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宜城故事汇⑩】华夏第一渠——长渠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5-04 17:33:32


导读review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宜城市融媒体中心在新媒体平台开设《宜城故事汇》栏目,挖掘选编宜城优秀传统文化,借历史故事让宜城文化活起来,动起来,为美丽宜城建设注入强劲的文化动力。

今天向您讲述:华夏第一渠——长渠


楚皇城城址全貌


华夏第一渠


长渠(又名白起渠、荩忱渠),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民间称长渠大沟。
相传,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为攻打楚皇城而修的战渠,因而也叫白起渠。长渠西起南漳县谢家台,东至宜城市赤湖村,全长49.3公里,所以又叫百里长渠。抗日战争时期,张自忠将军认为修复长渠能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军粮供给建议修复长渠。修复长渠事宜当年即启动,为纪念张自忠将军,长渠被更名为荩忱渠。

长渠创建时间比四川都江堰早23年,比关中地区的郑国渠早33年,比广西灵渠早65年,《中国水利之最》将其称为“华夏第一渠”。

修复长渠的壮观场景

今日的百里长渠  


长渠的贡献


长渠经历代修缮,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精心建设和管理,现已发展成为以 三道河大型水库为主要水源,15座结瓜水库 及2671口陂塘为补充水源,各级干支 渠道为脉络的“大、中、小”相配套,“蓄、 引、提"相结合,“长藤结瓜” 式的农业灌溉系统。工程拥有规模以上干渠1条,主要支渠36条,闸门499座,渡槽 30座,涵洞518座,倒虹吸3座, 滚水坝1座。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渠累计向南(漳)、宜(城)两地提供农业和工业用水140余亿立方米,为灌区粮食丰收做出了极大贡献。


历史文献价值


长渠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长渠兴水利民的2000多年里,吸引了许多政治家、文学家及有学之士前来,留下了众多的诗歌歌赋、案头文章,精品甚多,不少堪称不朽之作。有唐来八大家之的曾巩所著 (襄州宜城县长渠记》;欧阳修的《灵溪堰》等。当然最脍炙人口,堪称千古绝唱的要属唐朝著名诗人胡曾的《咏长渠>“武安南伐勒奇兵,疏凿功将夏禹并。谁谓长渠千载后,蛮流犹入在宜城。”


悠然流过千载的长渠及其灿烂文明,不仅留存于文献、历史遗迹中,更鲜亮 地活在当下。它用独特的语言讲述者长渠滋润一方的故事以及中国智慧, 这张“金字名片”在世界舞台上更加烟熠生辉。



责任编辑:赵冰倩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