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阳新:为有牺牲多壮志
湖北日报客户端 2023-03-17 15:15:26

 湖北日报讯(通讯员 盛平)阳新革命斗争开展时间早,持续时间长,规模大,斗争激烈,而且贡献突出,直接为革命战争牺牲20余万人,被誉为“烈士县”,“革命的摇篮”。大革命牺牲2万人,土地革命牺牲近10万人,抗日战争牺牲7万多人。彭德怀、王震、何长工、傅秋涛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这里,有湖北省最大的烈士陵园——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革命烈士陵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港革命旧址群。红色土地,给阳新人民留下了光荣传统。红色基因,赋予阳新人民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精神力量。

  一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阳新在外求学的学生中,一部分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至1925年间,柯少轩、罗伟、柯松涛、何时英、李执中、萧作舟、华鄂阳、曹大骏等是阳新最早的共产党员。从1922年至1926年,他们根据党的指示先后回到家乡,组织革命团体,介绍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从1924年起,中共武汉地委曾多次派阳新籍共产党员回乡开展革命运动,点燃了阳新工农革命运动的星星之火。阳新开始建立“除毒会”“妇女天足会”“青农会”“青年文化促进会”等早期农民革命运动组织。1926年8月,中共阳新县党部成立不几天,省农协派遣成子英回阳新指导农运工作。张召红、成雄等在龙港及周边乡村探索总结出了一套惩治土豪劣绅的办法。至1926年12月,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联合会、县学生联合会等四大群团相继建立,各区乡村也都建立相应的组织。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成立后,分别建立了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自此,阳新工农革命运动风起云涌、如火如荼。

  1927年初,以朱仲炘为首的国民党阳新右翼势力,经多次密谋策划,一手制造了骇人听闻和震惊全国的“二·二七”惨案。阳新的成子英、石树荣、谭民治、邹有执、李发炬、王得水、曹树光、胡占魁、程炎林等9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工农惨遭火焚。在阳新惨案发生后的第七天,董必武派兵随同阳新派往武汉报案的曹大骏等一起进入阳新镇压反革命。3月26日,毛泽东同志在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举行了追悼阳新、赣州死难烈士大会。4月1日,毛泽东等再次派兵赴阳新镇压反革命。中共阳新县党部和工农会,在镇反斗争取得重大胜利的鼓舞下,更加积极地开展工农革命运动,县农协会员猛增到291400余人,在当时居全省之冠。

  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革命。6月6日,夏斗寅匪部窜入阳新骚扰。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也从各个阴暗角落爬出来。他们组织“铲共团”“民团”等反动武装,同夏匪沆瀣一气,进行疯狂的反攻倒算,对革命者进行惨绝人寰的大逮捕、大屠杀。在大革命时期,阳新牺牲的党员、工会会员、农协会员、学联、妇联骨干共2万余人。

  二

  “八七”会议后,省委派朱仑、宋觉世、柯少轩、萧作舟、华鄂阳等到阳新,传达“八七”会议精神,组织秋收暴动。省委任命鄂东暴动总指挥华鄂阳兼任阳新县革命委员会主席,负责指挥阳新秋暴。阳新秋暴暴动时间确定为9月26、27日;龙港、湖市、县城为暴动重点地区。桃花涧兵运、龙港镇暴动、五湖镇暴动、县城暴动都没有取得“相当成绩”。县委委员何时英在五湖镇暴动中牺牲。

  阳新秋暴失败后,阳新豪绅地主以百倍的仇恨对革命者实行反攻倒算,勾结国民党驻军大肆清乡,全县党组织和革命团体被破坏殆尽,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青年壮烈牺牲,一批党的优秀领导人萧作舟、罗伟、柯少轩等在此期间惨遭杀害。

阳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1929年9月,正当阳新土地革命轰轰烈烈的时候,由李灿、何长工率领的红五军红五纵队,挺进鄂东南,转战阳新。红五纵队在红十二军和阳新赤卫队配合下,横扫了阳新各地的反动武装,武装革命火种深入人心。12月,大冶二次兵暴、阳新暴动成功。1930年元月,红五纵队、红十二军和兵暴部队在王英太平塘完成合编。3月,中央特派员柯庆施带来了红五纵队从速扩编红八军的指示。至此,红五纵队由300人迅速扩充到6000余人。5月,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主力到达阳新。“小小阳新,万众一心,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这是当年阳新拥红扩红的真实写照。

  1930年7月,彭德怀南下后,留在阳新龙港的红八军后方留守处奉命组建了第四、第五纵队。10月,这支由蔡申熙率领的部队从阳新北渡长江,在黄梅考田镇正式成立红十五军,后奉命调往鄂豫皖苏区。

  阳新赤卫队整批补充到主力红军。红军在龙港、木石港、王英畈、三溪口等地扩红,送军出现很多感人故事。金龙区很多人为了送子送郎参军,怕错过了机会,起早贪黑赶到王英畈。阳新为红八军、红十五军、红十六军、红七团、红三师、河北师、赣北师组建和扩充提供大量兵源。仅1929年至1934年间,阳新参加红军的青壮年达3.76万人。

