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第三方登录
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小学正式更名为宜昌市伍家岗区嘉树小学
湖北日报 2023-02-24 17:45:37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宜昌频道记者汪蕾 通讯员董敏)2月24日上午,

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小学华丽转身,正式更名为宜昌市伍家岗区嘉树小学,成为继宜昌市橘颂中学(原宜昌市第二十二中学)和宜昌市滋兰中学之后(原宜昌市第十九中学),宜昌城区第三所以屈原文化命名的中小学,这也是宜昌大力传承弘扬屈原文化,深入推进屈原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的重大举措。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的诗句千古传唱,这所比邻宜昌天然塔的学校,校史也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前。宝塔河小学的前身是“宜昌市第十五中学”,创建于1975年。当时学校周边有多家厂矿企业,为了让工人子女就近入学,同时配合宜昌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当时的宜昌市教委就建立了这样一所建立完全中小学。1984年9月,原中学部停办,小学部分离出来,称为“宜昌市十五中学小学部”。

1999年10月11日,学校正式更名为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小学,成为伍家岗区区属小学之一。2006年9月19日,原宜昌市伍家乡火光小学并入宝塔河小学,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

2022—至今,学校秉承“传承楚韵根脉 绽放生命精彩”的办学理念,寻求与原校园“武道”文化结合点,确定以传承“楚韵”传统文化发展为主线,开创打造“楚韵”升维的校园文化——“嘉”文化,重塑并延展了学校“大健康体系”,致力于培养“健康 阳光 自信”的嘉小学子,倾力实现“让嘉园成为师生幸福的家园”这一办学宗旨。

2019—2020,学校秉承“弘扬武术文化,成就生命精彩”这一核心办学理念,以“知善行雅、爱国明志”德育品牌为依托,以“法治特色校”创建为抓手,融合“新教育”理念,筑就立体校园文化。“武道”、“法治”两大特色互为依托,相德益彰。

2015—2019,学校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042人,学校在岗教职工57名。确立了“弘扬武术文化,成就生命精彩”的办学理念,“雅园、绿园、善园”的办学宗旨,“勤学、好问、善思、求异”的学风,“笃学、修身、敬业、爱生”的教风,“认认真真学习,堂堂正正做人,健健康康成长”的校风,“雅、善、志”的校训。

2007—2014,学校拥有学生720人,教职工45名。17个教学班的规模。2007年开始,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近五年,共投入1500多万元,重建了一栋综合楼,两栋教学楼等,校舍建筑面积8731平方米,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1—2006。2006年底共有教职工32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2人,小学一级教师12人,小学高级教师20人,在校学生518人。学校设有党支部,有党员5人。

2006年9月19日,原宜昌市伍家乡火光小学并入学校,依旧称为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小学。

1999年10月11日,改名为宜昌市伍家岗区宝塔河小学。

1984年9月,原中学部停办,小学部分离出来。称为宜昌市十五中学小学部。

1975年,宜昌市第十五中学完全中小学。


住在周边的一位老居民告诉记者,以前的宝塔河小学,在家长们心中,就是伍家岗区最破旧的一所薄弱学校,大家总是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孩子择校到其他学校去上学。但从2007年开始,宝塔河小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伍家岗区委、区政府加大了对薄弱学校的投入,近五年共投入1500多万元,为宝塔河小学重建了一栋综合楼,两栋教学楼,校舍建筑面积8731平方米,使学校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伍家岗区第一所以屈原文化为引领的特色学校,嘉树小学将在继承原宝塔河小学“武道”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屈原“楚韵”文化,打造校园“嘉”文化,培养“健康、阳光、自信”的学生,成为伍家岗区又一所优质公办小学。


责任编辑:杨本波
点赞 0
收藏
已输入0个字
全部评论
  • 回复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查看更多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电子报
  • 湖北日报
  • 楚天都市报
  • 农村新报
省委常委活动报道集
精彩推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 湖北日报官方微信
  • 湖北日报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