商业圈在成熟,许多葛洲坝人即将离开。

西坝人称:这里四面临水、空气质量好,夏季凉爽,冬季却又是温室效应,很少能落住积雪,是一个宜居的好地方。但随着开发的号角吹响,古朴、原始或终将成为渐行渐远的慢记忆。

西坝因为建设葛洲坝的一代、二代老人居多,生活节奏很慢,修理自行车的车棚前停满了自行车,大街上自行车车来车往;手摇补鞋机的鞋匠忙碌着缝补裂口的鞋;裁缝店专门接待修改、缝补衣物的业务;用早餐的人习惯性以高凳子为桌矮凳子为椅,依据自己的节奏细嚼慢咽地用着早餐。临街油饼铺子里油饼刚刚出锅,甚至出现了排队买油饼的场景;老人左手提着茶罐,右手拿着蒲扇慢悠悠地边走边扇,遇到熟人就停下来漫无边际地边摇扇子边聊天,葛洲坝人的慢生活摇出来不是风、不是寂寞、是惬意,是日子,是回归本来生活的场景。

责任编辑:陈晏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