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牟槲 周俊沁 席荧)2022年7月7日,正式开工的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首个开工项目—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建设,该工程总投资582亿元,全长194.8公里,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进入主体隧洞施工阶段。
丹江口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根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建设工信部准入加工基地,建设面积33387平方米,预计于2023年6月完工,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可达20亿元以上,实现税收2亿元以上,目前建设项目正加速推进。丹江口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总投资2.15亿,总占地64亩,截至目前已经投资了1.39亿,核心区域—联合厂房已完成主体结构的建设,其它配套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丹江口市牛河林区莲花寺村千亩油橄榄乡村振兴示范基地项目正在进行油橄榄植株。中桥电子信息及智能终端项目、习家店镇杏福乡村建设项目竣工接待游客、武当云谷大数据中心投运后在盛典中喜获2022年度中国IDC产业“绿色算力数据中心”奖项、湖北丹桥电子有限公司智能终端产品主板制造等项目竣工投用……该市将项目建设作为检验能力作风的大考场,主动作为、加压奋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自能力作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该市严格按照十堰市委部署要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答卷”意识,紧紧围绕“冲刺百强”目标,聚焦“一主三优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出实招、鼓实劲,促发展、勇进位,以党员干部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推动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全域旅游发展等重点工作取得明显突破,为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牢树“项目为王”铸就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该市擦亮“中国水都”金字招牌,推进水资源产业向绿色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奋力打造百亿水资源加工产业集群。在该市经济开发区,十多年来,农夫山泉在丹江口市布局建设了3个公司,仅去年就实现产值32.2亿元,税收达到4.18亿元,其高速水线保持每小时9.1万瓶的生产速度。此外,投资1.1亿元的产线扩增项目设备安装工作正紧张进行,预计4月就将投产运行。随着无菌灌装、热罐装和纯净水六条产线的投产,农夫山泉均州工厂将新增150万吨饮料及饮用矿泉水的生产能力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助力该市加快壮大绿色食品饮料主导产业。
该市坚持贯彻“项目为王”,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首席服务官”包保制和“项目秘书”责任制,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工作模式,成立14个重点项目指挥部,全力服务各重点项目建设。严格实行经济调度专班推进机制,实行分管领导周调度、书记市长月调度、季度考核奖惩机制,激发工作专班执行力、创新力和工作成效。2023年一季度目前已新签约项目27个,协议投资额269.28亿元。新开工项目63个,投产项目52个。
综合运用“一把手”领衔招商机制、评比奖惩招商机制、多渠道招商机制等方式,不断推进该市重大项目策划储备与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结合上级政策,加快推进该市“一主三优多特色”产业体系建设,体系化发力逐步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凝聚起“创一流、争第一、干唯一”的强大动能。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县市
该市在2022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中取得全省十二、十堰第一的优异成绩,被评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为丹江口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有利环境。
优化体制机制。该市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由市委书记、市长“双挂帅”的营商环境推进工作机制,把每月18日明确为“营商环境日”,实行“顶格倾听、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协调”,落实“周例会督导、月工作调度、季绩效考核”工作机制,对标最优水平,聚焦企业需求,系统集成实施200项营商环境改革任务,以“硬措施”持续提升“软环境”。
优举措提效率。该市以企业满意度为标准,推动政务服务精细实。加快推进审批服务“多测合一”、“高效办成一件”、综合窗口“高效办”、跨省通办“异地办”等改革举措。目前,“一事联办”“跨域通办”审批时限压缩75%以上;1055项证照办理事项实现“零跑动”。1个市政务服务中心、20个镇级便民服务中心、234个村级便民服务站,三位一体政务服务体系建成,所有事项市级兜底的便民利企15分钟服务圈形成,实现了政务事项一站式一次办。该市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升,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耕文旅融合 擦亮全域旅游亮丽名片
2022年,丹江口市入选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位居全省上榜县(市)首位。太极峡森林康养基地入选国家级试点建设基地。官山镇吕家河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骆马沟村被评为“湖北旅游名村”。武当大明峰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依托丰富资源,形成发展优势。高度重视对区域特色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利用,形成了以武当文化、沧浪文化、汉水文化为代表的地方特色文化。丹江口市馆藏文物达1.6万余件,不可移动文物达785处,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均州古城、龙山宝塔等省级文保单位9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个。吕家河民歌村被誉为“汉民族民歌第一村”,伍家沟故事村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活化石”。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14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形成全域旅游发展优势。
城乡融合一体,热点燃点纷呈。3月18日,“春满水都·与花共舞”丹江口市2023年“三花节”旅游季启动仪式在沧浪海旅游港广场举行,开启丹江口市春季旅游热潮。围绕发展全域旅游,丹江口市实施“一镇一品”、“一村一韵”差异化、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战略,出台丹江口“引客入丹”旅游奖励暂行办法,推进文旅、农旅、康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全国知名文化康养旅游目的地。习家店镇杏花村杏花如云、六里坪镇蒿口村桃花柳绿、农夫山泉丹江口工业旅游景区、白杨坪林区珍珠岩村、三官殿办事处潘家岩村、中国最美山水公路等景点成为网红打卡点,火爆全网。
全域旅游共建,文旅经济共享。加快完善旅游景区的配套服务,不断提升服务品质;充分运用“互联网+”、5G等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打造全域旅游品牌;实施“+旅游”和“旅游+”工程。研发“丹江口印象”农创、文创系列产品67套,以创意产品助力农旅、文旅融合;通过生态观光游、民俗体验游、休闲采摘游、度假养生游、节日赛事游等一系列新旅游业态,逐渐形成丹江口市全域旅游共建共享发展新格局。文化、生态资源优势正加速转化为丹江口市区域文旅经济发展优势,仅在2022年,丹江口全市共接待游客183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1.9亿元。预计2023年接待游客达到1933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亿元以上。
-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