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宜昌东风渠现代化改造跑出“加速度” 首个40米跨渡槽完成高空浇筑
湖北日报 2023-05-16 19:36:17

5月15日,宜昌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宋家嘴渡槽拆除重建项目开仓浇筑首跨40米渡槽,标志着项目成功迈出攻坚克难的跨越式步伐,为东风渠总干渠重点区段的建设改造工作增添了鼓舞人心的一笔,为完成“生态补水、赋能农业、造福百姓”的东风渠现代化进程按下了“加速键”。

微信图片_20230516174910.png

东风渠宋家嘴首跨40米渡槽正式开仓浇筑。

水利标杆 意义非凡

东风渠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是国家重点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肩负着东风渠“安全提升、智慧管控、环境治理、水旅融合”的重大使命。整体工程建设分两期,一期工程于2022年3月正式动工,计划于2025年4月建设完成。

一期工程项目是东风渠保供水、促发展、兴灌区战略的重要抓手,是举全局之力建设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水利标杆。为此,一期工程不仅博采众长,广泛借鉴同类型水利工程的优良经验,大量采用新理念、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为东风渠的跨越式发展勇毅拓路,为宜昌乡村振兴建设和守住粮食安全红线提供坚实保障。

宋家嘴渠段作为东风渠总干渠的重要节点建筑物,是一期工程的重中之重,承担着为下游当阳市、枝江市全境83万亩农田灌溉、54万人生活用水保驾护航,为柏临河、玛瑙河、玉泉河、善溪冲等河流提供源源不断生态补水的重要功能。

微信图片_20230516180902.png

东风渠宋家嘴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槽机内部。

生态为王 技术守护

宋家嘴渡槽始建于1970年,1996米的长度为东风渠之最,经历了诸多来自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虽多次维修加固仍未能从根本上得以改善。为此,东风渠灌区管理局选择对宋家嘴渡槽进行拆除重建,确保渡槽安全平稳运行,让东风渠总干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最大化发挥。

此次重建工程的最大技术创新在于,采用两台总重上千吨的上行式移动模架造槽机原位现浇,即在空中直接完成浇筑,因具有技术难度大、建设工期长、管理要求高的特点,在国内采取此种浇筑方式不多,可供借鉴的范本较少,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为什么东风渠人选择迎难而上?答案颇令人感到意外——因为此种方式对周边耕地影响最小,建设施工期间的噪声污染也最小,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周边人民的农作和生活不受影响。这是东风渠的职责与担当所在,也是东风渠一直以来秉持“生态为王、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卓越实践。

微信图片_20230516175050.png

东风渠宋家嘴首跨40米渡槽浇筑现场。

创新为上 管理护航

面对高难度、高要求的宋家嘴渡槽重建项目,更加需要高精度、高专注的工作方法和管理手段。为此东风渠灌区管理局推出了“流动红旗”“一点三查”等管理办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确保项目目标清晰一致、人员合格到位、安全一丝不苟。

作为工程管理中的核心一环,技术和安全操作层面的标准优化尤为关键。东风渠灌区管理局为此创新制定了“标准仓”制度,将不同部位的首仓混凝土作为“标准仓”,坚持标准先行,以质量优良为前提,固化工艺流程,全面推广实施。

同时,抽调全局精干人员成立现场管理办公室,实行驻场办公,全程跟班作业,每周组织参建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一点三查”工作,在混凝土开仓前增加安全工序验收环节,将安全工序验收作为质量工序验收的前置条件,不断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以稳为先,固守安全底线,为高空浇筑、精细作业、高质高效的工程建设撑起一把坚实缜密的安全保护伞。

东风渠灌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安全第一、生态至上、智慧协同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着力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打造具有水利特色的景观景点,形成相互借力的乘数效应,成为宜昌产业裂变的新引擎、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王飞、刘飞)

责任编辑:冯干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