  1930年至1934年反围剿斗争,阳新苏区人民全部拿起武器投入战斗。阳新赤卫队、赤卫军都是“集则为兵,散则为民”,执行“五要五不要”的严明纪律。在五次反围剿的沿埠头、玉岭山、木石港、胡田畈、何子恕、铁佛寺等战斗中,以及数次攻打阳新县城的战斗中,县赤卫队、赤卫军主动配合红军作战,群众组织慰劳队、包扎队、担架队、送饭队活跃在战地上。阳新成功粉碎第一、二、三次围剿,消灭了敌人,牵制了敌人,有力支援中央苏区和其他革命根据地。

  1932年10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中龙港失守,阳新苏区军民迅速集结力量,同敌人展开殊死斗争,经过浴血奋战,收复了部分苏区。1934年1月,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红三师在紫荆山王文驿遭敌伏击,红三师仓促应战,除机枪连和前卫团突出重围外,其余各部全部溃散。红三师余部只得转入大山之中。

  游击战争是革命困难时期的主要斗争形式。1934年王文之战失利后,大块苏区被敌人分割得支离破碎,阳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组建数十支大大小小的游击队,进入山区,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大部分游击队常年以树根、野菜充饥,以山洞为家,生活极其艰苦,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与敌浴血奋斗,涌现无数赤胆忠心的英雄战士。洪紫青、王贤德、黄家高、明安楼、俞照光等在湘鄂赣省乃至全国担任过重要职务,可惜在游击战争中牺牲。1937年7月,幸存下来的阳新党员和红军走出深山,参加整编,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

  三

  1938年,国民党第九战区部署了阳新富河流域阻击战。1938年6月,当战争还在九江以东地区进行时,阳新人民就投入到野战工事和支前战斗中。当战争在九江一带进行时,边境部队日益增多,阳新各家各户、男女老幼共赴国难,都在为支前奔忙,帮助部队渡过富水河和搬运装备。8月13日,日军轰炸阳新县城,城内房屋被炸起火,死伤1400多人。9月上旬,日军波田支队从瑞昌出发沿长江西进,日军第9师团从九江出发沿阳瑞公路向阳新进攻,日军第27师团从星子出发经武宁向阳新西部进攻,当日军在阳新的战事吃紧时,江北的日军高品支队渡江前来增援。阳新战役阻滞日军在阳新一个余月,迟滞日军攻取武汉和切断粤汉线的时间,为掩护武汉的部队、机关、学校、工厂的安全转移或内迁,赢得了宝贵时间,作出了贡献。在反抗日本侵略战争中,阳新人民拼死斗争,前赴后继,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据阳新县国民党1948年的初步调查,阳新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军杀害的就有22701人,被迫充当日本劳工21万人。

  1937年11月,湘鄂赣边特委派阳新籍红军团长赵勤回阳新组建县委。1938年1月,县委书记赵勤及共产党人向进益、朱辉长等人在潘桥向家塘村被杀害,阳新县委遭到破坏。湘鄂赣边特委又派阳新籍红军团长马泛舟回阳新重组阳新县委。11月,马振亚串通马华树、石均平等人,趁阳大地区国共双方谈判之际,一手策划和制造了“项家山惨案”,杀害了刘青、马泛舟、林平、郭亮等14人,阳新党组织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阳新县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

  阳大抗日根据地是1942年5月新四军五师十四旅主力渡江挺进鄂南开辟的。随着十四旅的战略展开,阳大地区控制范围日益扩大,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势在必行。通过对“金海王”程荆门进行深入的统战工作,在1942年秋,由共产党、国民党、地方绅士三方组成的“三三制”的阳大政务委员会成立。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旗下,建立了抗日十人团、妇女救国会、战地青年服务团等抗日群众团体,并成功改造了一批顽固势力。1942年底,盛喻率别动军从通山入境。1943年1月23日,别动军越过阳大公路,向阳大根据地的大王殿、王官山、太子庙进攻。24日,别动军一部进攻筠山。来不及转移的十四旅后方医院和训练班被围,训练班主任梁立林及指导员李铮等6人被捕杀害。

  1945年2月,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在王震、王首道率领下途经阳新,在王英大田畈与尾追的日军展开激战。阳新军民积极配合,勇敢参战,迎来了胜利曙光。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全县数百个家庭被杀绝,十多个村庄变为废墟。他们在刽子手的屠刀下,在敌人的枪口前,威武不屈,视死如归。有的被烈火烧死,有的被铁丝穿透锁骨,有的被五马分尸,有的被剜心剖肚……他们牺牲之壮烈,惊天地、泣鬼神。他们大多数没有留下姓名,但他们为真理而奋斗,为革命而牺牲,用自己的鲜血和忠骨凝成革命的历史丰碑。

责任编辑:马婷婷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