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千年古县,秘境巴东,八百里山河,三山盘踞,两江分割,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南朝宋景平元年(423年)置县,历经千年,沧桑砥砺,薪火相传,铸就了丰富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进入新时代,欣逢盛世,巴东县档案馆、巴东县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巴东记忆”,以弘扬历史,传承文明,启迪后人,开创未来。
“巴东记忆”按照“千年巴东、民族风情、红色记忆、探索奋进、移民颂歌、旅游崛起、谱写新篇”七个部分,以时为轴,详近略远,突出特色,用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展现巴东的千年文明和辉煌成果,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走进新时代的光辉历程,是一部血与火的历史,是巴东党史、县史、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今天让我们走进
第三期
巴东是一块血染的红色土地。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黄大祯、黄大鹏回乡组织反对“复验红契”的斗争,播撒革命火种。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巴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使巴东县北成为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县南成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时期,宜昌沦陷后,巴东成为抗日的前沿阵地,全县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自鄂西南战役开始,巴东人民拥军支前,为大西南的解放作出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巴东人民直接投身革命者达万人以上,先后有5000多人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因此,巴东革命斗争史是一部用鲜血染红的历史,我们要永远铭记。
大革命时期(1919—1927)
反“复验红契”斗争
1926年7月,中共党员黄大祯、黄大鹏在溪丘湾乡平阳坝村八盘山组织一千多人开展反“复验红契”斗争取得胜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1937)
巴东县最早的中共党小组、党支部旧址残存的楼房(2010年5月26日赵世华摄)
巴东县最早的中共党小组、党支部
1927年11月,共产党员廖景坤、黄大鹏、张华甫、陈宗培等在东瀼口镇贾家湾村三组建立中共巴东县特别支部委员会。12月,建立第一个农村党小组——西陵党小组。1928年2月,西陵党小组发展为党支部。
巴东武装暴动及巴东人民委员会旧址原貌一角(已淹没)
巴东武装暴动
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原老县城县人民政府院内。
1928年3月17日,张华甫、黄大鹏等率领“神兵”队伍300余人,在巴东县城发动巴东武装暴动取得胜利,并建立巴东县人民委员会。
中共巴兴归县委遗址纪念碑(2010年6月10日赵世华摄)
中共巴兴归县委遗址原貌一角(2001年9月赵世华摄)
中共巴兴归县委员会
1928年11月,中共巴兴归县委在兴山县秘密成立,张华甫任县委书记, 1929年11月,县委机关迁到巴东县溪丘湾乡甘家坪村五组。从此,巴东甘坪成为巴兴归根据地的中心和党政军机关所在地。
中国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成立遗址所在地
中国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成立
1929年12月18日,在溪丘湾乡高家坡村一组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
中共巴兴归县委扩大会议(大垭)纪念碑正面
中共巴兴归县委扩大会议(大垭)纪念碑碑文
中共巴兴归县委扩大会议(大垭)旧址全貌
中共巴兴归县委扩大会议
1929年12月9日,中共巴兴归县委在巴东县溪丘湾乡农林场村一组的大垭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就党务、政务、军事等问题开展讨论,并作出相应决定,对巴兴归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巴兴归苏维埃政府原貌(2010年8月1日黄世义翻拍于巴东县史志办公室《巴东县革命斗争史》
巴兴归县苏维埃政府遗址牌子(2010年6月10日赵世华摄)
巴兴归县苏维埃政府纪念碑碑文
巴兴归县苏维埃政府纪念碑正面
巴兴归县苏维埃政府
1930年5月,巴兴归县苏维埃政府在巴东县溪丘湾乡甘家坪村七组龙潭寺成立,主席宋宏墀。下辖8个区,31个乡苏维埃政府。
中国工农红军第49师建师遗址纪念碑
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49师
1930年5月17日,黄大鹏、刘子泉率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首克兴山县城,返回巴东县溪丘湾乡甘家坪村四组,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49师。刘子泉任师长,黄大鹏任政委,下辖4个连约200余人。
