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湖北红色美丽村庄行 | 清江“红船” 扬帆起航
党员生活杂志 2022-06-06 15:53:55

西湾村和麻池村,位于宜昌市长阳县都镇湾镇西北部。这里三面环水,一面依山,一览如画清江。1929年,贺龙在西湾亲自策划成立了一支以土家族为主体、以军为建制的工农革命武装——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简称红六军),并进行了著名的“西湾起义”。

西湾村与麻池村共同保留下当年“红六军”的红色遗迹,依照原貌复建“红六军”军部,完好保存下宜昌市乃至整个鄂西地区最为完整的革命旧址群。

从宜昌市长阳县沿着清江溯流而上,云蒸霞蔚间,清江如一条翡翠玉带穿行于两岸巍峨青山中。船在画中游、人在画中走,这一段便是中国山水中的绝色之一清江画廊的所在地。行不多时,船在一处码头渐渐靠向一条“红船”,记者便到达此行的目的地——长阳县都镇湾镇西湾村和麻池村。“西湾起义”在这里爆发,“土家第一军”在这里诞生,无数革命先烈在这里牺牲。

绿色清江边的西湾与麻池,处处都是红色印记,沟沟坎坎里写满红色故事。

“西湾起义”崛起“土家第一军”

在西湾码头登上的“红船”,实际是一个介绍西湾起义和红六军诞生的历史陈列馆。进入船舱,“西湾起义”4个大字映入眼帘,记者跟随长阳县委宣讲团成员林必胜一起回顾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

1929年春,蒋桂战争爆发,国民党桂系43军撤离长阳、宜都等地。长阳仅有县保卫团500多人武装驻守,而这支队伍又掌握在地下共产党人李勋、李子骏等手中。

4月25日,时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共湘西前委书记的贺龙,得报立即率500多人由石门经五峰渔洋关进入长阳都镇湾,召开湘鄂西前委扩大会议。贺龙肯定长阳革命斗争基础好,指示李勋等人迅速建立统一的人民军队。

7月9日,在湘鄂西前委和鄂西特委共同领导下,国民党长阳县保卫团在西湾、麻池举行起义,和受党领导的农民武装——高家堰人民自卫团、都镇湾游击队一起,组成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

当天上午10时,李勋全身戎装走上指挥台,把手中握的一卷物件“唰”地一声抖开,一幅绣有镰刀斧头图案的鲜红军旗醒目地展现在众人面前。他庄严宣布:“县保卫团正式起义!”随后宣布贺龙命令:西湾起义部队正式编为中国工农革命第六军。3000多军民齐呼革命口号。就此,西湾起义正式开始。

“这支队伍里,土家族指战员占到了50%以上,也被称为‘土家第一军’,是少数民族以军为建制建立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力量,土家儿女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革命胜利贡献了力量。”林必胜自豪地介绍。

1929年7月底,红六军兵分两路东下,奔袭沿头溪反动团防邓甲山,击溃团防,缴获大量武器。队伍就地打土豪,开仓救济贫困群众,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8月5日,红六军转移至资丘镇,不料遭敌陈凤诏团三路包围。三面受敌,一面临水,经过激战,红六军伤亡十分惨重。

军长李勋率黄超群等40余人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副军长陈寿山突围至李田窑,被土匪杀害,参谋长李子俊等20余人在掩护部队突围时壮烈牺牲。前敌指挥兼军法处长陈泽南、师长向泉山等8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弹尽被俘,被敌集体枪杀于资丘烟墩台下的石灰窑。

经历“资丘重创”的红六军并未一蹶不振,贺龙带军重回长阳,清剿了反动部队,重建红六军,并在之后并入其他革命军队。历经岁月长河,如今,这支队伍血脉犹在,成为现代人民军队的一支坚强力量。

红色火种延续至今

走下“红船”,拾级而上,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红色广场。在广场一侧,复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六军军部旧址”。除了还原当时场景,还介绍了“红六军”创立时的军长李勋、副军长陈寿山、参谋长李子骏等人生平。

西湾村和麻池村毗邻相接,西湾起义、红六军起始于西湾村,在麻池村结出果实。

在麻池村,至今仍保留着宜昌市乃至整个鄂西地区最为完整的革命旧址群,包括中共长阳县委会旧址、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长阳军事委员会旧址等。

一栋栋房屋整旧如旧,保存完好。在长阳妇女协会旧址,当年写下的“放足歌”还挂在墙上。在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当年用来糊墙的民国十二年《国民新报》依然字字清晰地贴在墙上。

在西湾村和麻池村,红色精神也代代相传。

“土家幺妹穿军装,飒爽英姿上战场,开弓没有回头箭,生死离别爹和娘……”2017年12月8日,红色民俗影片《哭嫁》全国上映。影片以1929年红六军遭遇“资丘重创”历史事件为背景,以土家新娘舍生营救汉族红军女战士为主线,展现了土家儿女跟党走、闹革命的凛然正气。

