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十堰体育中心有支全能型宝藏团队:管裁教辅样样精通 运营赛事游刃有余 报道拍摄不在话下
湖北日报 2023-03-27 20:08:55

“请各位领导嘉宾入场,共同欣赏武当九式太极拳展演。”麦克风前,十堰市体育中心竞赛训练部副部长张驰字正腔圆,从容淡定,气场不输专业主持人。台下,同事胡培霖举起相机迅速对焦、按下快门,技术堪比专业摄影记者。

3月23日至24日,第五届湖北省“福寿康宁”老年人体育健身系列赛事(活动)——健身气功交流活动在十堰奥体中心综合馆举办,来自全省220名老将以武会友,一展风采。为确保交流活动安全、有序、顺利举行,十堰市体育中心派出50余名工作人员承担了活动策划、场地布置、现场督导、开幕式主持人、摄影摄像等岗位。在他们的努力下,此次交流活动赢得了参与者一致好评。通过持续“六员”建设,该中心已锻造出一支全能宝藏团队,运营大型赛事活动早已游刃有余。

业校教练变身网球推广员

十堰奥体中心总投资约11亿元,是十堰占地面积最广、投资规模最大、体育场馆最多体育场馆,所在的300亩地块位于城区核心,背倚自然山体,堪称“黄金宝地”。为突破大型体育场馆专业性过度集中的壁垒,决策者大刀阔斧改造,增加健身场所,让这里变成功能设施最全的体育惠民工程,周边近20万市民获益。

场馆功能可以改造,如何让管理人员从单一的管理变成“一人一技、一技一精、一精多能”,形成体育管理员、体育裁判员、体育运动员、体育教练员、体育指导员、体育宣传员“六员”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则一直是奥体中心的运营团队——十堰体育中心近年来的主攻课题。

作为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最重要的公益性体育事业单位,十堰市体育中心是该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基地。2014年,24岁的郝兴喆以网球青训业校教练身份来到中心。最初,他白天编写教案,傍晚带队训练,身份属性单一。随着体育中心从独立、松散的管理体制到集团化、规范化、科学化运行机制,着手打造“六员”建设,郝兴喆忙了起来。

“场馆运营改革,向市民敞开大门之后,经常早上6点半就有球友来打早场。我要提前到场开门、开灯,做好服务工作。”与此同时,郝兴喆还变身体育社会指导员,为球友们进行规范指导,上场打一盘也是常有的事。为推广普及网球,他经常拉着围观的市民介绍球馆情况和打网球的好处。郝兴喆在球馆经常一待就是一天,虽然工作量大,时间长,但打网球的人越来越多,他觉得这样的付出很有意义。

担任着十堰市网球协会秘书长的郝兴喆,隔三差五就以组织者身份承担起办赛和活动的任务,还兼任裁判长。今年10月,十堰市将举办第七届运动会,网球项目时隔8年将重返市运会,筹备工作有条不紊,他已拟定好竞赛规程。

作为网球专项人才,郝兴喆还担负着为体育中心人员每周两次的网球裁判培训任务。目前,已有5名同事拿到了资格证书,能够胜任网球比赛裁判工作。“‘六员’建设不仅让不少同事进入网球圈,也让我掌握了篮球、羽毛球和足球技能。”在郝兴喆看来,现在全中心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责任,在比服务、比技能、比管理、比创新的氛围中,大家都在苦练内功、争创佳绩。

从零起步到行家里手

“转身,拉手,注意挥拍姿势……”在十堰市体育中心网球俱乐部,皮肤黢黑的陈百怀在认真指导着小球员。如果不介绍,很难想像他是半路出家,19年来,从保洁员到教练员、从陪练员到勤务员,他在网球场担任过多个角色。

2004年,年过四十的陈百怀从税务系统调到体育中心。因对网球一窍不通,面对顾客的陪练邀请他只能尴尬一笑。这样下去可不行,他拿起球拍,钻研理论、苦练基本技术,有队员打球,他认真看;有行家评球,他仔细听;有教练教学,他就一旁跟着学。久而久之,陈百怀的球技练出来了,越来越多的人邀请他当陪练。

通过自身努力做到“一技一精”之后,陈百怀又积极投身体育中心“六员”建设。他不仅把网球场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还购买穿线机自学给球拍穿线。时任省网球中心主任马克勤曾直言,陈百怀的穿线水平丝毫不亚于国家队穿线师。这个技能也为球友们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19年如一日的精心维护,陈百怀视球场如家,“平凡的人、干着平凡的工作叫爱岗,平凡的岗位、干出最佳最出彩的成就叫敬业;理解、支持、帮助,给大家带来健康快乐叫奉献。”如今,老陈已进入退休倒计时,他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正能量,激励着自己站好最后一班岗。

从体育项目“小白”变成行家里手的,可不止陈百怀一人。近年来,为打造“六员”复合型人才,十堰体育中心每年举办两次为期三个月的岗位练兵。对体育技能一无所知的体育中心副主任徐俊丽,如今不仅会打乒乓球、羽毛球,还是十堰业余网球爱好者女选手中的佼佼者。此外,她还考取了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乒乓球国际一级裁判员、羽毛球国家二级裁判员。“2003年进入中心工作时,我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能掌握这么多项运动技能,还可以指导别人,为比赛执裁。”徐俊丽笑着说。

对于赛事活动来说,筹办是重中之重。而精彩与否,宣传报道是重要抓手。为此,中心将体育赛事宣传员列入“六员”之列。张驰进入中心前,是一名文艺好手。“当时我既不懂采访知识又缺乏写作能力,来中心后被领导推上了《十堰业训》内刊的组稿和采编岗位。”面对全新的工作任务,她全身心投入杂志采编。8年来,张驰先后报道了省十五运会、十六运会、国际网联U18赛、中国“恩来杯”中老年篮球赛、市五运会和六运会在内的多个赛事活动,采访过中国网球“新一姐”郑钦文、国乒运动员陶育畅等一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长期奋战在业余训练一线的基层教练员,主持过市五运会闭幕式、六运会开闭幕式。真正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十堰体育宣传员。

在此次健身气功交流活动开幕式上,张驰圆满完成主持工作,和那些拿着照相机、摄像机的同事们,一起记录传播着十堰体育、湖北体育的发展。他们还为两位参赛选手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庆生仪式。

“近年来,为了用活人才,将体育中心110多名工作人员调动起来,我们紧扣体育工作特点,针对‘六员’不同角色和不同技能要求,采取‘专长任教、人才共享、优势互补’的开放性训练模式,开展针对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网球、篮球、射击、足球等7个项目的学习、训练,走活了训练路子。”据十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瑞介绍,在体育中心岗位练兵的推动下,中心已有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篮球、太极拳等类别的社会体育指导员70名,其中国家级2名,国家一级3名,国家二级65名,占中心总人数70%;业校裁判员对各项目均有涉猎,平均每人掌握2样以上裁判技能。

自2016年开始,十堰市业余体校对裁判员队伍进行建档、评级,将裁判员执裁场次、水平等进行综合考核,并与单位绩效工资挂勾。今年以来,十堰市体育中心相继承办了历时一周、近千人参加的全省2023年首场省级青少年乒乓球赛,承担了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第38届职工接力赛暨十堰市第29届健康跑活动,举办了十堰市首届“乡村振兴杯”篮球赛等多项大型赛事,无论是赛事组织、管理服务,还是客串赛事裁判、活动宣传,各项工作均有声有色,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检阅了加强能力作风建设阶段性成效。(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马明玉、通讯员张弛、胡培霖)


责任编辑:童军鹏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