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湖北日报讯(记者农新瑜)从午夜偷偷开场的黄孝花鼓,到秦腔,昆曲再到码头上的船工号子、哦呵腔,南腔北调的大小戏班将凭借手中的绝活,将戏码头打造成一场流动的戏剧盛宴……这是四集历史人文纪录片《武汉戏码头》在第一集《往事》中再现的奇幻景象。
近日,这部由武汉广播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在武汉市文联官方平台持续展播。此前,上个月,该片已在央视纪录频道以每天一集的频率连续播出四天,引发各界关注和热烈反响。
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京剧界盛行一个说法,不在汉口这个舞台唱响,就不能叫真正的名角。武汉的戏曲氛围可以与北京、上海相提并论,武汉“戏码头”和“三鼎甲”的说法由此而生。《武汉戏码头》讲述的是,就是自汉口码头开埠以来,发生在这一特殊地域里戏曲圈层的故事。全片借助戏曲这个独特的小窗口,来观察历史文化变迁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趣和有价值的规律以及状态。片中,分别从《往事》、《对手》、《荣光》、《春华》等四个主题式的分集,来构建武汉戏码头三百年的历史流变,同时从北京、上海、陕西、福建等全国多个地方以及中西方的戏剧关照中,来看待人类对于戏剧的需要和对现实的自我认知。
悠久戏码头,戏曲故事多。片中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而又颇有趣味的内容。比如,第三集的开头,出现的是汉口汉润里18号的墙上画着一张神秘的戏剧脸谱。而汉润里,就是当年梅兰芳第一次来武汉,专门拜会汉剧“铁扁担”余洪元的地方。
作为戏码头的文化瑰宝和历史见证,汉剧、楚剧的众多经典剧目片段也在片中亮相。该片中,按照纪录片自身脉络,展现了不少最核心、最有戏的桥段,比如汉剧《四郎探母》中的见娘段落、梅兰芳《汾河湾》原音唱段、余派《兴汉图》原音唱段,汉剧大师陈伯华的《二度梅》等,均出现在片中,展现了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