红三军军部驻地、红49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遗址原貌一角
红三军军部驻地、红49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遗址所在地及纪念碑
红三军军部驻地
1931年4月4日,贺龙率领红三军来到巴东县东瀼口镇下构坪村二组三元塘,在此驻军,并将红49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任命黄大鹏为师长,涂美中为政委。
万仙洞战斗
1931年4月, “长江上游剿匪总指挥”刘湘命令王陵基率万余人进犯巴兴归根据地。守卫万仙洞内的军民坚守18昼夜后,200余人壮烈牺牲。
红三军教二师激战二淌垭旧址局部及纪念碑
红三军教导第二师激战二淌垭
1931年12月,红三军教导第二师进攻东瀼口镇石板村二淌垭。战斗中,一营营长罗玉卿不幸牺牲。17日黄大鹏率部再攻二淌垭时,不幸中弹牺牲,时年24岁。
中共巴兴归县委扩大会议(对坡)遗址原貌
中共巴兴归县委扩大会议(对坡)遗址所在地及纪念碑
中共巴兴归县委(对坡)扩大会议
1931年12月,中共巴兴归县委在东瀼口镇牛洞坪村对坡召开扩大会议。会议学习了《红三军前委给县委信》《鄂豫边特委郧属分特委给县委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等文件,总结了万仙洞、二淌垭受挫的教训,作出政治、组织、宣传、工运、农运、军事、经济、政府工作等八个决议案。这次会议指明了巴兴归根据地发展的方向。
石门台区苏维埃政府遗址所在地及其残留的门楼
石门台区苏维埃政府
1930年2月,在巴东县水布垭镇建立石门台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长春。
巴建鹤边防司令部遗址所在地
巴建鹤边防司令部牌子
巴建鹤边防司令部
1930年2月,在巴东县金果坪乡下村湾村一组成立巴建鹤边防司令部,曾宪文任司令,下辖3个团,约1000余人。以巴东金果坪为中心,在建始、鹤峰边界,开展游击,打击团防。
红二军团攻克花园包团防遗址残墙
红二军团攻克花园包团防纪念碑
红二军团攻克花园包团防战斗
1931年3月11日,贺龙率红二军团分两路围攻花园包,取得战斗胜利。
贺龙同志旧居、湘鄂西中央分局、红三军军部旧址全貌
湘鄂西中央分局、红三军军部旧址和贺龙旧居
1933年2月12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和红三军军部由鹤峰走马坪迁到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二组,贺龙、关向应、夏曦等中央分局领导人也随迁至此。同年3月24日,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在这里召开。
红三军枪炮局残存的楼房
红三军枪炮局旧址
1933年2月,根据形势的需要,在巴东县金果坪乡江家村四组设立枪炮局,以维修各类军械。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考古挖掘的官渡口镇五里堆村汪家河抗日将士遗骸
官渡口镇五里堆汪家河抗日将士墓
2000年,在长江北岸的官渡口镇五里堆村汪家河,发现一个巨大的军人墓。据考证,一部分是在下游三斗坪处阻击日军牺牲的;一部分是在五里堆第六战区野战医院医治无效牺牲的。
建巴中心县委遗址原貌
建巴中心县委遗址所在地
中共建(始)巴(东)中心县委
1940年12月,在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中心小学校园内,成立中共建巴中心县委,县委书记由陈克东(怡村)担任。
中共巴兴归宜工委第一次会议纪念碑
中共巴兴归宜工委第一次会议遗址所在地
中共巴兴归宜工委成立及第一次会议
1940年6月,在巴东县东瀼口镇陈家岭村一组宋家梁子谭德相(字玉階)家,组建中共巴(东)(秭)归兴(山)宜(昌)工委,李若夫(世荪)任书记并住此。8月,中共巴兴归宜工委首次会议在这里召开。中共南方局代表、前湘鄂西区党委书记钱瑛(女)代表上级党组织,从恩施来巴东参加并指导会议。
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
五宝山战斗旧址
1949年9月,国民党127军311师、118军54师向巴东县江北进犯。9月28日晚,国民党军54师两个团即由县城渡江,经东瀼口北上,次日进驻荒口子、孟家垭、楠木观,并沿江巡逻。同时,国民党中央纵队41军122师向我炮台山进犯,并占领五宝山等地。10月6日,正当敌124师与122师换防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军区独一师乘机收复贺家坪、白湾、羊角尖等地。次日,独一师一团和三团在大垭会合,齐向五宝山进攻,猛袭敌124师,经过一夜激战,毙敌100余人,俘敌20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124师残部与原配合进攻之127军向九道梁败逃,我军乘胜追击,于8日凌晨占领五宝山。我军在5日至8日的反击战中,共歼敌740余人,缴获各种炮17门,枪支148支,子弹3万余发。
娃娃寨战斗
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山头形似一个娃娃。山势陡峭,仅有一“之”字小路盘绕山顶,是易守难攻的天险。
1949年11月3日,湖北军区独立第二师师部率4团和8团,进攻巴东境内绿葱坡镇北界村的娃娃寨,取得解放鄂西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至此,巴东于11月3日全境解放。
湖北日报客户端 通讯员赵丹
巴东县档案馆 巴东县融媒体中心联合出品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