红色历史教育成为西湾、麻池中小学的必修课。在麻池中心学校,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传统,学生入校的第一课就是红色历史教育,看红色电影、听红色故事、唱红色歌谣……

宜昌市委党校及各县市区组织党员干部陆续到西湾、麻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长阳县委县政府也把这里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主阵地,都镇湾镇更将这里作为全镇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培训课堂,每月组织党员干部追寻红色足迹,忆初心、讲担当、谋发展。

红绿串联统筹发展

西湾、麻池分属两村,却共同传承着红六军的红色精神。如今,西湾村的革命遗址已淹没于清江,麻池村却保留着很多完整遗迹。因此,作为“红六军”诞生地,西湾村承担红色历史呈现、红色精神展示的功能;而麻池村则作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红色遗址参观学习场所,统筹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记者看到,西湾村至麻池村7.9公里红色长廊建设正在进行美化亮化工程,包括沿线环境整治、苗木种植、公路标线标红、红军雕塑布展、文化墙绘画及标识牌建设等。西湾点兵场至红色革命旧址群5公里“红军小路”,已完成西湾段1.5公里建设,麻池段3.5公里正在推进中。建成后,将形成红色码头服务区、红军步道体验区、麻池古镇历史街区为依托的红色旅游线路,串起西湾与麻池所有红色教育点和自然风景点。

“游客乘船在西湾上岸,游览完‘红船’和军部旧址,就可以沿着红军长廊上山,途中是红军浮雕墙、红军驿站、纪念碑亭等等。然后就来到麻池村,接着参观中共长阳县委会旧址、长阳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晚上再回到西湾大沙坝的游客接待中心休息。第二天可以在这里游览美丽的清江画廊。”都镇湾镇党委书记周平章为记者描述着西湾、麻池的红色旅游场景。

目前,西湾村和麻池村计划成立旅游服务公司,加强与“清江画廊”等项目的合作经营,共同对西湾麻池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保护和开发,带动当地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村村联手、红绿串联的振兴之路。

延伸阅读

红色联动协同发展

近年来,长阳县委统筹将西湾村、麻池村纳入一体化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鄂西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革命旧址群为核心,推动红色村联建共建,以红色党建引领绿色发展,强化基层治理,带动群众增收。

深挖红色资源,着力建设农村党员红色教育基地。长阳都镇湾镇是一片红色革命热土,有着丰富的红色革命历史文化和土家民族文化资源。为深挖红色资源,长阳县委成立西湾麻池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各类资金用于西湾麻池两村连片打造红色示范片区。制定实施方案,成立4个专项工作小组,制定任务清单,聚合各部门力量,确保试点村建设取得新突破。通过季督办月调度周统计,加强项目推进。修缮两村革命旧址群,新建“西湾起义”红船、西湾“大沙坝点兵场”、革命烈士墓集中管护点、红色长廊、红军驿站、红军小道、纪念碑亭等,打造6个现场教学点,红色码头服务区、红军步道体验区、麻池古镇历史街区等3个片区。西湾麻池红色村庄“一廊串六珠、三区共发展”的发展格局已然形成。

发扬红色传统,着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西湾麻池村党支部推进“红星党建”,开展“十红”星级党支部创建,明确强化红色引领、培育红色队伍、建设红色阵地、激活红色细胞、亮出红色身份、推广“红色典范”等10项工作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发挥村党支部在保护与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深化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走好群众路线,村党支部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参与红色讲堂,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红色革命宣讲队,经常性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会”,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人居环境整治,引导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共建美丽宜居新农村。深化红色片区互动联建,开展组织共建、党群共治、项目共商、成果共享。强化红色联动,共同举办文体活动、教育实践活动,带动周边村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完善红色片区的产业链,展现“都镇湾镇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着力擦亮红色苏区历史文化名片。以“五个一”(一个红色教育基地、一个红色教育培训中心、一个红色教育长廊、一个红色旅游示范片区、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建设为核心,以红色教育研学为主题,精心打造“走一段红军路、听一次党史课、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吃一次红军餐、办一件实事”等研学项目及实践课程。依托红色资源建设红军讲堂、营地、食堂、驿站等,增强红色体验。坚持“红色革命教育+绿色产业发展”双线并进,立足当地资源,做好文化、旅游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文章,规划建设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观光项目和红色体验项目,发展低山河谷椪柑伦晚柠檬产业、中低山茶叶5000余亩。“红军食堂+庭院经济+家庭农场”的民俗产业协同发展,把红色西湾、古寨麻池建设成复合型教育基地,带动群众增收。(作者:长组宣)

责任编辑:刘志勇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