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发于高山,穿越峡谷,平原相遇,汇入长江。
一路蜿蜒,沮漳河在江汉平原的“曲折”旅程,孕育了荆州灿烂悠长的楚国文化。纪南城、熊家冢,沮漳河流域众多被发现的楚文化遗存,记录着这里曾经的喧嚣烟火。古时沮水恣肆,楚庄王曾任用孙叔敖为令尹,“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兴修水利,治理沮漳,造福于民。
4月8日晚,首届楚文化节,就在荆州古城的见证下盛大开幕,再现了楚国八百年的恢弘诗篇。
我们从荆州李埠镇龙洲村沮漳河入江口沿河北上,看沮漳两岸,往事千年。
沮漳河入江口。
山海奔赴
六百里沮漳平静入江
3月16日,荆州李埠镇龙洲村,雨后初霁,长江江面烟波缥缈。
沿龙洲村长江岸边往上二百米,只见右侧一弯河水,宽约四五十米,与长江平缓交汇,波澜不惊,这便是沮漳河入江之地。
穿越高山峡谷,奔腾600里,沮漳河在这里低调汇入长江,平静的让人惊讶。
沿沮漳河往上不远,一轮自横河中,便是龙洲渡口。60多岁的罗师傅正忙着收费,过渡车辆交费5元、10元不等。罗师傅说,到了七八月份涨水的时候,水面宽差不多80米,轮渡就得起锚调整。从渡口眺望沮漳河入江口,两岸郁郁葱葱,江上汽笛声声,一艘艘满载汽车的货轮正顺江而下,宛如一幅春天的油画。
往北40公里,下午4点,菱角湖管理区南湖社区罗家台,一阵急促的春雨,把正在地里忙碌的王云林催回了家。
王云林家后面就是沮漳河大堤,这里属于荆州菱角湖南湖社区。68岁的王云林单门独户,屋前屋后都是大片的农田。
“去年冬天种了30亩白菜,刚刚收完。”王云林说,他和老伴一起侍弄自己的几十亩土地,打算今年换种饲料玉米,预计有4万多元的收入。
走上沮漳河大堤,堤上葱郁,两岸花香。沮漳河在上游两河“出道”后进入江汉平原,从罗家台出发,开始了在荆州的“曲折”旅程。
千年古堤成为网红打卡点。
枣林古堤
见证沮漳治水千年
3月16日,荆州马山镇枣林岗。绵绵细雨中,荆堤园的绯樱花开得正艳。沿着荆江大堤前行,不远处,一只铁牛安卧于大堤上,风雨中若有所思。
枣林岗上,荆江水文化馆安静而立。这是我国第一座系统介绍荆江河道堤防治理,展示荆江人民伴水而居与水抗争的水文化历史展馆。置身期间,仿佛看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治水图。
出水文化馆右侧不远,是荆江大堤的西起点,桩号810+350。荆江大堤全长182公里,始建于公元345年(东晋永和元年),由荆州刺史桓温陈遵主持修筑,时名金堤。后经两宋的扩建和培修,荆江大堤已初具雏形。
从荆江水文化馆保存的清荆江大堤手绘图可以清晰看到,枣林岗一侧的沮漳河,人工大堤过万城往下进入长江岸线,将沮漳河长江大堤连成一线。
千年古堤今犹在,如今已经成了一个网红打卡点。
实际上,沮漳河在江汉平原河道弯曲,地势低洼,若长江水位上涨倒灌,低湖地区便会发生内渍。《荆江堤志》记载:“沮漳之水为害于荆堤上游为尤烈。保江北之安全,固恃荆堤,能增荆堤之隐患,实为沮漳。”这也是荆江大堤起点不是建在长江边,而是建在沮漳河边的原因。
现代农业
托起乡村振兴梦想
“你大棚里的玉米长势不错,这几天要安排除草了。”
在李埠镇网新村农业示范园内,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刘冬明在仔细查看了新栽种的甜玉米后,给负责人谢雷雷打了一个电话。
谢雷雷是村里的蔬菜种植能手,是一个80后,建设有三个基地500亩大棚。在网新村100亩蔬菜大棚的莴笋全部收割完毕,陆续种上了甜玉米。刘冬明说,这茬甜玉米要比普通市场早一个多月,价格预计每斤在2元左右,要比正常上市的玉米价格0.8元高2倍多,“打个时间差,提高亩产收益。”
刘冬明带记者参观这个智能化蔬菜大棚。从播种到收割,从施肥到浇水,从卷膜到调温,全部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
在李埠镇沿江村高标准农田现场,三百亩已经平整好的农田即将规模化种植。村支书王雄告诉记者,这些高标准农田通过传感器连接,水肥一体,一部手机即可操作。
刘冬明说,李埠镇高标准农田约为2.5万亩,八成以上都种植蔬菜,是荆州城市居民的餐桌首选,“是荆州的菜篮子。”
