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完美诠释屈原形象的话剧力作——写在《屈原》首演之际
湖北日报 2023-03-16 08:22:07

湖北日报客户端宜昌频道记者冯汉斌/文 记者杜勇/图

核心提示

一场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一句句打动人心的台词,一阙阙如梦如醉的音乐,一组组或强劲或柔媚的灯光,一阵阵发自内心的掌声,新编无场次历史话剧《屈原》昨晚在武汉洪山礼堂的首演,堪称一次久违了的舞台艺术盛宴。经由这一文化盛宴,屈原文化在与时代的碰撞中闪耀光彩,屈原诗词在精心演绎中散发出思想和文学的双重魅力,屈原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浸润观众的心田。

舞台上是不断变换的场景和矛盾冲突中的人物,舞台下是座无虚席的观众和在沉浸式体验里一颗颗滚烫的心。而屈原是昨晚真正的主角,在两个多小时的演绎中,观众看到了一个正道直行的屈原,一个忠君爱国的屈原,一个上下求索的屈原,一个悲壮而绝望的屈原,一个怀抱希望的屈原,一个决不妥协的屈原,一个诗意满盈的屈原。他长身鹤立、满目悲凉,带着对楚国的满腔热爱和对高洁情操的坚守,牵引着观众的思绪走进那个何其混乱的楚国,走进他何其丰富的内心,走进他何其悲壮、何其伟大的一生。演出现场,不少观众情不自禁流下了热泪。

3月15日的夜晚,因为屈原而分外灿烂,分外有意义;也分外值得不断咀嚼,不断回味。

“屈原”送别“楚怀王”,“楚怀王”吃下家乡的橘子后连赞“真甜”。

观众掌声雷动。

对话

赋予话剧《屈原》思想的力量

为了深度呈现屈原悲壮而伟大的一生,话剧《屈原》为观众们安排了一场场生动、甚至堪称神奇的对话:一开场就是屈原与楚怀王灵魂的对话,接着又是屈原与楚怀王关于变法的争论,还有屈原与张仪、郑袖、靳尚、陈轸的逐一对话,每一场对话都精确诠释屈原精神的特质,也让观众陷入深深的思考中。“这些对话,很多都跨越时空,形式多样,有人魂对话,有男女对话,有君臣对话,有一人与群臣的对话,这些精心安排的对话场景,是本剧的思想内核之所在。”长江人民艺术剧院一位主创人员对记者表示。

屈原与张仪的对话发生了多场。在楚怀王放逐屈原那场戏中,张仪与屈原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对话,张仪说:“我就是个灵魂!你们不会连一个灵魂都不肯放过吧。是啊,我是个恶人,你们大王当时要是听了你的话,楚国就不是今天的样子,所以我必须把那两车财宝送给对抗你的利益集团,把你扳倒。说真话,你的价值太大了。”屈原回应:“你,有真话吗?”张仪说:“一个人,做人的时候,未见得有什么真话,但只剩下灵魂的时候,真话就多了。”

最后张仪说出了真话:“在秦楚国政之间我扳倒了你,可精神上,我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我用了那么多的诡计和阴谋,终于把你放逐,可是郢都北门外的那一幕,让我瞬间明白了,精神不可能被放逐,思想永远不会被消灭。”此言一出,在场观众以雷鸣般的掌声向屈原致敬,也同时对张仪这个诡计多端的小人报以鄙视。

诗词

为话剧《屈原》提供创作灵感

发自肺腑的对话,激情如电的独白,呼天抢地的绝望,一往无前的决绝,昨晚,优秀戏剧演员王洛勇演绎的屈原得到了观众最大的认可。

在戏中,屈原的一段独白特别精彩,可以说,是王洛勇的表演为剧中的屈原加分:“我生于楚长于楚,这里是我的邦国,这里有我的家乡,有我的乡亲,我的祖辈,我的理想。我的主张,就是想让楚国平安强盛。为此,无论蒙受怎样的冤枉诬陷、艰难苦楚,无论被人怎样地讥讽嘲弄,被大王怎样地羞辱抛弃,只要我还一息尚存,屈原永远不会离开楚国。就像天地间最美好的橘树,生来习惯南方的水土,受禀天命而不可迁移。它只愿意生长在南国,根深蒂固就是这里的嘉树。”其家国情怀赫然可见。

正是因为王洛勇在央视《典籍里的中国》有关吃橘情节的绝妙临场发挥,话剧《屈原》让屈原早年的诗词作品《橘颂》以音乐的形式升起,歌声中,舞台显现橘树层层,让整个舞台呈现出一抹难得的亮色。而后来,楚怀王中计出走秦国武关,屈原努力劝阻无效,临行前他送给楚怀王的赠品也是归乡的橘子。

