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3月,我市举行了
首届利川红制茶技能大赛
一起去看看十大“利川红·制茶工匠”的风采~
廖伟,1997年毕业后出门打工无所作为,经人介绍进入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原飞强茶业)工作,拜国茶大师邱建红为师。
坚持是成功的第一步。廖伟跟着师父夜以继日的在制作一线探讨实验,并多次远赴福建正山堂,坦洋工夫红茶,安徽祁门红等多地学习、交流。其所在团队最终研制出独特加工工艺,多次获得中茶杯特等奖和金奖。他个人也在公司多次获得优秀员工奖,2009被毛坝乡人民政府授予“茶叶加工技术能手”称号;2015年被市委组织部评为“民间工艺传承大师”;2016年被毛坝镇人民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2016年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利川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被毛坝镇人民政府评为“十佳茶匠”;2018年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恩施洲首届制造业技能大赛中评为“州制造业技术能手”;2022年被命名为省级利川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在为庆祝建州四十年而举办的第一届利川红技能大赛中取得第一名,并被授予“利川红·制茶工匠”称号。
“今后我将以更专注、专一、专心的工匠精神,为利川红产业的发展壮大而奋斗。”廖伟说。
向鹏,出生在湖北省十大茶叶名乡名镇的毛坝镇夹壁村,生在茶园,伴随着茶叶长大。
2009年,向鹏退役回乡后,在其父亲开办的利川市九龙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就职。从一名基层工人开始,深入参与茶叶的种植、加工、销售等各项工作,在茶叶行业不断学习探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向鹏的不懈努力下,九龙茶业及他个人硕果累累。
2014年在毛坝镇芭蕉村、田坝村与500余户农户签订茶园合作协议,采用公司加基地加合作社模式,无偿给当地茶园修剪通风巷1500亩,有效改善茶园生态,提高茶叶品质,带动了村民增产增收。2018年,持续推动公司基地茶园改造,公司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21年,持续提升公司产品品质、扩大销售渠道使公司年销售额突破五千万元,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认证;负责公司武陵山区茶产业集群技改项目,改扩建厂房3000平方,新增年产量2000吨精制茶叶生产线,有效提高了加工能力。2022年,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企业获得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邱力,35岁,利川星⽃⼭红茶有限责任公司的⼀名制茶师,从事茶叶加⼯近十年。
说起与茶的故事,他感叹,年少不知事,幸得命运眷顾。
2009年,邱力辍学在家,整日无所事事,日子过得浑浑噩噩。他的叔叔邱建红害怕他走上歧途,便把他揪到利川星斗山红茶公司(原飞强茶业)上班。在公司上了两年班之后,年轻躁动不安的心,耐不住大山里的寂寞,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去外地工作。
2016年,在外漂泊了几年,因为家庭原因,邱力不得不回到家乡。恰巧,利川星斗山红茶公司想培养⼀批年轻的制茶师,邱力再次回到公司当起了学徒⼯。
红茶制作分为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邱力从萎凋开始做起,克服了工作的枯燥无趣,渐有所成。“这⼀丝成就感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就是⼀道光,照亮了前⽅的道路。接下来的⼏年时间就是反复的在这四道⼯序上磨练。”
2018年“利川红”成为东湖茶叙国事活动用茶,邱力作为制茶团队的⼀员参与了茶的制作。
罗正中初次认识利川红,是2015年刚上大学时,父母送其到武汉,机缘巧合走进了当时马上要开业的星斗山利川红武汉店。在这之前虽然喝到过红茶,但是并没有细细品尝出其中的滋味,这次认真品尝,喝下第一口就被这个味道深深吸引,不同于往日那一大杯茶叶占满大半的苦涩茶汤不同,惊讶于这茶居然如此甘甜醇厚,喝完半会儿喉咙还有丝丝甜蜜,在那时候利川红就在罗正中心底留下了深刻烙印。
2018年踏入社会之后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罗正中父亲一直从事的农业工作也让其对于茶叶有着很高的兴趣,虽不是学习的茶叶相关专业,但他还是想尝试一下。缘分使然,19年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当时还叫做飞强茶业的制茶团队,更是得到了邱建红大师的认可,将他视如己出,谆谆教诲,向他传授对于茶的认识,教会如何做茶,并且如何做一杯好茶。
现在他和师兄邱力一起扎根在文斗,跟随师父学习利川红加工技艺,经常在车间通宵达旦进行红茶制作。几年的学习中,他掌握了红茶制作各个环节的技术,传承了师父邱建红的匠心精神与劳模精神。和师兄邱力共同制作的产品,获第十二届“中茶杯”特等金奖。
姚元康,现年五十岁,家住利川市毛坝镇善泥村四组八号。之前一直在外务工,2009年12月因需照顾年老多病的母亲,辞职回家乡创业并创建小型茶叶加工厂,专门从事茶叶加工销售。成立利川市毛坝镇碧润茶叶专业合作社以来,专业从事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现有名优茶品种——黄金叶800亩,入社社员300户。现有厂房及机械设备总价值500余万元。
