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谭山镇“五化”模式将小红薯做成大产业
湖北日报 2022-06-18 13:07:39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何士有、邹磊)今年以来,郧阳区谭山镇抢抓春耕夏种茬口,充分发挥红薯种植优势区的优势,将撂荒地利用与红薯产业链建设有机结合,采取村级股份制合作社代耕代种新“五化”模式,带动红薯产业发展,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全方位挖掘“一个红薯的故事”助推乡村振兴。

宜机化改造“复垦”。为解决撂荒地地块分布散、不适宜机械作业、耕作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谭山镇按照郧阳区撂荒地整治工作操作指南,打项目配套“组合拳”,通过实施水土保持、高标准农田建设、改良土壤项目,提升耕作条件;对耕作条件较好的撂荒地,修缮机耕道,为机械化作业提供条件。引进十堰市耕欣农机专业合作社,将全镇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的大户组织起来,为撂荒地整治提供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有效解决了用工难、成本高、种植效益低的问题,率先完成撂荒地整治任务,确保春耕夏种不误农时。

组织化实施“盘活”。撂荒地复垦完成后,为有效解决农村劳力不足问题,谭山镇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户将闲置撂荒的土地交给村股份制合作社代耕代种,村股份制合作社根据全镇产业建设规划统一进行红薯种植,年底按照每亩500元的保底收益对代耕代种农户进行分红,结余部分作为村集体收入用于红薯产业滚动发展和村公益性建设支出。按照这种模式,后河村利用撂荒地代耕代种红薯近500亩,徐家村利用撂荒地代耕代种红薯150余亩,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增收入与群众鼓腰包的“双赢”。

产业化使用“提效”。比较效益低是农民不愿种,造成土地撂荒的一个主要原因。谭山镇找准红薯种植既是传统主粮又是特色产业的契合点,聘请亚新文旅研究院进行谋划,引进龙头企业鄂鲁淀粉制品有限公司带动,将全镇撂荒地统筹利用起来,大力发展红薯产业。目前,已在白龙庙村建设高标准红薯育苗基地100亩,正在白龙庙、柴湾、后河、贾坑等4个村建设集中连片示范基地1000亩,其他15个村每村至少发展集中连片产业基地200亩,着力打造鄂西北最大的红薯种植专业镇。今年通过撂荒地复垦复种+集中连片土地流转,该镇新增红薯种植4100余亩,红薯种植总面积达9000余亩。

融合化发展“增值”。谭山镇深度挖掘“一个红薯的故事”,通过将价值链“吃干榨净”,千方百计让群众获得更多收入。坚持标准化生产保品质,选择需求量大、比较效益高的商薯19、普薯32等品种进行规模化种植,采取统一提供红薯种苗、统一布局栽植品种、统一规范生产流程、统一品牌营销的模式,提升红薯种植品质。发展精深加工延链条,开展红薯淀粉、红薯粉条、红薯果脯等红薯深加工产品研发,打造红薯全产业链。推动融合发展提效益,实施数字赋能建设红薯文化博物馆,挖掘“红薯干垒起的教学楼”等文化资源,一个集红薯种苗培育、标准化生产、产品文化展示、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正在形成。

责任编辑:姬廷顺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