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从一个贫困林场发展成为总产值达2.5亿、年综合收入达2000万的“全国十佳林场”,说起黄梅县国有五祖寺风景旅游林场的变化,绕不开林场现任党总支书记、场长徐天治。
临危受命挑重担
5月6日,五祖寺沿途景观林,樱树、梅树、紫薇树迎风摇曳、婀娜多姿,成片的苗木基地,一眼望不到边。
“之前林场真的是一穷二白、居无定所。”在林场工作42年的何泽深有感触。
黄梅县国有五祖寺风景旅游林场于1954年建场,建场之初,群山裸露满目荒芜,到上世纪80年代,财政“断奶”,加上限伐“断粮”,导致林场经营困难,职工生计难以为继,大部分职工被迫离场,外出打工谋生,林场不工、不农、不商,办公条件简陋,营林器械匮乏,林业发展逐渐被社会边缘化。
“当时林场的资产几乎为零。连一个存放公章的地方都没有,原任领导只好把公章放在自己摩托车的后备箱里,走到哪带到哪。”何泽说。
面对如此困境,该县林业局领导多次上门邀请徐天治重回林场,挑起场长的担子。
“面对邀请我断然拒绝了,我的爱人甚至还跑到领导家为我求情,别人是求情要官,她却是求情辞官。”说起当年的情景,徐天治还历历在目。
徐天治改变主意,源于一场大雨。
一天傍晚,下着大雨,徐天治开车回家,看到一个老人挑着几棵花木,在风雨中叫卖,细看,却是林场的一位老职工。徐天治赶忙停下来,把他拉到旁边店铺门口避雨。
老人告诉他,林场半年没有发过一分钱,自己一家生活难以为继。看见这心酸的一幕,徐天治忽然惊醒了。
探索“一场两制”发展模式
2012年3月10日,40多岁的徐天治临危受命,上任伊始,他就带领一批优秀的党员和职工到塞罕坝、原山、虞山等先进林场学习取经,徐天治深受启发,回到林场后,马上提出了市场加“生态+改革”思路。
有了思路,徐天治的干劲更足了。2016年借国有林场改革契机,实行“一场两制”,组建绿源界子墩绿化工程有限公司,五祖寺森林旅游公司、林调队,林场改革转型,托管山林、合作造林 、承接绿化工程,把生态林变成“景林”,把“美丽生态”变为“美丽经济”。
同时,林场依托资产走向市场,先后建有享堂、长岭、界子墩、陶冲四个苗木示范基地,其规模已达到1500余亩,花卉苗木几百类,落地苗木市值达5000万元以上。
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徐天治带领全场干部职工不断增强造血功能,2022年完成精准灭荒500多亩,荒山补植2000多亩,森林抚育3000多亩。在五祖风景区白莲峰区域,清理松材线虫病疫木1200多亩,然后投入一定资金,栽植茶花、红花玉兰、石楠、夹竹桃、紫薇等名贵树种,既美化了景观,又提高了经济效益。
正是徐天治的创新之举,林场的山林经营面积,由2012年前的8803亩扩大到41303亩,林场职工全部由社保进入机关保险。
“做了一辈子林业人,是徐场长带领我们找到了一条致富路。”一位80多岁的林场老职工含着眼泪激动地说。
让生态与民生比翼双飞
黄梅县国有五祖寺风景旅游林场地处五祖风景区之内,森林防火是林场一项重要工作,林场按照要求,承担了北部山区森林防火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2017年腊月二十九的一场大火,徐天治印象深刻。当天下午3点,徐天治接到紧急电话,马尾山发生紧急火情,需要增援。
挂掉电话,徐天治立马召集35名防火队员迅速赶往现场。“当时火情非常危急,山上的电视塔摇摇欲坠。”当天的火情,徐天治想起来都后怕。
防火队员训练有素,两人一组,立即开展扑火行动。徐天治与一名防火新兵一组,由于长时间作业,徐天治的打火机出现汽油滴漏的现象,加之突然风向转变,被打火机吹起的烟火一下子就窜到徐天治的脸上,顾不得疼痛,他继续灭火,直到晚上11点火情完全扑灭,才被送往医院诊治。由于送诊及时,才逃过一劫。
在岗位上徐天治总是冲锋在前。在重大防火期,他带头宣传防火知识,带头值班守卡口,无论在哪个山头,无论在哪个火灾点,徐天治的身影都会出现在那里,被人们称为“森林保护神”。
今年4月份,徐天治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先进工作者”称号。
“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明天还需继续努力。我将继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环境更优美,让生态与民生比翼双飞。”徐天治说。
(湖北日报通讯员 石勋)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