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查看全部{{ item.replyCount }}条回复> 查看更多回复>
- 查看更多回复>
田园如画(资料图)
老屋不老
传统村落,不仅承载着久远的历史记忆,更寄托着浓浓的乡愁。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爷爷火坑里的罐罐茶,是姥姥炕头的熏腊肉,是清澈的山泉、依山而建的土坯房、憨厚纯朴的村民……巴东县东瀼口镇牛洞坪村,就是这样一个追忆乡愁的地方。
牛洞坪村的土坯房让乡愁不曾远离。
该村平均海拔700多米,2000余亩梯田层层叠叠,自然铺展,四季变换着乡村的颜色。500多栋土坯房依山顺势而建,呈现出人与自然妙趣天成的和谐之美。
70多岁的村民黄宗珍对土坯房有着特殊的感情。
那时候,土坯房独门独院,棋盘样纵横交错。一个院子里两层楼房居多,朱红的两扇大木门,宛如梦境一般地存在,一条条蜿蜒的小路旁,外墙抹着水泥的土坯房稳稳地矗立,散发着家的温暖。
上世纪70年代,受当时建筑条件限制,缺少水泥、砖头等建筑材料,村民们只能就地取材,采用黄泥土、木材修建房屋。
“泥土要选黏性高的,这样房子才牢固。”黄宗珍是当地修建土坯房的老师傅,自他成年后经常帮助附近的村民修建土坯房。
别看土坯房是由泥土建造,但房子十分牢固。房子采用榫卯结构,材料环保、原生态,对人体没有危害,村里的老人都喜欢住在这样的土房子里,牛洞坪村也被评为“恩施州十大长寿村”。
回想当初建土坯房的日子,黄宗珍直言吃了不少苦。土坯房的每一片瓦、每一根木头,都是黄宗珍一天一天、一筐一筐,费了很长的时间才积攒起来的。
在一次又一次盼望中,新房终于动工了,砌墙、掂泥,黄宗珍和家人忙个不停。
就这样忙碌了快一个月,新房落成了,青瓦黄墙,黄宗珍在院子里栽下了一棵桂花树,如今每到金秋时节,香气会弥漫整个秋天。黄宗珍喜欢在桂花树下悠闲地抽旱烟,看着烟雾缓缓消散在空气中……
土坯房正中间的那间房子在农村叫做堂屋,堂屋就是中堂,是供奉祖宗、会客的地方,中堂里挂着字画、放着香案,桌子和椅子都是古色古香的中式家具,黄宗珍一有空就会把房子从里到外打扫一遍。
经过两次装修,虽然房内的现代电器不断添加,黄宗珍却始终热爱着传统的土坯房。
目前,牛洞坪村还现存525栋保存完好的土坯房,土坯房通风性好、隔音好、冬暖夏凉。去年,该村对现存的土坯房进行了外观升级改造,提升房子的牢固性和美观性。
传统不丢
梯田风光(资料图)
以前,牛是耕田的主要劳力,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大小型农机投入使用,在农村很少再用耕牛进行犁地、耙田等农事活动,传统农耕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历史记忆,老牛耕地的场景眼看就要与时代挥手作别了。
回想,春雨绵绵的田野里,农夫头戴斗笠,身着蓑衣,执犁扬鞭。耕牛缓缓走在前面,田里的泥水哗哗翻滚,觅食的鸟儿在田野上空飞舞,胆大的鸟儿在牛背上栖息,耕牛昂头一声长哞,惊飞鸟儿,哞声在田野里悠悠回荡。
在牛洞坪村,不说家家户户都有牛,至少每两到三家就有一头牛。上世纪70年代末,村里没有农机,所有耕地的活全靠牛来完成。牛洞坪人至今依旧保留着传统的农耕方式,用牛耕田,春种秋收,冬种油菜,夏栽秧苗,牛耕的技艺在牛洞坪村保存完好,“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劳作画面,在牛洞坪村依然随处能见。
牛勤耕耘春来早,农人忙种秋粮丰。传统的耕种方式让这里的大米久负盛名。
牛洞坪村作为贡米之乡,盛产优质大米,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在隋唐时期曾是朝廷贡品。目前,全村发展水稻1600亩,年产量60万斤,种水稻是当地村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牛洞坪村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制陶村,传承了几百年的土陶制作技艺不仅是村民致富的法宝,也是传统土陶文化的延续。
巴东地区先民使用土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巴东县楠木园遗址就出土了距今1万年左右的陶器,证明了这一地区的人至少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掌握了建窑和烧制陶瓷产品的工艺技能。
村民彭山林的祖父从江西景德镇来到巴东,土陶制作技艺从祖父辈一直传到他手里,已经有百年历史。
牛洞坪村制陶采用烧制法,选取本地优质泥土,经过采泥、晒土、浸泡、晒浆、制坯等工序手工制作而成,产品囊括茶杯、茶壶、酿酒器等上百种生活用品。
当地陶工对传统制陶技艺的执着与坚守,饱含着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燃烧了数百年的窑洞之火,正为乡村振兴加油助力。
发展不停
牛洞坪村俯瞰图(资料图)
这个与土坯房相依相伴的小村庄,若论传统,确属悠远。土陶土窑土榨、“九佬十八匠”、土坯房、堰塘,这里的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十分丰富。
传统不能丢,发展也不能停。把传统文化变成发展优势,近年来,牛洞坪村蓄势待发,正以新的姿态崛起。
保留传统,而不囿于传统,牛洞坪村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厚植土家农耕文化,开发农耕娱乐、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推动文农旅融合。
“这几年,牛洞坪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起家乡的变化,年过六旬的向大娘嗓门都亮了。油菜花节一年比一年盛大,向大娘的儿子在村里开起了民宿,接待外地游客。向大娘说,听说今年秋收时村里还将举办“丰收节”,村民们正忙着完善旅游硬件设施,为届时来到村里的游客做好服务。
目前,牛洞坪村以游客集散中心、犇牛谷综合游乐区、松木垭梦蝶观景台、向家大院庭院建设示范区等五个旅游节点为核心,建成了“一环五区”旅游核心线路,以“悬崖梯田村 土寨牛洞坪”为旅游形象定位,成功打造了胜利桥、梦蝶景观台、情景剧场、度假民宿、户外游乐体验区等一批网红打卡点,各项旅游配套设施基本完备,康养度假、休闲观光、科学拓展等乡村特色旅游接待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产业落地开花,乡村振兴步伐不断加快。眼下,牛洞坪村正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以粮油种植产业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产业为核心、以配套服务产业为保障,推动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到牛洞坪,可以看“村晚”、赏蝴蝶景观,还可以体验红色文化和农耕文化。
在传统文化浸润下,牛洞坪村正不断焕发出新时代发展活力。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谭元敏)
-
回复