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中华音乐的活化石
武当道乐,仙乐飘飘,余音绕梁。
阵阵音律,听众瞬间带到另一时空,穿越时光后体味悠远历史的快感……2023年4月28日晚,在武当山太极剧场,由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管委会联合打造的“太和仙韵”音乐会演开演。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600余名观众有幸品鉴了这场文化盛宴。
“非常好听的道家仙乐,值得点赞的是它把道家思想提炼出来,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听后心情也很舒畅,从心灵深处蛮有震撼力。”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徐霞客研究会会长、云南大学教授陈庆江在现场观看演出时表示。
“太和仙韵”音乐会分为《序》、第一乐章《道法自然》、第二乐章《天人合一》、第三乐章《上善若水》、第四乐章《福寿康宁》以及《尾声》六个部分。现场50多件乐器齐奏,把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等有机融合在一起,再配以男女声吟唱,完美呈现了武当仙山空灵玄妙的意境,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武当道乐的独特魅力。
武当道教音乐又称武当道乐,但凡亲耳聆听者皆肃然起敬,尊之为“仙乐”、“梵音”,被誉为中华音乐的活化石。
做强叫响武当道乐
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活在文化自信里,才能迸发出文化中国、大美中国的无限魅力,持续释放出有形世界遗产的无限价值。李华涛从事武当道乐研究十几年,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他在位于十堰的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任教,兼任武当山道教协会艺术总监、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武当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研究员。
前几年,李华涛一次道乐展演结束后,他与十堰市非遗中心的温冰老师交流。温老师认为汉江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是驻市高校中唯一有音乐专业的学校,在武当山道教音乐、吕家河民歌、房县民歌的研究上都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十堰市非遗中心有想法把十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中心(武当山宫观道乐、鄂西北民间音乐)牌子挂靠在艺术学院,大家一起为十堰市非遗事业的研究和传承做作出力。听到这个想法,李华涛回去后马上给学校汇报。
后来,经过双方沟通协商,中心牌子如愿在学校挂牌,既助力十堰市的非遗事业发展,同时,也为学校的科研、教研提供了平台,形成了双赢局面。
2022年,央视播出纪录片《武当文脉》,李华涛应邀担任《武当文脉》第八集宫观道乐主讲人。武当山宫观道乐,又称“武当韵”,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李华涛从研究武当山宫观道乐的初衷,以及武当宫观道乐的起源、特色、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做作精彩的讲述。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当道乐,又称“武当韵”,是流行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一带的传统音乐,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武当道乐传承发展的方向。“太和仙韵”音乐会助力武当道乐走出宫观,融入烟火人间,实现传承与传播的时代融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武当山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在2023年十堰文旅广体工作会议上,围绕湖北省委、十堰市委对十堰提出的景城一体化、做强武当四大品牌等工作,会上通过制定实施《武当山与十堰市景城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促使文旅加速融合、高质量发展,做强叫响打好武当道乐、武当太极、武当养生、武当建筑“四张牌”。
眼下,十堰正在谋划成立武当文化研究和交流中心。打造《武当仙音》,组建一支专业道乐表演团队,培养一批武当道乐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创作一批具有道乐韵味、便于传唱的现代歌曲。加强武当道教学院建设,规划成立研究生院,联合汉江师范学院培养输送武当道乐专业人才。推动武当道乐纳入职业教育课程,在十堰艺校开设武当道乐专业课程。(通讯员朱江 程鹏 王菡萏)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