2018年由其公司制作的利川红茶叶产品荣获毛坝镇第一届利川红茶叶制作金奖,本人当年评为毛坝镇年度十佳茶匠,公司当年被评为利川市十佳帮扶企业之一。
传承手工制茶技艺,是姚元康引以为傲的坚持。“两个巴掌做出来的东西,有些是科技无法取代的。”他说,近年来机器炒茶已经普及,但他依然热爱并执着于传统的手工炒茶技艺。
夏学坤大学毕业,就远走江浙。与茶结缘,却是因为爱情。还在中学时代,他就和同班的一个女孩相互爱慕,那女孩来自茶乡,家里是做茶的。
大学毕业后,有情人终成眷属,妻子在家工作,他却游走在外。这样两地分居,过了几年,为照顾家里,不受相思之苦,又能继承其岳丈衣钵,他便回乡学茶。
而这一学就是数年光阴,现在的他晒得黝黑,随时一顶草帽,半罐茶水,脚踏运动鞋,卷着裤腿,游走在茶田车间,手上已是布满茧子,粗壮的指头有时还挂着倒欠皮,与回乡之时比较,判若两人。
一入茶门深似海,回首早已不是春。做茶是件辛苦事,但凡春初,新茶出芽,每道工序都要仔细把握,每批鲜叶都得细挑严拣,熬更守夜,全神贯注。尤其是红茶,揉捻发酵都要盯着,一点都不能误差,否则一批茶就会报废,有时三十多个小时不能睡觉,一熬就是十天半月,中间休息的时候不多。从小镇到市里,从州府到国家级专业赛事,他这几年接连斩获红茶类的金奖、特别金奖和茶王。
对于茶,许佑林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从小家中就种有本地良种的茶树,经常随着父母一起上山采茶,在茶园里长大。2013年春节回家,正逢金利茶业王启茂从毛坝回到家乡发展茶叶,许佑林参加了种茶动员大会。“茶叶是健康产业是朝阳产业,毛坝老百姓的收入是全市最高的乡镇,茶叶也是毛坝的支柱产业,但是家乡还是在种植玉米,土豆……”一句句话深入他的内心,让他颇有感触。
后来又了解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姐陈孟秋也决定回乡发展茶叶后,许佑林决定放弃外出务工选择回到老家,进入金利茶业成为了一名制茶徒弟,跟着陶泽君师父学制茶、拼配、审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茶的认识和喜爱也越来越深刻和浓烈。他表示:“茶,是一门学问,浅看它简单易懂,实际上它博大精深,学无止境。从茶中可以学到人生的真谛,茶德、茶礼、茶理、茶情、茶学等,都融入做人的道理,于朴实中诠释人生的真善美,我从喜爱上升到热爱。来金利是我的选择,把茶做好是我的追求!”
张海应,现任利川市极叶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2009年大学毕业后抱着一腔热血参军入伍,5年后回到家乡,一次偶然的机会为爷爷买茶,逛到了利川极叶野茶女儿城店,被极叶公司门店里的风格所吸引,吊脚楼上八仙桌的茶桌、石头缝中生长的老茶树、老水缸中自由自在的小鱼、搪瓷杯泡的老茶,半壁有关茶叶的书籍,一幕一幕小时候爷爷采茶、做茶、喝茶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在茶山徒步中时,看到一棵棵傲然挺立的野茶树,六人合抱的一蔸蔸灌木茶树,叶色深绿,叶片肥厚深深的吸引了到他,令他震撼。通过2年的接触,2016年10月他毅然决然加入了极叶这个大集体,从茶树的种植、采摘、加工及冲泡进行系统的实操学习,于2017年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了茶叶的出厂检测及茶叶的审评,恩施职院茶叶制作传承基地学制茶技术,取得了中级评茶员资格证书后,长期担任制茶技术人员及茶叶的审评工作。
经过2年的实操经营,2020年参加恩施州评茶员技能比赛荣获2等奖,晋升为高级评茶员。2021年担任利川市天天向上职业技能培训学校校长,先后培养茶艺师100人,茶叶加工工300多人,其中多人在企业担任重要岗位人员,所制茶叶在各种斗茶比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茶香飘世界,叶叶匠人心。在问到与茶如何结缘时,李果表示,“从小开始喝茶,高中时爱上喝茶,大学时候开始正式接触茶叶产业。”
大学毕业后李果从武汉回到利川,选择茶产业开启他的创业之路。
从事茶产业十多年,一直坚守初心。虽然中间有过亏损,也有过放弃的念头,但对茶叶的热爱支撑着他继续走了下去。近年来,随着利川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特别是2018年东湖茶叙之后,利川红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成为了利川高质量发展的一块金字招牌。他也更加坚定了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
“我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的利川红产业必将是一次‘两山理论’的生动实践,必将走向一条又快又好的好质量发展之路。” 李果说道。
杜维,是一位用镜头记录茶的制茶师,10年从茶经历,用镜头记录茶带给生活温度,用手传递茶树鲜叶转变的芬芳。作品曾多次荣登央视、新华社、湖北日报、恩施日报等新闻媒体。
2013年入行茶叶销售,2017年于湖北恩施润邦茶楼拜师中国蒸青大师、恩施玉露泰斗杨胜伟老师,通过系统性学习、制作蒸青绿茶恩施玉露,熟练掌握恩施玉露手工制作技艺。2021年进入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参与制作“利川红”茶文化宣传推广视频,累计阅读量破600万+。2022年通过国茶人物邱建红老师手把手教学、利川星斗山红茶有限责任公司制茶师团队教学,熟练掌握“利川红”手工制作工艺,所制成品条索紧实、汤色金黄透亮、叶底红润、口感醇香。
茶之味最为奇妙,细采、精作。杜维告诉记者:“每当星斗山毛坝、文斗加工厂茶叶加工期间,人未进门便闻见世间最奇妙的芬芳,但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词语去形容它。直到我在茶坊听见大家的夸奖、看见许多由心洋溢的笑容、送别远方而来的客人、与茶农的聊天中,我找到了答案。”
据了解
4月15日茶乡寻亲会当天
还将为十大制茶工匠颁奖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