“四化”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关键,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重点。行走在沮漳河畔,荆州各类高标准农田,现代化育苗工厂正在崛起,荆州特色瓜果、优质水稻、绿色蔬菜、稻田综合种养、优质畜禽水产、花卉苗木等六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正串联成珠,托起荆州乡村振兴梦想。
沮漳河河湖库长示范牌。
流域治理
从河长制到“河长治”
3月24日,《荆州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对照全省流域综合治理“底图单元”,以五大目标描绘荆州“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新蓝图。
沮漳河荆州境内河道全长40.8km,流经荆州区菱角湖管理区、马山镇、李埠镇区域。沮漳河从荆州入江,荆州流域治理更显责任重大。
如何落实?荆州以“一河清水、两岸美景”作为沮漳河流域治理目标,制发河长制方案,实现区、镇、村三级“河长”巡河全覆盖,清单式整体推进。
投入资金1.3亿元,分批、分段实施沮漳河防洪治理工程,切实提高沮漳河防洪标准;建设菱角湖、李埠镇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建设谢古泵站,解决沮漳河沿岸的谢古村、网新村约4000居民生活污水直排问题;开展“助力河湖库长制,共建美丽沮漳河”志愿者服务活动,传播绿色环境保护理念。
在李埠镇龙洲渡口沮漳河岸边,国家长江流域沮漳河荆州河口站十分显眼。该站控制断面位于长江支流沮漳河当阳-荆州区段。配置了水温、溶解氧、pH、浊度、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氨氨、总氮、总磷共9项监测指标,可实现实时自动监测,及时掌握断面水质状况,为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决策支撑。
多管齐下,清单式推进,一幅水清堤绿的沮漳河美景,正徐徐展开。
53岁的刘冬明,在沮漳河边出生长大生活了半辈子,说起沮漳河这几年的变化很是激动:“非法捕捞没了,河里的鱼变多了。”刘冬明伸着手指头数给记者看:“通过排污治理,水变清澈了;通过复绿施工,岸线变绿了;通过河道美化,景也更靓了,长江大保护的理念现在已深入人心。”
荆州爱鸟人士惊喜发现,经过连续6年观测,前来沮漳河畔越冬的鸟类“大熊猫”黑鹳,数量已增加到16只,这表明沮漳河湿地已成为候鸟迁徙、栖息的天堂。
一河清水入江,两岸青绿如画。荆州以河长制推进流域治理,沮漳“河长治”目标,正悄悄变成现实。
专家观点
补齐短板
沧海桑田,河道弯弯。
流域综合治理,“四化”同步发展,沮漳河开启新篇章。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罗静教授认为,宜荆荆农业发展逐渐规模化、链条化、品牌化,人居环境逐渐现代化,但农业现代化滞后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问题,仍然是推进“四化”同步发展面临的最大阻碍,是最大的短板。
罗静认为,四化同步发展,应以工业化、信息化促进新型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农业现代化,并夯实农业现代化建设基础。要通过区际间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要素的流动,不断推动实现农业人口的就地城镇化。通过构建循环清洁农业生产体系,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形成高效、节约、绿色循环型农业生产方式,通过培育重点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各主体形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逐步构建和完善农业产业。
(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频道记者 方正 文/图)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