楚怀王问屈原:“你老家在夷陵对不?”屈原答:“对,对,在归乡那边。”剧中,屈原是个十足的“家乡主义者”,让座中大量的宜昌观众感慨不已。

《橘颂》之外,话剧《屈原》还对《九歌》《天问》《离骚》等屈原代表作品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呈现,使得此剧在叙事之外,也诗意漫天。剧中唯一的女性人物郑袖与屈原谈论诗歌,谈的就是屈原创作《山鬼》的“台前幕后”和她对这首诗的理解。

台词

让话剧《屈原》绝对加分

在媒体见面会上,话剧《屈原》的编剧说,屈原在剧中有点像一个“话痨”,此言非虚。在首演中,观众无疑像置身在台词的密林中,它既像一次语词的历险,又让观众大呼过瘾。

“虽命运悲惨,然内心要高洁,品行不可低下。”“得罪几百个贵胄,不负千千万万楚国的庶民。我纵使身处绝境,即使九死也绝不后悔……”“我的理想,一定会在这片大地上实现!”剧中的屈原简直像一位出神入化的语言大师,每句都看似信手拈来,又让人叹服。

话剧《屈原》快结束时,屈大夫那段连问无数个为什么的内心独白,可以说击中了每个观众的内心:“为什么黑夜这样漫长?为什么星辰不见踪迹?为什么月亮总在哭泣?为什么太阳不再升起?为什么祝融不再举火?为什么不见英雄后羿?为什么东皇太一叹息?为什么湘君痛惜?为什么这世界上,你不随波逐流就无路可走?为什么你不在污泥里打滚,有人就说你是野心异类?为什么你理智而清醒,有人就说你是狂徒疯子?为什么你不阿谀奉承,人就说你傲慢不羁?为什么你品行高洁,你就会永远孤独沉寂?为什么君子总是离群索居?为什么小人总是猖狂得意?为什么清流枯竭?为什么浊水遍地?为什么神鸟悲鸣?为什么风神悲啼?为什么恶草遍野?为什么兰芷委之尘泥?为什么我痛苦呻吟?为什么我徘徊无计?为什么我有国不能投?为什么我有家不能归?为什么残生像浮萍?为什么总在痛苦的波涛中窒息?”怎么听起来像一篇现代版的《天问》?

“正是这一连串的为什么,让屈原决定效法古代的圣贤彭咸,到江河里去,到波涛里去!他要永远和楚国的江河大地在一起。”三峡演艺集团专门到武汉观看话剧《屈原》的胡先生表示。

观众

为话剧《屈原》点赞

继14日的试演后,15日的首演,再次让洪山剧场观众爆满。话剧《屈原》为大家带来了一场久违的艺术感动,他们也从不同的角度为这部有关屈原文化的大戏点赞。

专程从宜昌到武汉观看话剧《屈原》的余女士表示,在很多人心中,对屈原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课本上的楚辞,而历史话剧《屈原》以艺术的手法、生动的语言,以及现代的视角,创新的形式,再现屈原忠于家国,九死不悔的心路历程。观众透过风云诡谲的楚国朝堂,感受到屈原内心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浪漫奇幻的楚辞,感悟到屈原深固难徙的高洁品行。“这部剧非常值得一看,希望更多人能走进剧场,了解屈原的故事,学习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余女士说。

“这是一场等了很多年盼了很多年的演出。作为屈原的家乡人,从小听着屈原的故事长大,看过不同版本的传记,他愤世嫉俗、刚直不阿、爱国爱民、正直高洁的形象深入人心,但是没有看过印象深刻的影视作品和话剧演出。”在武汉工作、来自屈原故里的郝女士看了话剧《屈原》后对记者表示。

她认为,这部话剧虽然只有两个小时的表演,但直击心灵,每个人物形象都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屈原”在舞台上的有些表演细节,胜过传记中的心理描写。剧中可圈可点的很多,喜欢剧中带上了家乡的橘元素,红色的甜蜜的“橘”让这部剧带上了深情的甜味;对屈原投江的新解读“不是逃避是不屈服”,让故事的悲情少了许多,更加凸显屈原的浩然正气;新编剧本中楚怀王既欣赏屈原又烦他刚直性格的矛盾心理刻画也惟妙惟肖,让我们看到了更加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总之,这部剧特别棒,可以再看很多遍!希望这部话剧走出湖北,走向大江南北,让更多人再认识再了解屈原,了解我们的家乡。”她表示周五还要买票带孩子一起看话剧《屈原》。

来自武汉东湖高新区的一对年轻老师夫妻,专门从网上买票观看话剧《屈原》,他们不停地在海报前摆着各种姿势拍照,观剧结束后,他们给记者分享了对这部剧的印象:“话剧《屈原》令人震撼,演技等各方面都很在线,现场的声音效果好,台词也很到位,特别是后面部分屈原一连串的‘为什么’发问,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王洛勇饰演的屈原始终都像一个战士,有自己的立场,纵使敌众我寡,亦能独醒独清,这份赤子之心翻阅中华五千年亦是独一份!”

责任编辑:陈晏良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