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粮田变良田良技护“粮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汉川之路”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5-05 09:26:05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书畅 王本顺)习近平总书记时刻牵挂耕地保护和耕地质量提升,在此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为了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汉川付诸了哪些实践?汉川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进展如何?在建设和管护方面又有哪些探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近日实地探访了汉川市杨林沟镇、西江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现场。
春末夏初,行走在田间地头,广阔田野里一派繁忙景象:铺路基、运砂浆、整沟渠……汉川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火如荼。
近年来,汉川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部署,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任务,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实施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大措施,达到稳定粮食产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共同富裕的目的,为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步伐夯实基础。
农田提标准  种粮增底气
在杨林沟镇白鱼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运砂浆,通过修建涵管渠、修整田间道路,使得田地沟渠纵横相连,有效解决当地农田排灌这一难题。
“目前,杨林沟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总体进度超过75%。”汉川市农业综合开发中心工作人员陈五洲介绍,杨林沟镇建设规模为1.3万亩,投入资金2600万元,项目分为三个标段,“目前正在进行涵管渠施工,力争抢在农户插秧之前确保农田生产用水。”
说起建设高标准农田,西江乡纪委书记罗维华由衷赞叹:“耕地平整了,让原先的小田变成了成片的‘大田’,沟渠修好后,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就更高了。”
以前受水源限制,农户只能靠天收。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持续推进,西江乡新建了泵站、U型渠、田间路、机耕桥等基础设施,方便了农户出行,节省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民收入。
现如今田块形状规整、耕作面平整的高标准农田在西江乡已逐渐成型。
“国家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沟渠路都做得很好,我们出行方便了,沟里也可以排灌自如了。”西江乡红星村村民孙文柱脸上的笑意藏不住。
 2022年,汉川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规模为8.5万亩,居全省前列,覆盖西江乡、杨林沟镇、沉湖镇等8个乡镇58个行政村。汉川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秋明介绍,目前总体进度达到78%,将于2023年6月底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良田配良技  质效稳提升
汉川市现有耕地面积107万亩。截至2022年底,该市共建成高标准农田93.0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6.96%。
2022年度汉川市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规模8.5万亩,总投资17000万元。每亩的补助标准达到了2000元。
为使高标“蛋糕”越做越大,汉川市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转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王秋明介绍,“2022年度,我们撬动金融资本、地方债券和社会资本投入超过5000万元。”
“可不只是田,土、水、路、林、电、技、管,高标准农田建设都涵盖。”在西江乡项目现场,王秋明细数着变化:以前都是泥土路,一下雨人都走不进来,现在水泥路,还有机耕桥修好了,农机设备也能开进来了。
2022年秋收,在华严农场刘院生产队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多台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进行收割,不到2小时,50余亩水稻就已收割完毕,平均亩产超过654.5公斤。
 良田配良技,质效稳提升。2020年和2021年,汉川连续申报绿色示范,通过增施有机肥和调理剂、设置智慧农业设施、建设高效节水灌溉系统,实现绿色农田建设。
 “我们测算过,高标农田亩均节水节电率分别能达到24%、30%左右,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可减25%、19%左右。”陈五洲说,在降低农业投入成本的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
人不负耕地,耕地定不负人。王秋明介绍,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和改善灌溉达标面积5.53万亩,新增和改善排水达标面积6.8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8万亩,新增年粮食产量622.39万公斤、油料产量83.92万公斤,项目区年直接受益农户26397户,直接受益农业人口97485人,直接受益农民年纯收入增加1837.47万元。
建好更管好  农民久受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和资金量大,在项目前期规划选址时,汉川始终坚持优先安排在“两区”和粮食主产区的开发重点,注重查漏补缺、不留死角,打造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同时,在项目设计中突出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相结合。王秋明介绍,“在设计阶段,我们和设计单位多次实地勘察,只一个设计要求,那就是尊重民意、符合现状、便于施工、方便群众、生态环保、增产增效。”
为此,汉川在渠道、机耕道周边栽种景观苗木,美化乡村环境;结合共同缔造工作,在泵站、机耕桥等主要建筑物的设计上,加上实用、经济、美观的乡村景观。王秋明说,“我们要求施工方在大断面排水渠道底部一律不砌底板,护坡不上顶,护坡采用生态草皮砖,设置生物通道。排水渠底部可不能硬化,不然这水得变成黑臭水体。”
在建设阶段,汉川完善市、乡、村、监理四级监管体系。同时,引入第三方工程检测,建立“工程质量终身追责制”,对发生质量安全责任事故的,除依法依规追责外,施工单位不得再参与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
三分建,七分管。农田管好了,农民才能长久受益。
为了确保建好的高标准农田有人管护、有人监督、有人维修,汉川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发改局、财政局和水利湖泊局共同制定出台了《汉川市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管护办法》。在项目建成后,及时办理管护移交,争取1%的项目资金来落实管护资金,同时,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对基础设施进行管护,明晰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
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高质量推进,为粮食丰收夯实产能基础。王秋明说:“实现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连、沟相通、土壤肥、生态好、旱能灌、涝能排,达到排灌自如、稳产高产的目的,进一步推进农业的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乡村振兴、服务‘三农’打下坚实基础。”

(来源:孝感日报)
        

责任编辑:韩荣梅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